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他所倡导的变法为什么会失败呢?

王安石

宋神宗年间的宰相,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他推行的新法,对稳固宋朝的统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相对比较安稳。因为没有战事,所以宋真宗、宋仁宗、宋英宗三朝都大规模地裁过军,重文抑武的风气越来越严重。再加上每年都要向辽国进贡,北宋的国力越来越孱(chán)弱。

公元1069年,宋神宗赵顼(xū)即位,年仅二十岁。他是个比较有抱负的君主,看到当时的种种弊政,逐渐萌发了改革的念头。只是周围基本上都是宋仁宗、宋英宗时期的旧臣,这些人大多墨守成规、安于现状。因此宋神宗一直在默默地寻找一个得力的助手。

当宋神宗还是颖王的时候,身边有个官员名叫韩维。他每次和宋神宗讨论问题,总会有一些新颖的观点。宋神宗夸他的时候,他总是说:“您谬赞了,这些其实都是我的好朋友王安石的看法。”因此神宗登基后不久,就下旨召王安石进京。

王安石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文学家。他二十出头便考中了进士,后来放弃了进入馆阁(北宋以后掌管图书、编修国史的官署。能够进入这个机构任职,在当时是莫大的荣耀)的机会,一直做了十几年的地方官。因为他真心实意地为老百姓办事,所以政绩显著,被宋仁宗调入了京城。进京后,王安石踌躇满志,给宋仁宗上书请求变法,然而宋仁宗并没有采纳他的主张。对此,王安石非常失望。之后宋仁宗又多次召他去馆阁任职,他都推辞掉了。再后来,他看到当时的朝廷丝毫没有要变法的意思,便索性辞了官。

这次,他听说宋神宗要变法,因此一接到诏令,就兴冲冲地回了京。王安石一进京,神宗便召见了他,神宗询问王安石:“要想治理好国家,首先应该从哪里着手呢?”

王安石说:“首先要选好治理国家的方法。”

宋神宗又问:“那唐太宗的治国之道怎么样呢?”

王安石说:“陛下您要效仿就效仿尧、舜,为什么要效仿唐太宗呢?尧、舜的治国之道,简明扼要,只是后世人不了解,才会觉得深不可测。”

宋神宗说:“只怕我资质平庸,会辜负你的这一番好意。请尽心尽力辅佐我,共同成就这一目标吧。”

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开始变法,新法在财政方面有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在军事方面有置将法、保甲法、保马法等。这次变法对巩固宋王朝的统治、增加国库的收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触犯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许多朝臣的反对。

相关故事

王安石请客

王安石做宰相的时候,他儿媳妇的一个亲戚到了京城,拜访了王安石。王安石邀请他第二天来家里吃饭,这位公子以为王安石一定会设宴款待他,第二天一早,便盛装前往。

到了中午,他觉得很饿,可是王安石一点儿动静都没有。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下令入座。可是桌子上什么菜肴都没有。等到他们喝了几杯酒,仆人才端上来两块胡饼。这个公子平时养尊处优惯了,所以只吃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王安石看到了,就把剩下的饼拿过来吃掉了。那个人非常惭愧,讪讪地告辞了。

公元1074年,天下大旱,百姓流离失所,宋神宗对此非常焦急。王安石认为旱涝等自然灾害,即便是尧舜时代也是在所难免的,只要尽力救助就可以了。然而一些人却借机向宋神宗进谗言,说这都是王安石变法引起的,更有人画了“流民图”,进献给了宋神宗。就连宋神宗的祖母曹太后和母亲高太后,也整天哭哭啼啼地对宋神宗说:“这都是因为王安石变法乱了天下!”所以宋神宗也开始怀疑起了王安石,于是罢免了他。

后来,宋神宗又一次把王安石召回京城当宰相。不久,天空出现了彗星,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不吉利的预兆。因此又有人借机诋毁王安石和他的新法。王安石竭力为新法辩护,请宋神宗不要相信这种迷信说法,但宋神宗还是犹豫不定。

最后,王安石辞去了宰相之职,回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去了。过了不久,宋神宗病死了。宋神宗死后,保守派得势,王安石的新法全部被废除。公元1086年,王安石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王安石不仅是政治家,还是个伟大的文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歌风格独树一帜,被后世称作“王荆公体”。

知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