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啮齿动物地理区系区划及分类管理》简介
《宁夏啮齿动物地理区系区划及分类管理》这本书是由.韩崇选,石建宁,曹川健,南小宁主编创作的,《宁夏啮齿动物地理区系区划及分类管理》共有98章节
1
《宁夏啮齿动物地理区系区划与分类管理》编委会
主 编:韩崇选 石建宁 曹川健 南小宁 编 委:宝 山 者金付 雷银山 柳 晔 张国罗 马付生 张国芳 李硕峰 王 蕾 于 洁 何 鑫 唐 杰 ...
2
前言
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黄土高原、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带(北纬35°14'~39°23',东经104°17'~107°39')。南北跨长约456 km,东西宽约...
3
目录
目 录 《宁夏啮齿动物地理区系区划与分类管理》编委会 前言 第一章 啮齿动物调查研究的生物学基础 第一节 啮齿动物的外部形态 一、外形特征 二、毛被与毛色 三、...
4
第一章 啮齿动物调查研究的生物学基础
...
5
第一节 啮齿动物的外部形态
农林有害生物中啮齿动物属庞然大物,但在哺乳动物中却属小型,少数体型大的种类也仅属中型。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肥尾心颅跳鼠(Salpingotus crassicaud...
6
一、外形特征
同其他哺乳动物一样,啮齿动物的身体可分为头、颈、躯干、尾和四肢等(图1-1)。 (一)头部(head) 头部偏圆而略长,两侧生有两只眼睛。 1.眼部(eye)眼...
7
二、毛被与毛色
全身被毛是哺乳动物的特征。 (一)毛被(hair) 毛被在春秋冷暖交替的季节需要更换即换毛。啮齿动物的毛被可分针毛、绒毛和须毛三种。 1.针毛(seta,bri...
8
三、外形测量
啮齿动物的外形测量主要包括体长、尾长、后足长、耳长、体重和胴体重(图1-2)。其中,长度单位采用mm,体重单位用g。 体重(avoirdupois)整体重量。 ...
9
第二节 啮齿动物的头骨结构
啮齿动物骨骼系统十分复杂,现在仅把其与分类有关的头骨结构进行阐述。啮齿动物的头骨(cephalic os)可分为颅骨(上颌骨)与下颌骨两大部分。颅骨包围在脑、平...
10
一、颅骨
(一)颅骨背面 颅骨背面从后向前依次为枕骨、顶间骨、顶骨、鳞状骨、额骨、颧骨、泪骨、上颌骨、前颌骨和鼻骨(图1-3)。 1.颧弓(arcus zygomatic...
11
二、下颌骨
图1-7 啮齿动物下颌骨(甘肃鼢鼠) 左右下颌骨(mandibula)在前端以软骨结合相连,包括骨体及下颊支两部(图1-7)。骨体包括前端有的门齿部和臼齿部。门...
12
三、牙齿
哺乳动物的牙齿(tooth)着生在前颌骨、上颌骨和下颌骨上,属异齿型。牙齿分化为门齿(incisor,fore-tooth)、犬齿(canine tooth,d...
13
四、头骨测量
(一)头骨的基本度量 头骨的测量包括以下内容(图1-3~图1-7,图1-9,图1-10)。 1.头骨最大长(greatest length)过去的文献中与颅全长...
14
第三节 鼠类生物学基础
...
15
一、鼠类栖息场所
鼠类的适应性很强,从寒冷的高山到干热的沙漠,从茂密的森林到辽阔的草原,从农村到城镇都有它们分布的踪迹。根据鼠类的栖息场所,可将鼠类分为野栖类和家栖类。野栖鼠类中...
16
二、鼠类巢区
1909年Selton提出了巢区(home range)这一术语,Burt于1940年把巢区定义为是动物在其巢附近进行取食、生殖、育幼等日常活动的区域。绝大多数...
17
三、鼠类洞道
鼠类的洞穴除了少数树栖、半水栖的鼯鼠、松鼠和麝鼠外,绝大部分是在地下挖土掘洞过穴居生活。鼠类洞道不但是鼠类居住和休息的场所,而且还是它们避敌、贮存食物、分娩哺乳...
18
四、鼠类食性食量
食性在动物生命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动物是异养生物,所以需要以其他生物(植物或动物)作为营养来源。因此各种动物的食性便决定了它在生物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食物链...
19
五、鼠类活动规律
鼠类活动规律是保证其生活条件及调解与环境适应性的重要生态学特征之一。主要包括活动、休息和取食昼夜交替的日生活节律;在日生活节律变化中,可分为昼出活动、夜出活动,...
20
六、鼠类繁殖
繁殖是最重要的生命观象之一。繁殖的结果,不仅维持了种族的延续,而且增长了数量。啮齿动物是胎生动物,因此有发情、交配、妊娠、产仔和哺乳等一系列与繁殖有关的生理生态...
21
七、越冬习性
低纬度的热带地区的气候季节变化不明显,水、热变化的幅度不大,气候温和,食物丰富,鼠类全年都有优越的生活条件;家栖鼠类,因生活在人为的环境条件下,故自然界对它们的...
22
第四节 鼠类种群生态学基础
种群是在一定生境中同种个体的组合。对种群生态的研究历来是生态学,特别是动物生态学最为活跃的领域。种群生态以种群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种群的动态及其数量控制问题。...
23
一、种群特征
种群(population)是在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这是最一般的定义,有时候种群这个术语也用来表示包括几个异种个体的集合,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用混合种群(m...
24
二、种群增长
当一个物种被引入到一个新的地方,或者说一个数量较小的动物种群生活在一个空间和食物都比较充分的地方,其种群的迁出量和死亡率很小,它的种群数量就会得到增长。理论上讨...
25
三、种群数量波动
在种群逻辑斯渧增长模型中,K值是可以无限接近而不可超越的。实际上,种群可以超过K值,同时K值本身也不是一个不变的量,当种群增长到K值附近时,其变化有几种可能性:...
26
四、种群数量调节
种群的数量变动及数量变动的机制是种群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影响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出和迁入,因此凡能影响到种群这4个特征的因素都会影响到种群的...
27
五、鼠类活动的距离与迁移
迁移是指构成种群的个体迁入或迁出种群所占区域的活动。一个生境内啮齿动物的数量变动,除受出生与死亡影响之外,还受迁入和迁出活动的影响。 动物的迁移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28
第五节 鼠类群落生态学基础
...
29
一、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biotic community)是在一定地段或一定生境里的各种生物种群结合在一起的结构单元。如森林鸟类群落、草原啮齿动物群落,或者植食性昆虫群落、草...
30
二、群落结构
(一)群落划分依据 划分群落的具体指标是种类组成及其优势程度,同时,考虑环境因子(地形、植被)。优势种在群落中起着主要作用,同时,应注意某些具有指示意义的稀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