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DCO-OFDM和ACO-OFDM性能比较
3.6.1 <Eb,opt/N0>BER随比特速率/归一化带宽
在射频通信中,经常用BER性能随着 Eb,elec/N0的变化来比较不同的调制方式。然而在IM/DD系统不能这样简单地比较,这是由于IM/DD系统通常是在总平均发送光功率受限的条件下,BER性能依赖于接收的电信号的信噪比。
根据参考文献[8],定义调制方式带宽为频谱中第一个零点出现的频谱宽度。当与OOK调制的比特速率相同时,DCO-OFDM和ACO-OFDM频谱中出现第一个零点的归一化频率为1+2/N。因此,ACO-OFDM的比特 速 率/归 一 化 带 宽(bit rate/normalized bandwidth)为log2(M)/(2(1+2/N))。其中,M表示调制阶数,这里除以2,是因为ACO-OFDM只有一半的子载波载荷信息。DCO-OFDM的比特速率/归一化带宽为log2(M)/(1+2/N)。
考虑总的接收光功率为1。以<Eb,opt/N0>BER表示不同调制方式下,误码率达到10-3时,所需要的归一化Eb,opt/N0。图3.23所示为直流偏置是7dB、13dB时的DCO-OFDM和ACO-OFDM,<Eb,opt/N0>BER随着“bit rate/normalized bandwidth”的变化图。可以看出,随着比特速率/归一化带宽的增大,所需要的<Eb,opt/N0>BER也增大。ACO-OFDM需要最少的<Eb,opt/N0>BER,而DCO-OFDM需要的<Eb,opt/N0>BER较大,这是由于DCO-OFDM有直流偏置,且直流偏置越大时,需要的<Eb,opt/N0>BER越高。当DCO-OFDM的直流偏置较小时,如为7dB时,只有4QAM和16QAM的BER能够达到10-3。而采用较大直流偏置,如13dB时,4QAM、16QAM、64QAM和256QAM的BER都能够达到10-3。这是由于较小的直流偏置,会引入较大的限幅噪声,从而使高阶调制64QAM和256QAM有很大的误码率。由于ACO-OFDM的频带利用率是DCO-OFDM的一半,所以同样的调制阶数,ACO-OFDM的比特速率是DCO-OFDM的一半。
图3.23 <Eb,opt/N0>BER随着比特速率/归一化带宽变化图
3.6.2 实现复杂度
OFDM系统的计算复杂度主要来源于发送端和接收端IFFT/FFT的加法和乘法运算。长度为N的IFFT/FFT变换的复杂度为O(Nlog2N),系统中的其他操作复杂度和N是线性关系。
当信息比特速率相同时,假设有N个信息符号需要调制,表3.2所示为DCO-OFDM和ACO-OFDM系统的实现复杂度。ACO-OFDM发送和接收分别需要4N长度的IFFT/FFT变换。DCO-OFDM分别需要2N长度的IFFT/FFT变换。
表3.2 DCO-OFDM和ACO-OFDM计算复杂度
图3.24所示为不同子载波数的DCO-OFDM和ACO-OFDM系统计算复杂度比较。随着 N的增大,计算复杂度相差越大。当N=256时,DCO-OFDM的复杂度是ACO-OFDM的45%。
图3.24 收发端的复杂度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