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顺序结构
让我们从下面的编程做起,体会顺序结构的流程。
【例3.1】需求:提示用户从键盘输入两个整数,求出两个数的乘积,并在屏幕上输出,如图1.3.1所示。
图1.3.1 例3.1图
【代码3.1】
代码3.1
在代码3.1中,第8行定义了3个整型变量a、b、product,用来保存两个整数它们和乘积。这3个变量没有赋初值,那么初值为随机数。
第9行要从键盘录入数据,要通过引用标准类库中的Scanner类来完成。先创建一个Scanner的对象reader,用到语句:
Scanner reader=new Scanner(System.in);
其中,System.in指代标准输入设备,默认的是键盘。上述语句可以理解为创建一个和键盘相联的输入对象,名字叫作reader。当需要从键盘读入数据时,从reader读入就可以了(此reader是程序员自己命名的标识符)。
Scanner类在标准类库的util目录下,需要导入Scanner类的路径才可以成功引用。在Eclipse中,只需要按下快捷键ctrl+shift+O(或者选择Eclipse的快速解决提示quick fixes),导入Scanner类的路径语句就会自动添加在程序的前部:
import java.util.Scanner;
第12行的a=reader.nextInt()表示从键盘读入一个整数,将读入的整数赋值给a。如果用户不在键盘输入的话,这个语句会等待用户输入,直到用户在键盘键入一个整数。为此,在一般情况下,当需要用户有任何操作的时候,程序都需要给用户提示。第11行在屏幕上输出“请输入一个整数:”就是提示用户在键盘输入一个整数,这样程序和用户之间的交互性会更好。
代码3.1的运行结果(在提示语之后分别输入3和5,就会输出15):
请输入一个整数:
3
请再输入一个整数:
5
3*5=15
顺序结构的语法总结:程序在总体上都是按语句的顺序执行的,只会在局部发生非顺序的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