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浮点型

4.浮点型

浮点型用来表示既有整数部分又有小数部分的实数。

浮点型常量有两种表示方法。

·标准计数法: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构成,如3.1415。

·科学计数法: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和指数部分构成。例如,3.14e+2代表3.14×102,2.344e-3代表2.344×10-3

浮点型常量有float和double两种。浮点型常量默认是double类型,当一个浮点数是float的时候,需在后面加字母f或者F。例如,语句“float f=3.5;”是有编译错误的,原因是3.5默认是double类型,double类型的数赋值给float类型的变量时超出了范围,在3.5后面加入字母f或者F,明确标识为float类型,编译就没错了,或者将“float f=3.5F;”改为“double f=3.5;”。

计算机的原理决定了浮点型变量的小数部分存储的精确度是有一定限度的,不是绝对精确。所以,一般不用“==”来对比两个浮点数是否相等,而是用两个浮点数差的绝对值是否足够小,来判断两个浮点数是否足够接近。例如,判断浮点型变量f1的值和f2的值是否相等,可以用如下表达式:Math.abs(f1-f2)<1.0e-7。〔Math.abs()是标准类库中用来求绝对值的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