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和灭绝

伟大的生态系统

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有自己的家,科学家给它们的家取了个名字,叫“栖息地”。

比如,睡莲的叶子,就是青蛙的栖息地。

青蛙

但是,你可不要误会,以为一个栖息地只有一个物种。当然啦,阔绰的家也是有的,但一般情况下,都是一个家里好几个物种。

比如,睡莲的叶子既是青蛙的栖息地,也是蜻蜓、蚊子等动物的栖息地。

一个小栖息地,加上一个小栖息地,再加上另一个小栖息地,很多小栖息地加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谁是捕食者,谁是猎物

生态系统有大有小。

小到一棵树、一片池塘,是一个生态系统。

大到一片沙漠、一片海洋,甚至整个地球,都是一个生态系统。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很多物种,它们一起生活、觅食、繁殖,互相影响。

怎么影响呢?你可能没有明白。

是这样的,如果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猎物比捕食者多,就会产生好的影响。如果捕食者比猎物多,就会产生坏的影响。

如果捕食者比猎物多,猎物就会被吃光,最后,捕食者没有吃的了,捕食者自己也会灭绝。

如果猎物比捕食者多,捕食者吃掉一些猎物后,猎物还会剩下很多,捕食者当然不会灭绝。

你可能觉得捕食者是“大坏蛋”,其实不是这样的。它们只是为了活下去。猎物也并不是“弱者”,如果猎物不被捕食,数量就会泛滥,造成生态混乱。所以,捕食者和猎物的关系,恰好平衡了生态系统。

捕食者和猎物的关系,并不固定,可以随时转换。比如,当鲨鱼吃海豹时,海豹是猎物,鲨鱼是捕食者;当海豹吃企鹅时,海豹就成了捕食者,企鹅又成了猎物。

鲨鱼

海豹

企鹅

生态系统

对于生态系统,你可能不太了解。那么,简单列个公式,你来感受下:

栖息地+生物群落=生态系统

池塘是睡莲和青蛙所在的生态系统,也是组成淡水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陆地生态系统包括:草原、冻原、沙漠、热带雨林、落叶林、针叶林。

水域生态系统包括:淡水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叫“生物圈”。

生物圈的概念,早在1875年就由奥地利地质学家休斯提出,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领域。

不过,多数生命都生活在陆地之上、海洋表面之下各约100米厚的范围内,所以,如果把地球看成一个足球大小,那么,生物圈就比一张纸还要薄。

这你没想到吧?只能说,在浩大的宇宙之间,生命真的太渺小了。

蟒蛇

海洋生态系统

为什么人们在画地球的时候,总是把地球画成蓝色,而不是绿色或黄色呢?这个问题你想过没有?

我们的地表有七成的面积都是海洋,海洋是蓝色的,所以,如果从太空俯视地球,地球也是一片蓝色。

海洋是指海和洋,都是咸水水域,海的面积稍小,与陆地相连,洋的面积很大,不受陆地影响。地球上有五个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南冰洋。那么,你知道有多少个海吗?54个!

如果你想进行环洋旅行,可以从一个洋前往另一个洋,中途无须停留,因为每个洋都是连着的。但是,如果你想进行环海旅行,就不能这样了,因为每个海不一定是连着的。

海水是咸的,为什么呢?

因为盐的含量很高。

人是不能喝海水的,一些动物也不能,因为当盐进入血液后,肾脏无法排出,会导致死亡。鲸鱼、海豹能喝海水,因为它们的肾脏可以加工海水,排出高含量的盐。

大海里有高山,有峡谷,有山脉,连绵起伏,比陆地上还要壮观。很惊奇吧?

更让你惊奇的是,陆地上的巍峨高山,也是从海中形成的!

全世界的海底大约有20万座山,高度超过1000 米的就有3万多座,其中一半都耸立在太平洋。

既然有山脉,就会有沟谷,学名叫海沟。太平洋里有一条全球最深的大海沟——马里亚纳大海沟,深约11000米。也就是说,把整个珠穆朗玛峰填进去还填不满呢。

这些鬼斧神工的杰作,都是地质作用的结果。

在海洋中,物种最丰富的地方在哪里?当然是美丽的珊瑚礁。

珊瑚礁位于温暖的浅层海水中,由珊瑚组成。那么,珊瑚是什么呢?也许你认为珊瑚是植物,其实,珊瑚是动物,是珊瑚虫组成的。

珊瑚虫有触手,有点儿像水母,但有外骨骼。当一只珊瑚虫死后,外骨骼会留下来,其他珊瑚虫在它的外骨骼上生长,然后又死掉了,又留下了外骨骼,又有新的珊瑚虫继续生长……这样一来,许多外骨骼和珊瑚虫一起,构成了珊瑚礁。

珊瑚虫总是举行“夜宴”,用小小的触手抓浮游生物,然后塞进小小的嘴巴里。

在整个海底世界,珊瑚礁只占了1%,但有25%~30%的生物生活在这里。也就是说,有4000多种鱼、700多种珊瑚虫、千万种动植物,栖息在珊瑚礁。

珊瑚礁

你知道吗

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是澳大利亚的大堡礁,全长超过2253 千米,包括2900 个大大小小的礁岛。

你知道吗

珊瑚包括软珊瑚、柳珊瑚、红珊瑚、石珊瑚、角珊瑚、水螅珊瑚、苍珊瑚、笙珊瑚等。有的珊瑚像树枝,有的像花朵,有的像羽毛,有的像葡萄,有的像扇子,有的像星星。

珊瑚

蓑鲉

你知道吗

海葵张着花朵一样的触手,趴在珊瑚礁下觅食。

小丑鱼在海葵的庇护下,安然地偷窥猎物。

海螺躲在珊瑚礁下的海藻中。

蓑鲉(suō yóu)利用自己绚丽的颜色,与珊瑚礁融为一体。

河鲀在珊瑚丛中把肚子鼓成球状,吓唬天敌。

鹦嘴鱼用嘴敲碎珊瑚,吃里面的海藻,排出沙子,地球上许多沙滩都是它的作品。

海马不会游泳,用尾巴勾着珊瑚,免得自己被水流冲走。小海马不是妈妈生出来的,是爸爸生出来的—爸爸把妈妈的卵放在自己的育子囊中,等小海马长成后,再释放到海水里。海马是唯一一种由爸爸生育后代的动物。

淡水生态系统

全世界的水域分为咸水区和淡水区。淡水来自雨水、融化的雪水,含盐量少于1%。

有的淡水是静止的,比如池塘、湖泊。有的淡水是流动的,比如江河、溪流。

你知道吗

如果你见到一个黄绿色的池塘,那么,池塘中一定有许多藻类。藻类不是普通的植物,它没有根,没有茎,没有叶,但又能像普通植物一样,利用阳光给自己补充能量。藻类被动物吃下后,能量还能传递给动物。藻类释放的氧气,还能帮助水下的动物呼吸。

如果藻类过多,或者过少,都说明池塘的生态环境不好。只有不多不少,才是健康的生态环境。

藻类

池塘很浅,阳光能照到水底,让水下植物也能生长。湖泊比池塘大点儿、深点儿。

你知道吗

静水

香蒲、芦苇、莲子将根扎入泥塘,汲取养分。

浮萍、凤眼蓝,一些藻类晒着太阳,制造并释放氧气。

青蛙蹲在莲叶上,坐等过路的昆虫。

水面涟漪轻漾,那是池黾在“凌波微步”,时而把长腿当桨划。

蚊子、蜻蜓、蜉蝣或诗意地点水,或诗意地静立。

水边草下有阴冷的家伙,那是潜伏的水蛇。

野鸭像是意识到了危险,扑棱棱地飞走了。

白鹭看似悠闲地蹚水而过,其实在仔细搜寻水下小鱼……

野鸭

江河发源于高山融化的积雪。一些融水一路流下,汇成小的溪流,再汇成大河,最终流入大海或湖泊。

射水鱼

你知道吗

流水

阵风吹过,河边的树叶哗啦啦响。

江面滩涂地上,螺、蚌在小憩,水蚯蚓在爬行。

江面下的不同水层中,穿梭着鲤鱼、鲫鱼、鲶鱼等。

哧的一声,射水鱼从嘴里射出一股小水流,击落了上方树枝上一个不幸的小昆虫。这家伙能击中三米开外的目标,连大蜘蛛也能击落。

成群结队的鲑鱼在水中逆流而上,进行漫长的迁徙洄游。黑熊则在河里用大掌抓鱼吃。

忙碌的河狸用龅牙咔嚓咔嚓地“砍伐”树枝,然后用树枝拦起河坝盖房子,一盖就是两小间,一间是干燥身体用的,另一间是起居室兼客厅……

沙漠生态系统

世界上最干燥的地方是哪里?

沙漠。

智利的阿塔卡马沙漠干旱到了什么地步呢?最长几十年都没有下过一场雨。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那里下雨吗?下是下,但少得可怜,雨水还没落到地面就蒸发没了。撒哈拉沙漠的最高气温可达到58℃,可以在岩石上煎鸡蛋。

为了躲避灼热的阳光,很多动物会藏在地洞中或岩石下。一些动物还进化出了浅黄色的皮毛,有助于反射阳光和热量。

白天酷热难当的沙漠,到了晚上,又会变得非常寒冷,因为沙子散热快。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只有最顽强的生命才能在沙漠中活下去。

仙人掌

骆驼

鬃狮蜥

你知道吗

沙漠动物怎么散热

耳廓狐进化出一对大耳朵,就像一对散热器,能排除很多热量。

姬鸮没有进化出这等神器,但它能飞到树形仙人掌的阴影里乘凉。

黑尾长耳大野兔会不停地蹦蹦跶跶,让爪子暂时离开炽热的沙地。

科罗拉多须趾蜥就不用了,它的脚趾上有一排梳子状的须,能够轻松地踩踏沙地。

蝎子和蛇类会藏在洞穴里或岩石下,等到晚上降温时再出来觅食。

你知道,无论什么生命都离不开水。沙漠里的动植物更是如此。由于气候干燥,水分容易蒸发,动物们需要想尽办法寻找水源,并储存下珍贵的水。

你知道吗

沙漠动植物怎么储水

猴面包树有一个“胖肚子”,能把水储存在树干里九个月。

粪金龟没有“胖肚子”,但能通过吃其他动物的粪便来获得水分—当然啦,有点儿不忍目睹。

沙蜥则显得干净多了,它专门捕食蚁类、昆虫,从中获得水分。

仙人掌是沙漠里的元老植物,早就进化出了储水罐一样的茎部。干旱时,它会吸取茎部的水分,为了防止别的动物来“偷水”,身上还进化出了许多尖刺。

沙鸡每天要飞行上百千米寻找水源,喝满一肚子水后,再将腹部的羽毛浸满水,然后飞回家,让幼崽从它的羽毛中吸取水分。

骆驼在几千米之外就能“闻”到哪里有水,而且特别能喝,可以在10分钟之内喝掉114 升水,相当于一个人喝下480 杯水!骆驼的驼峰里存满了脂肪,在找不到东西吃时,脂肪能帮它熬过一段艰难的时光。

沙漠的表面覆盖着沙子,成千上万吨,处处都有可怕的流沙。因为没有树木遮挡,大风可以长驱直入,磨损了岩石,形成微小的卵石,随着时间推移,卵石破裂后,变成了沙子。

风把沙子堆积成高高的沙堆,被称为沙丘。

你知道吗

沙漠中常常刮大风,有一场沙尘暴曾卷起了30 多万吨的沙子,想想看,多么可怕!

并不是所有的沙漠都是沙子,有的沙漠有岩石或碎石,有的沙漠长着草,有的沙漠还有雪……是的,是雪!

而且,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的是,许多科学家认为,南极洲就像是一个大沙漠!如果你想问为什么,科学家的回答是:那里积雪很少融化,空气太干燥了!

除了防晒、找水,沙漠动物还要觅食,杀死猎物,并躲避天敌。生存的艰难,让它们进化出了很多独门秘技。

蜥蜴

你知道吗

沙漠动物怎么觅食

蝎子发现昆虫后,会喷射藏在尾巴末端“毒针”里的毒液,让昆虫瞬间毙命。

走鹃是一种小鸟,也是大漠里的徒步高手,仅靠步行就能追上眼镜蛇。至于蜥蜴,更不在话下,轻易就能逮住。

避日蛛长着接近体长1/3 的巨螯,既能把猎物钳成碎末,又能分泌一种酶,溶解猎物,然后吸食。

森林生态系统

在整个地球上,森林占据了陆地面积的1/3左右,庞大无比。

森林分为三大类型:针叶林、落叶林、热带雨林。

针叶林分布在寒冷地带,落叶林分布在四季明显的地带,热带雨林分布在炎热潮湿的赤道附近。

你可能觉得,针叶树最好分辨了。的确如此,因为针叶植物的叶子不是普通的叶片,而是细长的针状,一眼就认得出。

你所熟悉的松树,就属于针叶树,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能结小球一样的果实——你一定已经说出了它的名字,是的,松果!也叫松塔!

巨嘴鸟

猴子

所有针叶树的叶子,都有一层蜡质的东西,能抵御严寒。当你看到松针紧紧地挨在一起时,你就会明白,进化已经让它们明白“抱团取暖”的道理了。

落叶林中长着什么树呢?当然就是落叶树啦。

这些树木的叶子是宽阔扁平的,每当季节转冷时,树叶得不到足够的水和阳光,树液无法流到树叶中去,树叶中的叶绿素就会消失,绿色消退,其他红色或黄色等鲜艳的色彩显现出来,树叶就会凋谢,树木进入了休眠期。

等到来年春天,天气回暖,储存在植物根部的树液又能流向树叶了,树木又生出了绿色的叶子。

如果你的家是在北方,春天百花盛开,冬天白雪飘飘,四季分明,那么,那里的落叶树一定长得非常漂亮。

动冠伞鸟

大多数热带雨林都位于赤道附近,那里气候炎热,雨量充沛,是地球上稳定性最高、物种最丰富的生态系统。

最惊人的是,世界上一半以上的动植物,就在热带雨林中!

由于植物众多,光合作用非同一般,热带雨林为净化地球做出了巨大贡献。

你一定听说过亚马孙热带雨林,那里产生的氧气占全球氧气总量的1/3,被誉为“地球之肺”。也就是说,你现在所呼吸的氧气中,就可能含有来自亚马孙热带雨林的氧气。

你知道吗

热带雨林分层

露生层:阳光充足,是最高的树木出风头的地方。鸟、蝴蝶、蝙蝠、猴子是这一层的常客。

树冠层:枝叶层层叠叠,既阻隔了光线,也阻隔了雨。你猜猜,一滴雨水从露生层落到地面要用多长时间?至少10 分钟!想不到吧!鸟、猴子、树懒、蛇、蜥蜴很喜欢这里哦。

林下叶层:光线阴暗,布满藤蔓、细枝。红眼树蛙会在这里产卵,猪笼草则张着大嘴,等待某个小青蛙落入它的陷阱。切叶蚁忙着切树叶、搬运树叶。

地面表层:覆盖着厚厚的树叶、树皮,阳光无法到达,到处昏暗潮湿。蘑菇、蚯蚓、美洲豹、大猩猩、貘在这里定居。

草原生态系统

草原——覆盖着草的开阔平坦的原野。那么,草原是怎么形成的呢?

如果一个地方过于干燥,但不足以形成沙漠,也无法形成森林,就会慢慢变成草原。

降雨多的草原,草会长得很高,降雨少的草原,草会长得很小。

多数植物都有顶端优势现象,比如向日葵,在顶端长出大花盘。但如果一只动物啃掉了顶端的大花盘,就无法长出新的了。

草却不同。草是从底部开始生长的。即使一只动物啃掉了草顶端的嫩叶,草还会继续生长。这就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电闪雷鸣时,可能会在草原上引起大火。这对草来说,是一件大好事。野火能烧掉陈年老草,让新的嫩草长出来。

被烧死的昆虫既能肥沃土地,让草更加茂盛,还能让吃虫子的小鸟像过节一样快乐。

草原分为热带草原、温带草原等。

如果你去过非洲,看过稀树大草原,就明白什么是热带草原了,那里只有稀稀拉拉的树木和灌木丛,一年只有一个雨季。如果你傻呆呆地站在草原中央,很容易被狮子、猎豹等捕食者看到,你最好拼了命地跑,因为空荡荡的草原会让捕食者跑得飞快!

温带草原上,连稀拉的树木都没有,基本都是草,因为那里的土壤中基本没有水分,树木实在长不出来。

狮子

瞪羚

你知道吗

狮子发出的吼声,能传到大约八千米之外,令人心惊胆战,更别提那些小动物了。

一个非洲狮的狮群,至少有一只雄狮、两三只雌狮和幼狮。雄狮充当保镖,雌狮负责捕猎,不过捉到猎物后,要让雄狮先吃。

你知道吗

在热带草原上,不时会看到几个高大壮观的土丘,那是白蚁的城堡!是白蚁用泥土、唾液和粪便一点点堆积起来的,里边四通八达,有无数条弯曲的通道,还有卧室、粮仓、通风口,堪称复杂的地下宫殿。

白蚁是昆虫的老祖先之一,非常聪明,也非常凶残,能成窝地摧毁别的蚁群,还能与蜂类决斗。

白蚁

很多动物能在草原和平共处,有的在高处觅食,有的吃矮处的植物,有的吃的是植物的不同部分。

羚羊个子比土拨鼠高多了,但也吃草。

大象和黑斑羚中等个儿,需要抬头吃树叶、树皮。

长颈鹿是真正的大高个儿,雄性长颈鹿能长到六米高,相当于两层楼高,吃树叶太容易了。长颈鹿每次只睡5分钟,一天总共才睡30 分钟,以防天敌偷袭。

草原上的动物并不都是吃草的,很多都是吃肉的,比如猎豹、非洲狮等。

斑马温顺儒雅,不喜欢暴力,总是团结在一起,共同防范凶猛的非洲狮。

猎豹很爱吃羚羊,但羚羊是长跑冠军,还会采取迂回战术,总能逃脱。猎豹抓捕羚羊的成功率是1/6——猎豹没有崩溃真是内心强大啊。

土拨鼠为躲避鹰的尖爪,会在地下挖几米深的洞藏身。

斑马

狮子

冻原生态系统

地球上最冷的生物群落就是冻原。冻原有多冷呢?有记载的最低气温是-88℃!

冻原分为高山冻原、极地冻原。

高山树木线以上的以苔藓、地衣、多年生草类和耐寒小灌木构成的植被带,就是高山冻原。

南极冻原和北极冻原,就是极地冻原。

冻原上没有四季,只有两个季节,夏天和冬天。冬天漫长,夏天短暂。但就算是夏天,也不热,温度很低,所以,冻原被称为“寒漠”,水永远是结冰的。冰冻的水无法蒸发,因此,冻原上很少下雨或下雪。

冬天,冻原所有的土壤都被冻硬了。夏天,最上面的一层土壤会融化,即使不融化,温度也会升高一点儿,但底下仍是冻土层,被称为永久冻土。

“冻原”二字,是俄语词,意思是 “没有树木的地方”。

你想想,在那冰天雪地里,树木真的没法扎根呀。只有一些矮小的植物、根茎短小的灌木才能顽强地生存。

冻原上有动物,也有植物,很多都是开花植物,而且,能在雪被下生长、开花。所以,虽然环境恶劣,但不像荒漠那样单调,而是充满别样的生机。

珠芽蓼

北极罂粟

无茎蝇子草

冻原大明星企鹅你一定不陌生了。你知道世界上有多少种企鹅吗?足足17种。

其中,帝企鹅是最大的,小蓝企鹅是最矮的,凤头企鹅算得上是最帅的,阿德利企鹅是最……最爱偷东西的,黄眼企鹅是嗓门最大的,颊带企鹅是黑胡子的家伙,施莱盖利企鹅则尴尬地被称为“小白脸”……

企鹅不怕冷,天生就有三层保暖“内衣”:第一层是羽毛,像鱼鳞一样层层叠压,水都透不进去;第二层是贴身绒毛;第三层是皮下脂肪,能起到绝热作用。即使企鹅在冰水中游动,也能保持稳定的体温。

你知道吗

帝企鹅妈妈产下蛋后,帝企鹅爸爸会把蛋放在自己的两只脚上,用羽毛盖住蛋。在之后的两个月中,帝企鹅爸爸妈妈紧紧站在一起,不吃不喝,守护着蛋,直到小企鹅破壳而出。

北极熊

北美驯鹿

冻原上最大的动物是北极熊。北极熊的“毛皮大衣”富含油脂,能让它在冰下游泳,捕食海豹,也能让它保持温暖。

“驯鹿”一词来自印第安语,意思是“铲雪者”。驯鹿群每年都会进行一次几百千米的大迁徙,而后原路返回。它们没有GPS,但不会迷路,会把脱落的绒毛当成路标,还用蹄子刨出地衣果腹。

麝牛披着一身长长的密密的毛,快要垂地了。奇特的是,每根毛都是空心的,温暖的空气留在毛的空心中,使麝牛很暖和。

北极地松鼠耳朵小,腿短,身体紧凑,这样一来,就不会让很多皮肤暴露在寒冷的空气中了。

你知道吗

北极狐是会变色的。冬天,它全身雪白,只有鼻尖和尾端是黑色的;春末夏初,它又全身变成青灰色;夏天,它又变成灰黑色。这让它能够融入环境,很好地隐藏,不被天敌捕捉。

北极兔有蓬松柔软的毛皮,趴在地里像圆滚滚的雪球,让人看了忍不住想去踹一脚,因此获称“最容易被踹的兔子”。不过,一旦它站起来,那大长腿一跳,立刻就能逃离捕食者。

北极狐

食物链

饿肚子的感觉你一定知道吧?那么,你知道植物和动物也有这种感觉吗?

饿了就要吃东西,包括你、我、植物、动物都一样,如果没有吃的,就会走向死亡。

而且,一切生物都有关联,哪怕是看着极不起眼的生命,也和其他生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重要关联。

植物是自己制造有机物的生产者,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的能量转化为有机物。

动物是无法自己制造食物的消费者——也包括你哟,必须吃植物或其他动物才能存活。

食腐动物属于消费者,它们吃死亡的动物,也就是吃腐肉。比如秃鹫、鬣狗,它们不仅捕食,还会抢劫食物、偷盗食物。白蚁、蚯蚓会吃死去的植物。

如果没有这些腐生生物,地球上的动物尸体和垃圾将堆积成山,所以,千万别觉得它们恶心,它们为净化你的生活环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秃鹫

植食性动物是指吃植物,有门齿和臼齿,能切割和磨碎草叶的动物,如麋鹿,主要吃嫩枝。

肉食性动物是指吃其他动物,有犬齿,能撕开猎物皮肉的动物,它们也是捕食者,如狼,主要吃驼鹿、野兔等。

杂食性动物是指吃植物,也吃动物,有臼齿,也有犬齿的动物,如浣熊,能吃坚果、浆果,也能吃青蛙、蚯蚓。

你可能觉得,如果没有肉食性动物,都是植食性动物,就会很和平,那就错了。因为那样一来,植物就不够吃了,会被吃光,植食性动物也会饿死。所以,无论是捕食者,还是猎物,无论是吃肉的,还是吃草的,一个都不能少,都很重要。

你知道吗

苜蓿草光合作用:植物吸收太阳能量。

野兔吃苜蓿草:植食性动物吃下植物,从植物那里获得能量。

狼吃野兔:肉食性动物吃下植食性动物,从植食性动物那里获得能量。

秃鹫吃死去的狼:动植物死后,腐生生物吃尸体,分解尸体。

苜蓿草生长:尸体分解后,营养物质回归土壤,让植物进行生长,开始新的循环。

食物链

当一条食物链中的动物吃另一条食物链中的植物或动物时,就形成了食物网。

比如:苜蓿草→野兔→狼。

如果一条食物链上的一个环节断了,那么,整个食物网就会解体。

比如:野兔灭绝→苜蓿草泛滥,侵占其他植物领土,造成一些植物灭绝;狼食物不足,最终饿死。

你不要觉得自己年龄小,包括你在内的一切小孩,与地球上的全部生物,一起构成了超大的食物链。

那么,你知道你在食物链上的位置吗?

共生和寄生

你一定有几个好伙伴,常常互相帮助。植物和动物也有自己的伙伴,这就是共生。“共生”一词来自希腊语,意思是“在一起生活”。

共生关系分为:互惠共生、偏利共生。

互惠共生中,每一种生物都能受益。

你知道吗

小丑鱼游在海葵的触手间,引诱鱼类前来,给海葵食用。海葵则用有毒的触手为小丑鱼提供保护。

牛椋鸟栖息在犀牛、河马、斑马背上,吃它们身上的寄生虫。让它们不被寄生虫叮咬。

小丑鱼与海葵

偏生关系中,一种生物能受益,另一种生物不受益,但也不受损。

你知道吗

热带雨林中,有一种附生兰,生长在高大的树上。因为高高在上,不容易被动物吃掉,还能晒太阳。但它不吸收树的营养,所以,树虽然没受益,但也没有损失。

有一种海洋生物,叫䲟鱼,脑袋上长着吸盘,把自己吸附在鲨鱼肚子上。因为没谁敢惹鲨鱼,䲟鱼很安全。当它搭便车到猎物多的地方时,就游下来大吃,之后,再吸附到别的鲨鱼肚子上,继续旅行。

寄生关系中,一种生物受益,另一种生物受损。受益的,叫寄生生物;受损的,叫宿主。

你知道吗

花螨饥饿时,会爬上蜂鸟的喙,抓住蜂鸟的鼻孔,随着蜂鸟飞行,然后落到花上,和蜂鸟抢夺花蜜吃。有的则寄生在蝴蝶身上。花螨非常微小,移动速度比猎豹还快,蜂鸟有时抢不过它。花螨是寄生生物,蜂鸟是宿主。

菟丝子看着柔弱美丽,却喜欢缠绕在豆科、菊科或寥科植物上,吸取人家的养分,还能盗取人家的遗传基因。有的宿主会因此而死亡。

花螨

迁徙和冬眠

冬天大雪纷飞,植物凋零,食物缺乏。这种时候,有的动物会迁徙到别的地方去,有的动物会选择冬眠。

迁徙分三种:水路、陆路、空中。

迁徙是为了寻找暖和、有充足的食物的地方,或生育小宝宝。

迁徙之路是一条生死之路,处处都有危险。动物大多成群结队地迁徙,以此躲避捕食者。

你知道吗

白鹳从欧洲迁徙到南非,一来一回要飞两万多千米,一路上要躲避恶劣天气,躲避其他动物的猎杀,包括人类的猎杀。

白鹳

你知道吗

鲑鱼出生在淡水中,之后游到大海生活,然后又回淡水生育宝宝。它们要逆流而上,飞跃瀑布,跳过岩石,才能抵达上游产卵地。最惨烈的是,黑熊能计算鲑鱼洄游的日期,会早早守候在选好的位置,大肆捕杀它们。由于鲑鱼不计其数,黑熊甚至挑剔起来,只吃鱼卵,其余部分扔掉。死去的鲑鱼不计其数,血水染红了河水,但活下来的鲑鱼毫不退缩,继续奋进,一直抵达目的地,完成繁衍使命后死去,一生宛如一首壮丽的长歌。

吃鲑鱼的黑熊

你知道吗

在澳大利亚圣诞岛,每年都有千万只红蟹迁徙。它们要爬8000 千米,从森林来到大海,其间要穿过满是车辆的公路,还要顶着烈日从60 多米高的悬崖爬下去,在大海产卵之后,还要原路返回森林。

当你跟爸爸妈妈去旅行时,车子可能会半路停在服务区,让你们走动走动,吃点儿东西。动物的迁徙路十分漫长,动物们也会选择看起来安全的地方,休息一下,吃点儿东西,这就是“休息站”。

你跟爸爸妈妈旅行时,车子可能依靠GPS 前行。不过,动物可没有卫星导航系统,也没有手机,更没有地图,它们是靠什么确定方向呢?

有的动物依靠磁场,有的动物依靠回声,有的动物依靠星辰方位,有的动物依靠辨别地标,有的动物依靠身体里代代相传的神秘感应——或者,你理解为感觉也可以。

你知道吗

大象行动迟缓,但智力超群。大象中的雌性首领会记住河流、山脉等地标,带领象群长途跋涉。

冬眠是指动物会睡一整个冬天,这时体温下降,心跳减缓,不需要太多能量,不用吃什么东西。

真正的冬眠:有一些动物呼呼大睡后,身体功能也会关闭,简直不像还活着,身体变得冰凉,心跳极度缓慢,甚至看不出还在呼吸,很难醒来。

你知道吗

土拨鼠睡了一个冬天后,出来时,体重会下降一半。

木蛙入睡后,身体像个冰块,等到春天才能解冻,一点点醒过来。

动物呼呼大睡时,容易被捕食者吃掉,所以,要找隐蔽的地方冬眠。

蝙蝠藏在阴暗的洞穴中冬眠;大黄蜂蜂后藏在泥土中的小洞里冬眠;乌梢蛇藏在中空的木头中冬眠。

有一些动物从冬天睡到春天,中间会醒几次,之后继续呼呼大睡,体温稍微低点儿。

冬天暖和的日子里,臭鼬会醒来,溜达溜达,然后再回洞大睡。遇到捕食者,还会从尾巴下喷出难闻的液体。

黑熊会吃很多东西,储存下脂肪之后,才进入冬眠。当捕食者靠近时,黑熊会立刻醒来自卫。

黑熊

濒危和灭绝

你认识名人吗

蕾切尔·卡逊是美国海洋生物学家、环保人士、作家,著有《寂静的春天》,书中写了造成鲜花草木、鸟类、奶牛、人类纷纷死去的罪魁祸首就是杀虫剂。此书出版后,蕾切尔多次遭人恫吓,受到死亡威胁,但她仍然坚持:化学物质在威胁地球生命,破坏全球食物链。她的勇敢精神给全世界打开了视野,促进了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成立,唤起人类对水、空气和土壤污染的重视。

蕾切尔·卡逊

人类创造了辉煌的工业文明,但人类无尽的开发——砍伐树木、开采石油等,也带来巨大的危害。

你知道吗

白鲸是海洋中的“口技艺术家”“高音歌唱家”,但人类开采石油,污染了海水,使白鲸的叫声发生了改变。

青蓝金刚鹦鹉生活在巴西,是一种大型蓝色鹦鹉。青蓝金刚鹦鹉只吃一种特殊棕榈树的坚果,但人类为了开发,砍伐了这种棕榈树,目前青蓝金刚鹦鹉已经追踪不到,科学家推测它已经灭绝。

青蓝金刚鹦鹉

地球正在不断变暖,人类的过度开发加剧了这种变化。北冰洋的冰融化了,海平面上升,淹没了陆地,影响了动植物的食物链。请你设想一下,如果一条食物链发生断裂后,是不是整个生态系统都很危险呢?

你知道吗

200年前,成千上万的极北杓鹬(biāo yù)飞行在加拿大、南美洲的上空,这是一种嘴巴细长的小鸟,吃一种蚱蜢为生。这种蚱蜢灭绝后,这种小鸟也可能灭绝了。

在地球上,人类是最危险的物种。因为人类不仅吃野生动物,还猎取野生动物的毛皮(制作大衣)、羽毛(作为装饰)、角(作为摆件)、象牙(雕刻),甚至只是单纯地想杀野生动物,作为娱乐、消遣!

你知道吗

黑犀牛生活在西非,因牛角名贵,被人类捕杀,现在已经濒临灭绝。

狐猴生活在马达加斯加丛林,长着大眼睛、小短脸,像奇异的精灵,因被视为不祥之物,遭到猎杀,已成濒危动物。

白氏斑马生活在南非,人类捕杀它,吃它的肉,用它的皮制作鞋子、皮带,1883年灭绝。

袋狼生活在塔斯马尼亚岛,又叫塔斯马尼亚袋虎,1936年灭绝。它的外形像狼,也像虎,还和袋鼠一样长着育儿袋,是一种混搭动物,遭到人类的过度捕杀。

藏羚羊生活在青藏高原,祖先在晚中新世就出现了。雌性藏羚羊没有角,雄性有角,长得十分匀称,从侧面看去,就像只有一只角,所以被称为“独角兽”或“一角兽”。由于生活在零摄氏度以下的高寒地带,身上长满又厚又密的绒毛,也因此遭到偷猎。

为了保护藏羚羊,西藏自治区成立了世界上最大的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区。保护区为藏羚羊修建了“专线”——藏羚羊通道桥,当藏羚羊迁徙时,所有车辆都要停下让行,等藏羚羊顺利通过。

伤害或杀死濒危物种都是犯罪行为。一些濒危物种会被安置在野生动物保护区或自然保护区。在保护区内,不允许人类进行开发,无论是建房、修路,还是砍伐、狩猎,都是犯罪。这些保护措施,让物种得以延续。

藏羚羊

你知道吗

我国濒危动物

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华南虎、朱鹮、褐马鸡、扬子鳄、黑颈鹤、藏羚羊、麋鹿……

马鹿

金丝猴

红豆杉

朱鹮

你知道吗

我国濒危植物

长白松、水杉、红豆树、胡杨、山荷叶、大叶木兰、灯笼花、独叶草、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