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的画法
第六章 写意山水
在中国画中,山水最初是作为人物画背景出现的。经东晋顾恺之发端,历经南北朝至隋唐才发展成独立的画科。隋唐是山水画成熟并走向繁荣昌盛的时期,至五代、两宋达到顶盛。从画法上分,山水画主要有写意山水、浅绛山水、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没骨山水、泼墨山水、泼色山水等。
1.树木的画法
树木在山水画中居重要地位。古人有“山以树木为衣”“得草木而华”的论述。画树要先画主干,然后画枝,最后画叶。

柏树的表现

杂树的表现

画两棵树的组合时,要有高低、大小、曲直上的差异。

梧桐树的表现

棕榈树的表现

松树的表现
画松树的树干用笔以中锋为主,侧锋、逆锋兼用。树干勾好后,根据结构转折画出介于方圆之间的小圈来表现树皮的纹理。画树枝时,粗枝可用双勾法,细枝可用单线条的没骨法。画松针时,可用7~9笔组成一个半圆形。成组的松针宜三五相聚,呈“品”字形结构。

柳树的表现
画柳树时,树干宜画得古朴、苍劲,树皮要表现出不规则的树洞、裂痕的纹理。树枝要画得劲挺,柳条则要画得柔顺。

杂树的表现
树叶的画法有点叶法和夹叶法两种。采用点叶法时,用笔要疏密相间,三五相聚,参差不齐。点与点之间要有间隙,不可模糊成一片。常见的点法有胡椒点、个字点、介字点、梅花点、混点、尖头点等。夹叶法即双勾法,勾画时,叶子要大小一致,线条均匀。在实践中,点叶和夹叶常常灵活互用。

2.杂草的画法
杂草是山水画中的点睛之笔。画杂草要用中锋,行笔要平稳、刚柔结合。要起笔重、收笔轻,或起笔和收笔轻,行笔重。

3.山、石的画法
画山、画石首先要了解各种山、石的形状、结构和纹理特征,然后通过勾、皴、点、染等技法刻画出来,要表现出立体感和空间层次。
画山应先从画石入手,因为山是由许多石组合而成的。画山、石的基本功练习以勾轮廓和皴法训练为重点。


画石要分出体面关系,所谓“石分三面”,即顶面、正面和左右面,这样才能表现出立体感。画石可分为勾、皴(包括擦)、染、点几个阶段。勾是用线勾出石的外轮廓并分出几个大面。皴法主要用于表现石的纹理特征、阴阳向背及凹凸起伏的肌理感。擦与皴的目的相同,是皴的补充。染是用不同浓淡的墨色染出凹凸变化,增强石的立体感和前后层次。点是画山石的最后步骤,多用在山石脊背或轮廓线、结构线及线面转折处。画石时,点是表现苔藓,加强空间感;画远山时,点是表现杂树或灌木丛。
山有石山、土山之分,有的石山上带有土,有的土山上间有石。画山时要注意峰、岭、岗、坡等的穿插变化和各部分的衔接关系,要分清主次。画山的顺序与画石相同,只是山的结构比石更复杂,表现时勾和皴的变化很多,要注意用笔、用墨和线条的运用。

远山的表现

近景山石的表现

中景山体的表现
4.水的画法
水在山水画中有较重要的地位,山是静的,水是动的,水起到了调节画面的作用。画微波荡漾的水面时,可用中锋勾出水纹,要适当留出几段空白,远处可不勾水纹。画漩涡、急流时,用笔要沉稳、流畅,气势贯通,要表现出浪花四溅的感觉。

各种水的表现
5.渔舟唱晚的画法

1 用浓墨勾勒出树木和山石的轮廓。

2 继续用浓墨画出房屋和船只的轮廓,接着再用淡墨皴擦出山石的肌理。

3 用赭石为树干着色,用赭石加淡墨染山石的暗部。

4 用绿色、藤黄和朱砂调和染树叶。

5 最后用三青为山石的亮部着色,用朱砂染屋顶,用橙黄为船只着色。
小贴士:皴法
皴法是中国山水画所特有的一种表现形式。皴法起源于五代,是历代画家长期深入生活,积累创造的最富表现力的山水画艺术语言之一。所谓“皴”,就是指山石的脉络纹理。所谓“皴法”,就是表现山石脉络纹理的用笔、用墨方法。不同长短、疏密、轻重、曲直、浓淡的用笔和组合形成不同的皴法,用以表现不同的山石特征。古典画论所载的皴法不下几十种,常见的有披麻皴、折带皴、斧劈皴、米点皴。
6.万壑松风的画法

1 先用浓墨勾勒出松树和近处山石的轮廓。

2 接着再勾勒出山石后面的两棵小树和远山。

3 接着用稍干一些的淡墨皴擦出山石的层次。

4 用绿色为松树的松针和远处的杂树着色。

5 用赭石分染松树的树干和山石的暗部。

6 染出山石的亮部。

7 调和藤黄和花青加较多一些的水染出山间的云雾。

8 最后用三青染出远山。
7.林间溪流的画法

1 用浓墨勾勒出树木、河岸和水中的碎石。

2 用大笔蘸稍重一些的淡墨侧锋画出远山,然后用稍干的淡墨皴擦出山石的暗部。用浓墨画出空中的飞鸟。

3 用赭石染山石的暗部,用花青染远山,用淡墨画出远处的飞鸟。

4 用藤黄加花青调和染出树冠的颜色,用稍淡一些的花青染远山。

5 用花青画树冠的暗部,用群青点染树叶,用三绿和花青调和染山坡的亮部,用三绿染出远处的树干。
8.秋山隐居图的画法

1 先用浓墨勾勒出山石、树木和房屋的轮廓,然后再画出树叶。

2 用淡墨勾勒出后面的远山,并皴擦出结构、纹理。

3 先用淡墨染近处山石和远山的暗面,顺势画出左侧的部分河岸,然后再点染树叶。

4 根据近处山石和远山的结构先用花青染色,然后再用赭石罩染树干、屋顶、河岸及远山。

5 最后用浓墨点染出近处山石和远山上的植被,再用花青和朱砂为树叶染色。
9.碧水秋山图的画法

1 先用毛笔蘸浓墨勾勒出山石、树木和房屋的轮廓,然后再画出树叶。

2 用浓淡不同的墨色勾勒、皴擦出山石的结构与纹理,然后再画出远处树木的树叶。

3 先用淡墨分染近处山石和远山暗面,然后再点染树叶。

4 用赭石进一步分染山石的暗部,注意拉开画面上的前后空间关系。

5 最后用花青分染山石和水面倒影,用朱砂点染树叶,使画面层次更加完整。
10.临水人家的画法

1 用毛笔蘸浓墨分别勾勒出山石、树木的轮廓。

2 继续用浓墨勾勒出房屋和远山的轮廓外形,然后再点染出树叶,接着再用淡墨皴擦出近处山石的结构、纹理。

3 用不同深浅的淡墨分染出近景和中景山石的暗部,再用稍重一些的墨加深近处树木的叶子,然后再画出水草和水面上的波纹。

4 用赭石分染山石的暗部,用汁绿分染山石的亮部,要注意保持画面的整体效果。

5 用汁绿染地面,用花青为屋顶着色。最后用淡一些的花青点染树叶,分染水纹,将画面表现完整。
11.层峦叠嶂图的画法

1 用毛笔蘸浓墨,分别勾勒出前后两座山的轮廓、结构和纹理。

2 接着画出最远处的山,然后用稍干一些的淡墨皴擦出几座山的结构、纹理,然后再画出山上的树木。

3 用淡墨分别染出几座山的暗部,突出体积感和空间感。

4 用淡赭石色分别染出几座山的大体颜色,注意亮部要留白。

5 最后用花青和三绿调和进一步给山体染色,使画面更加完整。
12.高山流水的画法

1 先用毛笔蘸浓墨勾勒出山石和房屋的轮廓。

2 然后用稍干的淡墨皴擦出山石结构、纹理,再画出树木和远山。

3 用淡墨分染山石和树木。

4 进一步用赭石染山石的暗部,用花青染山石的亮部。

5 最后用花青分染山石的亮部,用朱砂为屋顶着色,完成整个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