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二 《资本论》的学习方法
《资本论》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百科全书,内容浩瀚,四卷六册,300多万字。对于大部分没有充足时间的读者来说,要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读这本巨著是相当困难的。即使对于时间充裕、有志于全面阅读《资本论》的读者而言,也有相当的难度。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无疑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
学习《资本论》,首先必须认真研读原著。要领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精神实质,必须下苦功夫阅读《资本论》原著。恩格斯曾指出:“像马克思这样的人有权要求人们听到他的原话,让他的科学发现完完全全按照他自己的叙述传给后世……对于那些希望真正理解它的人来说,最重要的却正好是原著本身。”(1) 恩格斯在给约·布洛赫的信中也指出:“我请您根据原著来研究这个理论,而不要根据第二手的材料来进行研究——这的确要容易得多。”(2) 恩格斯的话一语中的,是学习《资本论》的根本方法。这也是为许多人的亲身实践所反复证明了的经验之谈。研读原著,首先要选好原著。若时间充裕,最好认真阅读人民出版社等权威机构出版的由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的《资本论》第一、二、三卷,若想深入研究,最好也学习《资本论》第四卷。若时间不是十分充裕,也可以先阅读《资本论》节选本,中共中央党校和不少知名高校都出版过节选本,可以从中选取一本。直接阅读原著会遇到很多困难。这不仅是因为原著中有许多我们当代人一般不熟悉的典故、名词,而且,原著中还涉及不少马克思对他之前的经济学理论的批判和继承,这需要有一定的理论积淀,尤其对马克思之前的经济学者的观点要有所了解。因此,为了学好《资本论》,应当准备必要的参考资料,如《资本论》导读、典故介绍、马克思传记等方面的书籍。遇到不懂的问题,从参考资料上寻求答案。但是,参考资料不能代替原著,只有读懂原著,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马克思理论的精髓。
其次,学习《资本论》,必须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是根本的工作方法,也是重要的学习方法。学习《资本论》,要了解马克思生活的时代,从马克思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当时实际来理解《资本论》的论证和原理,这样认识才会更深刻。更重要的是,在《资本论》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联系国际国内的实际,尤其是要联系我国经济建设的实际,联系当代、本地及身边的实际,既带着问题去学习,又要用《资本论》中的理论去分析、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过程中再升华为理性认识。学习理论,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也只有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才能准确地把握理论,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其三,学习《资本论》,必须发扬刻苦钻研的学风。马克思为了写作《资本论》,几十年如一日,刻苦钻研,忍受了千辛万苦。在伦敦期间,马克思一年四季都是白天在博物馆看书,晚上在家里写作,经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甚至通宵达旦。马克思在写给恩格斯的信中曾风趣地说:“我白天去博物馆,夜间写作……就像1848—1850年英国狗厂主把‘换班制度’用在同一些工人身上一样,我也把这个制度用在自己的身上。”(3) 保尔·拉法格回忆说:“工作变成了马克思的一种癖好,他是如此地专心工作,以致废寝忘食。他常常要被呼唤好几遍才下楼到餐室去,而且几乎不等咽下最后一口饭就又回到他的书房去了。”(4) 马克思就是我们学习的最好榜样。学习《资本论》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而是一个艰辛的、长期的过程。学习《资本论》原著,也要有马克思这种刻苦努力的精神。理论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学习《资本论》这样的鸿篇巨著,不下一番功夫,不付出艰辛的劳动,没有踏实的学风是不行的。但在付出了一定的劳动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一定会有所收获。
最后,学习《资本论》,必须掌握《资本论》的方法。《资本论》博大精深,需要我们掌握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循序渐进,逐渐深入,最终才能把握《资本论》的精神实质。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很好地理解《资本论》各种具体方法的特点,其次要理解各种方法在《资本论》中的具体运用。例如《资本论》的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研究方法是一个解剖的过程,叙述方法是一个说明的过程,两种方法的思维行程是相反的。只有逐渐学会方法,理解方法,掌握方法,最后运用方法去解读《资本论》,才能真正学好《资本论》,掌握好其理论体系。
万事开头难。初学《资本论》会碰到很多困难,这是正常现象。我们不要有畏难情绪,只要坚持下去就会成功。马克思在《资本论》法文版序言和跋中指出:“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5) 这是对我们学习《资本论》乃至工作、学习的最好勉励和忠告。
(1) 《资本论》第三卷,第1005页。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462页。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81页。
(4) 《回忆马克思恩格斯》,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7页。
(5) 《资本论》第一卷,第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