2 关键技术支持

2 关键技术支持

IMPORTANT TECHNICAL SUPPORT

(1)脑颅移植技术

据英国《每日邮报》2015年9月报道,意大利神经学家塞尔吉奥·卡纳韦罗(Sergio Canavero)声称,他与哈尔滨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任晓平合作,成功为猴子接回连接头部与身体的血管,但没有接驳脊椎神经。卡纳韦罗说,实验证明,如果将猴头冷冻至零下15℃,猴子可在手术过程中存活而且不损脑部。卡纳韦罗的医疗团队原计划在2017年年底,于中国进行首次“脑颅移植”手术,手术对象为罹患脊髓性肌肉萎缩症的俄罗斯电脑科学家史比利·多诺夫(Valery Spiridonov)。[16]2016年9月《每日邮报》再次报道[17],卡纳韦罗把人类史上第一例脑颅移植手术改为在英国实行,手术对象不变。卡纳韦罗表示,这项手术可以帮助从颈部至下瘫痪的病人,让他们能够像正常人一样行走。卡纳韦罗的医疗团队于2016年在美国马里兰州公开亮相,团队成员分别来自中国、韩国、俄罗斯等国家。[18]

此手术的高调宣传,引起了全世界科学界对其道德和技术问题的激烈讨论。2017年12月,《芝加哥论坛报》记者亚瑟·卡普兰(Arthur Caplan)正式发文质疑世界上第一次脑颅移植的承诺。[19]紧接着,2018年4月,美国著名的生物伦理学专家和《生物伦理与神经科学》杂志主编保罗·鲁特·沃尔普博士(Paul Root Wolpe)[20]在“大思路”网发文,详细地阐述了脑颅移植的医疗历史、各种利弊和道德争论观念,并呼吁大家冷静思考。[21]

脑颅移植图解(2015)
图源:http://culture.dwnews.com

每日邮报采访(2016)
图源:www.dailymail.co.uk

双头狗示意图(1954),科学家:弗拉季米尔·彼得罗维奇·德米科霍夫
图源: https://www.vainjayne.com

直至目前,卡纳韦罗博士的脑颅移植手术还没正式进行。但笔者相信,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和科技的发展,此手术不久便会实现之,并获得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上世纪50年代,苏联科学家弗拉基米尔·彼得罗维奇·德米科霍夫(Vladimir Petrovich Demikhov)[22]教授将一条小狗的头连同前肢和部分胸部移植到一条大狗的颈背部,“成功”制造了“双头狗”。两个狗头都可以独立看东西和运动。第一次实验,“双头狗”活了4天。而在总共24次的实验中,这些“双头狗”分别存活2~6天。

1970年,美国神经外科专家罗伯特·怀特(Robert White)[23]成功进行世界上首例“真正”的脑颅移植手术——将一颗猴头移植到另一只无头的猴子躯体上。术后猴头感觉运动恢复,甚至差点咬到实验者的手,但是躯体的感觉、运动完全不存在,仅仅依靠呼吸机维持了9天的生命。经过近30年的实验,怀特的换猴头手术已经到了绝对娴熟的程度。最后一次猴头移植手术于2000年8月进行,两只互换了头的猴子在手术结束后6小时内就苏醒了过来。20世纪90年代,怀特渴望能进行人类历史上首次脑颅移植手术。他常说:“在广阔的原野里开着吉普狂奔和在手术台上进行人脑手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那就是驾轻就熟!”[24]

(2)性染色体与性别发育

作为一名临床遗传学家,保罗·詹姆斯(Paul James)[25]认为性别存在更为复杂的频谱,目前把人分成男女两个性别的观点过于简单。但是这些发现在一个非此即彼的二元化世界里会显得格格不入。[26]医生们很早就知道,有些人跨越了性别的边界——他们从性染色体上看是一个性别,但从性腺(卵巢或睾丸)或解剖学上看却是另一个性别。如果考虑遗传因素,两性之间的边界甚至会变得更加模糊。

科学家已经识别出许多与几种主要的性发育异常类型相关的基因,并发现了这些基因的变异会对一个人解剖性别或生理性别产生微妙的影响。此外,DNA测序和细胞生物学领域的新技术也表明,几乎每个人在某种程度上都是遗传物质不同的细胞的混合体,其中一些细胞的性别可能与身体其他部分的细胞不符。一些研究甚至表明,每个细胞的性别都会通过复杂的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来驱动细胞的运动。约翰·阿彻曼(John Achermann)[27]在伦敦大学学院儿童健康研究所从事性发育和内分泌方面的研究,他说:“我认为在男女这两个性别中各自还能分出更多的类别,两性之间一定存在重叠,处于重叠区内的人不能简单地用这种二元结构对自己的性别进行定义。”[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