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瓜分非洲

第8章 瓜分非洲

精彩看点

列强纷纷在非洲建立殖民地—刚果河流域的殖民竞争—亨利·莫尔顿·斯坦利的探险—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的野心—布鲁塞尔私人会议—“国际非洲协会”—德属西南非的建立

1883年,奥托·冯·俾斯麦曾告诉后来被封为安普蒂尔勋爵的英国驻柏林大使奥多·拉塞尔,他既不希望拓展殖民地,也不希望发展海军舰队。因为殖民地不仅会成为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软肋,而且殖民地利益需要强大的舰队才能维护。奥托·冯·俾斯麦还说:“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不需要发展成为一流海上强国。”“奥托·冯·俾斯麦曾拒绝了许多唾手可得的殖民地,只希望通过条约从其他国家手中获得加煤站。”[1]然而,正是在1883年,舆论的压力迫使奥托·冯·俾斯麦改变了观点及政策。奥托·冯·俾斯麦发动的反对教皇的“文化斗争”,虽然得到民族自由党支持,却最终失败。为了德意志第二帝国工业的持续发展与繁荣,奥托·冯·俾斯麦转而支持保守党,实施保护主义的关税政策。汉堡和不来梅的大工业家及商人开始呼吁开辟海外新市场。在东非与西非,只有广袤的刚果河盆地、尼日尔河盆地及赞比西河盆地尚未被其他国家抢占。

在东非与西非,德意志第二帝国并非唯一在此开辟新天地的强国。英国人虽然对殖民地事业并不热衷,但将殖民扩张视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英国政府虽然不愿承受额外责任,但也不愿眼睁睁看着自己殖民地的临近地区被其他国家夺走。因此,客观来看,英国人与政府虽然并不热衷于殖民扩张事业,但如果其他强国想要获得英国未能涉足的海外土地,英国也不愿放过夺得海外土地的机会。

皮埃尔·德布拉柴伯爵

亨利·莫尔顿·斯坦利

与此同时,另一个欧洲强国—法国也在东非与西非不遗余力地拓展殖民事业。1880年11月7日,勇敢无畏的皮埃尔·德布拉柴伯爵沿着刚果河顺流而下,与逆流而上的英国探险家亨利·莫尔顿·斯坦利不期而遇。不过,亨利·莫尔顿·斯坦利的探险活动受雇于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

自从国际非洲协会成立,各国便开始在非洲刚果河流域展开殖民竞争。英勇无畏的英国探险家大卫·利文斯通在非洲从事牺牲自我的布道事业,唤醒了欧洲各国人民开拓非洲的巨大兴趣。他在非洲布道与开设主日学校的故事传播甚广,为众人所熟知。人们意识到,大量的非洲土著不仅是异教徒,而且是封建迷信的无知受害者,遭受着阿拉伯奴隶贩子惨无人道的蹂躏。“非洲大部分地区一片荒芜。各个村落甚至整个部落都因为象牙资源而遭到掠夺,当地居民几乎被赶尽杀绝。奴隶贩子将奴隶装上船,走海上商运航线,运至阿拉伯半岛或马达加斯加,或者向北运往摩洛哥、的黎波里和埃及。大概有近半的非洲土著惨遭屠杀。”[2]然而,无论暴行多么惨绝人寰,一旦成为过去,人们很快就会将其淡忘。生活在20世纪的现代人根本不了解五十年前中非奴隶贸易的惨绝人寰。

英国传教士大卫·利文斯通让欧洲人民了解到了中非的状况。紧随其后的世俗探险家亨利·莫尔顿·斯坦利继续在非洲进行探索。1875年,亨利·莫尔顿·斯坦利沿着刚果河从东到西穿越了“非洲黑暗大陆”,完成了探险之旅。“伟大探险家亨利·莫尔顿·斯坦利从非洲腹地发回一封接一封的信件与电报,描述了此次探险的巨大收获,激发了人们的兴趣,也燃起了全世界的探险热潮。”[3]

亨利·莫尔顿·斯坦利的探险事迹拨动了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的心弦。当时,利奥波德二世刚刚步入不惑之年。他曾经接受过良好教育,头脑灵活,见多识广。利奥波德二世是科堡王室后裔,拥有遍布欧洲的人脉关系[4]。他十分热衷于公共事务,与整个欧洲有影响力的人物均保持密切联系。他每天都会细细品读《伦敦泰晤士报》,堪称欧洲消息最灵通的君主。亨利·莫尔顿·斯坦利公开发表的探险信勾起了利奥波德二世内心深处的一个模糊想法。当年,未登上王位时,作为布拉班特公爵的他曾经游历婆罗洲与远东。自那时起,他心中就有了一个想法。1876年9月12日,利奥波德二世动用自己的国际影响力及各种关系,在布鲁塞尔召开了一场私人会议。此次会议主要探讨了非洲大陆的地理问题。

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

大卫·利文斯通

非洲人为亨利·莫尔顿·斯坦利建造独木舟

亨利·莫尔顿·斯坦利与大卫·利文斯通在河上航行

亨利·莫尔顿·斯坦利与大卫·利文斯通在阅读报纸

受邀参加此次会议的代表有著名的地理协会主席、探险家、对非洲问题感兴趣之人及曾在非洲做管理工作的人。此次会议属于私人聚会,而非官方代表会议。因此,与会者分别以非官方的身份代表各自国家。英国与会代表有前印度行政参事会成员亨利·巴特勒·弗雷尔、著名的东方学者亨利·罗林森、后来建立英属东非公司的威廉·麦金农,以及从事慈善与探险事业的显要人士。德意志第二帝国代表有外交部人员斐迪南·冯·里希霍芬与著名旅行家古斯塔夫·纳赫迪加尔博士。前来参会的还有法国代表、比利时王国代表、奥匈帝国代表与意大利王国代表。会议举行了三天,讨论了非洲问题,并决定建立“国际非洲协会”,以促进黑暗大陆的文明与人类的发展。后来,利奥波德二世不断向友人声称,此次会议的初衷是“建立比利时殖民地”[5]

“国际非洲协会”在绝大多数欧洲国家及美国都有分支机构。这些分支机构通过捐款来募集资金,为“国际非洲协会”工作,派探险家前往东非与中非远征。虽然远征的目的是为了在中非各地建立一系列根据地,即文明的绿洲,但他们未能取得任何进展。

在国际探险方面,“国际非洲协会”并不成功。协会负责人马克西米利安·斯特拉赫上校仅仅是利奥波德二世的代理人。“国际非洲协会”存在的重要意义在于“保护不为外人所知的个人利益”[6]—利奥波德二世的个人利益。1879年,为了探索刚果河上游,国际非洲协会成立了一个委员会—刚果河上游研究委员会。起初,该委员会成员由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员构成。但不久之后,比利时王国便控制了它。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提供了大笔资金。刚果河上游研究委员会雇用亨利·莫尔顿·斯坦利前往刚果河流域探险,并在当地建立永久性根据地,以实现传播人道主义与发展商业的双重目的。1882年,刚果河上游研究委员会更名为“刚果国际协会”,并使用创始协会“国际非洲协会”的旗帜。

1879年,利奥波德二世派亨利·莫尔顿·斯坦利执行“刚果国际协会”探险任务时,已经有了建立大中西非国家的想法。他想建立一个独立的黑人共和国,由自己做总统或领主。亨利·莫尔顿·斯坦利立刻开始着手探索刚果河上游,沿途建立根据地,并与邻近地区的部落酋长签订特许协议。在此次探险过程中,1880年11月7日,在一个叫恩达姆比穆丰戈的地方,亨利·莫尔顿·斯坦利与逆流而上的法国人皮埃尔·德布拉柴伯爵相遇。皮埃尔·德布拉柴伯爵是“国际非洲协会”法国委员会的代理人。正如亨利·莫尔顿·斯坦利的探险活动代表比利时王国的利益,皮埃尔·德布拉柴伯爵代表着法国利益。皮埃尔·德布拉柴伯爵与非洲部落酋长签订协议而建立的根据地将属于法国。这两位探险家作为不同殖民地的建立者相遇时,他们的既定目标只完成了一半。最终,双方不得不平分秋色。法国占领了刚果河北部流域,比利时王国主要占领了刚果河南部流域。

国际开发黑暗非洲计划彻底失败。显而易见,法国追求的是国家利益,而比利时国王纯粹是为了实现个人目标。参与该计划的其他国家同样各行其是。“事实上,第一次布鲁塞尔会议结束后,‘国际非洲协会’的国际性已经名存实亡。它很快便沦为一个国家的掠夺工具。显然,亨利·莫尔顿·斯坦利与皮埃尔·德布拉柴伯爵在刚果河流域的探险活动,正在使非洲事务演变为一场危机,为非洲大陆探险活动抹上了强烈的政治色彩。”[7]

亨利·巴特勒·弗雷尔

亨利·罗林森

斐迪南·冯·里希霍芬

古斯塔夫·纳赫迪加尔

亨利·莫尔顿·斯坦利与刚果酋长谈判

亨利·莫尔顿·斯坦利穿越刚果河的激流

1883年,德意志第二帝国主要考察的地方并非刚果河流域,而是非洲大陆南部腹地。在开普敦方向,德意志第二帝国占据了海岸边的安哥拉佩克纳。这里位于开普敦边界的奥兰治河以北约一百五十英里。虽然英国对德意志第二帝国此举进行了外交抗议,经过古斯塔夫·纳赫迪加尔博士的政治努力,德意志第二帝国最终还是将这里发展成为一块大的殖民地,并称之为“德属西南非”。这块殖民地拥有广阔的腹地,沿着九百多英里的海岸线一直到开普敦北部。德意志第二帝国并非这片海岸的唯一拥有者。1877年至1881年担任开普敦总督的亨利·巴特勒·弗雷尔克服了巨大困难,最终说服英国政府派军队于1878年占据了一处良港—沃尔维斯湾及周围方圆十五英里的地方。1884年6月21日,英国内阁决定承认德意志第二帝国是安哥拉佩克纳的保护国。直到1884年年底,柏林会议召开时,德意志第二帝国在安哥拉佩克纳的殖民地依然在不断扩大。

【注释】

[1]埃德蒙·乔治·佩蒂-菲茨莫里斯男爵所著《格兰维尔伯爵乔治·莱维森-高尔传》第2卷(1905年版)。—原注

[2]J.S.凯尔提所著《瓜分非洲》(1895年版)第115页。—原注

[3]J.S.凯尔提所著《瓜分非洲》(1895年版)第116页。—原注

[4]比如,他是维多利亚女王的舅舅。—译者注

[5]路易·德·利希特维尔德伯爵所著《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1928年版)第130页。—原注

[6]路易·德·利希特维尔德伯爵所著《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1928年版)第138页。—原注

[7]J.S.凯尔提所著《瓜分非洲》(1895年版)第140页;阿瑟·B.基斯所著《比利时王国的刚果与柏林议案》(1919年版)第42页。—原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