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后主亡国

你读过李煜的词吗?说一说喜欢或不喜欢的原因。
宋太祖赵匡胤虽然登上了皇位,可是当时十国的割据势力依然存在。在这十个国家中,只有北汉在北方,但是它依附辽国,势力较为强盛。因此赵匡胤采纳了宰相赵普的建议,决定先平定南方,然后再凝聚兵力,攻破北汉,收复燕云十六州,一举统一全国。
制定好统一的策略后,宋太祖花了大约十年时间,先后出兵消灭了南平、后蜀、南汉等国。这样,南方的割据政权只留下南唐和吴越两国。
南唐是“十国”中最大的一个割据政权,并且一直对外宣称自己是大唐正统。它地处江南,土地肥沃,又因为长江天险,远离中原的战火硝烟,所以经济繁荣,国力繁盛。然而南唐的历任国主们大多是喜好风雅的文人,又因为偏安一隅,国富民安,所以渐渐奢侈起来,国力也逐渐衰败下来。
李煜
南唐的亡国之君,史称李后主。他虽然缺少治国之才,可是多才多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词人,他的词作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南唐最后一位国主名叫李煜(yù),史称李后主。他才华横溢,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词人,并且精通音律,擅长书法和绘画,称得上是多才多艺。可是在治理国家方面不是很在行。当时宋太祖挥师南下,想要平定南方时,李煜非常害怕,一直绞尽脑汁,委曲求全。他每年都派人给宋朝送去大量的金银珠宝,甚至主动削去国号,自称江南国主。然而这些努力,却阻挡不了宋太祖统一天下的雄心和脚步。
就在李煜还在心存侥幸的时候,宋太祖的大军已经兵临城下了。李煜得到消息后,吓坏了,赶忙派了一个名叫徐铉(xuàn)的大臣,带上奇珍异宝去汴京拜见宋太祖,请求他们退兵。
徐铉是当时的江南名士,一直以名臣自居。他见到宋太祖后,说:“我们国主并没有什么罪过,陛下执意要攻打我们,恐怕师出无名吧。”
宋太祖说:“那么请你说来听听吧!”
徐铉说:“我们国主侍奉陛下,就好像儿子侍奉父亲一样小心谨慎,不知道您为什么还要讨伐他呢?”
宋太祖听了,反问道:“如果真的像父子一样,为什么要分在两处吃饭呢?”徐铉听了,哑口无言。
过了一段时间,李煜又派徐铉去劝说宋太祖。徐铉言辞恳切,宋太祖辩不过他,便拔出宝剑,呵斥道:“不用多说了!江南国主能有什么罪过呢?只是天下原本一家,我的枕塌旁边,怎么能容忍别人酣然大睡呢!”徐铉听了,不敢再说什么,只好回去复命。
公元975年,李煜率领大臣投降,第二年便被押往汴京。临行的时候,作为词人的李煜,留下了这样一阕(què)词: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这阕词是李煜作为亡国之君内心最痛苦的表白,承载了他国破被俘之后的仓皇失措、悔恨懊恼以及依依不舍的心境。
到了汴京,宋太祖将李煜封为违命侯,昔日荣耀无比的君王,从此变成了被软禁在汴京的囚徒。这个时候的李煜依旧填词,只是从之前的“晓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变成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因为李煜的词中有太多的亡国之怨,没过多久,便被宋太宗派人毒死了。

相关故事
杯酒释兵权
公元961年的一天,宋太祖请石守信等将领喝酒。酒兴正浓时,宋太祖叹了一口气,说:“如果不是你们出力,我是坐不上这个位子的,为此我一直非常感激你们。但是啊,做皇帝太难了,我整个夜晚都不敢安枕而卧啊!”
石守信等人急忙询问原因,宋太祖说:“这个很简单,我这个位子谁不想要呢?”大家一听,知道自己已经受到了猜忌,一个个吓得汗流浃背。这时,宋太祖缓缓地说:“人生苦短,所以想要得到富贵的人,不过是想多聚金钱,让子孙后代免于贫乏而已。你们为什么不做个富贵的人呢?”第二天,石守信等人便纷纷上表声称自己有病,要求解除兵权,宋太祖欣然同意。
李煜爱民如子,多次下令减免税收、免除徭役,江南的百姓都很爱戴他。他死后,噩耗传到了江南,许多百姓都聚集在街巷中抱头痛哭。
知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