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首义新纪元:推翻清王朝的武昌起义

武昌首义新纪元:推翻清王朝的武昌起义

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一部分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1911年4月,上海的同盟会中部总会派人到武汉与文学社、共进会联系,加速了武汉革命团体准备起义的进程。两个革命团体的有识之士,深感起义责任重大,日益产生了联合起义的思想倾向。经过多次协商,于1911年8月最终决定联合。

这期间,湘鄂粤川等地的保路运动风起云涌,四川尤甚,已发展成保路起义。清廷慌了手脚,四处调兵遣将前往镇压。9月21日,清廷令端方督率鄂军迅速抵川,鄂军第八镇所属第十六协大部分兵力入川,另一部分兵力驻防汉阳、汉口和市外他县,省城内外兵力仅14个标7000余人,其中参加文学社、共进会等革命团体和倾向革命的兵士占三分之一以上,形势对武昌首义极为有利。9月24日,文学社和共进会在武昌胭脂巷11号共进会机关召开由双方负责人和各标营代表60余人参加的联合会议上,议决了发动起义的计划,并确定了军事上和政治上的负责人选。军事上,文学社负责人蒋翊武被推举为革命军总指挥,共进会负责人孙武被推举为参谋长;政治上,共进会负责人刘公被推举为政治筹备处总理。起义总指挥部设武昌小朝街85号文学社机关内,政治筹备处设汉口宝善里14号,起义日期定为1911年10月16日(中秋节)。

10月9日,孙武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14号共进会机关制造炸弹,不慎爆炸。俄国巡捕闻声前往搜查,受伤的孙武与其他在场的人迅速脱逃,但起义的文件、印信、旗帜等重要机密被搜走。与共进会机关相邻的刘公寓所亦被查抄,刘公之弟刘同等人被捕。湖广总督闻报搜查和提审情况,深感事态紧急,立即下令全城戒严,按址搜查革命机关,按名册搜捕革命党人。武汉三镇,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中,当日下午5时左右,在武昌小朝街起义总指挥部的蒋翊武、刘复基等军事负责人,得知汉口出事,起义计划暴露,深感已是千钧一发时刻,如不尽快动手,就将坐以待毙,于是断然决定起义提前至当晚12时发动,以中和门(今起义门)外炮声为号,随即派人火速向新军各兵营革命党人秘密传递起义命令。

当晚小朝街起义总指挥部被包围,军警破门而入。刘复基慌忙中投弹未炸被捕,彭楚藩亦被捉,蒋翊武因身着长袍马褂且蓄长辫未被军警注意,乘隙脱逃。杨宏胜在给各营送弹药途中被军警跟踪,投弹失误自伤而落入敌手。由于全城戒严,城门紧闭,命令未能按时送达城外炮队,当晚12时起义计划未能实现。

10月10日晨,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三志士在湖广总督署英勇就义的消息传开,军警的搜捕仍在紧张进行。许多革命党人和发动起来的新军兵士自忖生死存亡在此一举,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拼死求生。起义形势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晚7时许,驻中和门内第八镇所属工程兵第八营营房里首先发生兵士哗变,响起了枪声,有几个官佐被击毙,该营党人总代表、新军后队正目(相当于班长)熊秉坤见状,立即率数十名起义士兵奔向中和门附近的楚望台军械库。在本营驻防军械库兵士的策应下,占领了军械库,并打开了库门。起义部队得到军火,士气大振。这时,聚集在楚望台的起义士兵300余人。由于孙武负伤住院,蒋翊武在军警搜捕时脱逃,其他起义领导人或殉难,或被捕,现场上群龙无首,无法统一指挥。在场职位最高的熊秉坤,以总代表的身份负责现场指挥,尽力稳住军心。这时,有士兵建议,把起义时躲避起来的左队队官(相当于连长)吴兆麟找来当总指挥。熊秉坤胸怀全局,考虑自己职卑位低,恐难左右局势,给起义带来不良后果,于是欣然顺应士兵要求,推举吴兆麟当临时总指挥。吴兆麟原系日知会会员,后没有参加任何革命组织,但此人干练,有一定的指挥能力。吴兆麟不负众望,立即命令一部分兵力加强楚望台一带的警戒,同时再次派人与城内外其他革命部队联系。城内外得知事起的革命部队纷纷向楚望台集结。

在各起义部队向楚望台集结的同时,吴兆麟、熊秉坤已率起义部队向湖广总督署(今武昌造船厂)发起进攻,战斗进行得很艰苦,不克而返。南湖炮队入城,楚望台、蛇山等处的炮击开始以后,战局出现转机。新军各标营更多的士兵起义响应,营以上军官绝大多数见势不妙,保命离营。此刻,湖广总督瑞澂、第八镇统制兼防营提督张彪、督办公所总办铁忠命令所属各部队长官制止内部响应并组织可靠兵力保卫督署,全剿起义士兵,致使进攻督署之战连连受阻。晚12点以后,起义军再次进攻督署,且兵分三路,在大街小巷展开血战。由于天黑又雨,目标能见度低,炮屡发不中,于是有人冒死冲往督署附近纵火,以火光为标志,提高炮击的命中率。接着,督署签押房被击中。瑞澂和铁忠见大势已去,慌忙中打破署院后墙,逃往长江的一艘兵舰上。张彪仍在其司令部(第八镇司令部在督署附近)顽抗。起义军经过三次进攻,终于在炮队的密切配合下于天明前攻克了总督署及第八镇司令部。张彪在司令部被攻克前逃往汉口。随后起义军所向披靡,藩台衙门很快亦被起义军占领。经过一夜浴血鏖战,到10月11日上午,武昌全城光复。

武昌起义敲响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丧钟,吹响了共和国诞生的号角。它成为对清王朝发动总攻的突破口,并在全国燃起燎原烈火。不久,清帝被迫退位,结束了200多年清王朝封建统治和2000多年君主专制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