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前的人脉不能丢,与原来的老板保持好关系

创业前的人脉不能丢,与原来的老板保持好关系

工作可以辞,与老板的关系不能丢。

创业者能否与原来的老板保持良好关系,是检验创业者待人接物是否合格的一个标准。这个标准有两层含义:一、在你力量尚弱小、不足以另立门户、尚在向老板虚心学习经验和知识时,你以什么样的方式与老板相处;二、力量积累到你能够另立门户、自主创业时,你又以什么样的方式与老板相处。

来看一个哈佛商学院的经典商业实例。

美国“时装大王”大卫·史瓦滋是南罗珍服装公司的董事长,他是个身材瘦长、个性急躁、声音带点沙哑的人,他以超人的工作热忱和魄力,仅用了7500元美金,就建立了这个世界著名的服装公司。它拥有二十几个分公司,有十几个展示中心分布在海内外,每年来自各地的订货单都达数十亿美元。对钢铁业来说,这是微不足道的小数目,但在美国4700家大服装公司中,却是最高的数字。

史瓦滋能有今天的成就,除了本身的努力,当然也靠一点点机缘,这是任何一个成功的创业家都难免遇到的“幸运”。

史瓦滋出身寒微,没有读高中就辍学了。15岁他就开始当工人,周薪是5元美金;17岁时就在一家服装工厂当了运货领班,周薪增加到10美元;18岁进入史特拉登服装公司做了业务员,周薪升到18美元。

从这一升迁的速度来看,可以看出史瓦滋在工作上的表现是多么令人欣赏。更可贵的是,他怀有很大的野心,但却不因低贱的工作而牢骚满腹,他只是默默地在实行自己的计划。因此,当他19岁要自己成立公司做生意时,他的总经理史特拉登感到很意外。

“你哪里来的资金?”总经理带点警告的意味说,“像你这种年龄,借钱做生意是很危险的事。”“我自己的钱,不是借的。”史瓦滋很平静地说。

“你自己的,你们的生活那样苦,你哪里来的钱?”史特拉登用怀疑的目光瞪视着他,好像要看明白他是否在说谎。

“我从十几岁就开始积蓄,现在已有将近3000元了。”

“噢!这倒是很难得,”史特拉登点着头说,“不过3000元做个成衣店也许可以,要自己开公司恐怕还差得远。”

“我知道,”史瓦滋说,“有个制造商想入股,我想他再出一点钱就够了。”

“当心啊!孩子!”史特拉登很郑重地说,“合伙做生意,就像跟一个娇生惯养的女孩谈恋爱一样,说闹翻就会闹翻的。你辛辛苦苦赚了好几年的血汗钱,可别当不了几天老板就赔光了。”

“不会的,”史瓦滋很有信心地说,“这个人我很了解,不是多事的人。”

“但愿如此。不过,以你这么大的年纪去观察他人,不宜把结论下得太早。”

“谢谢你的忠告。”史瓦滋说完之后,鞠躬告退。

史瓦滋开设的小服装公司,生意相当不错,但他那敏锐的头脑很快就发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他必须扩大生产量,才能放开手脚去争取市场。

这时他在市场的信誉尚未建立,在银行既贷不到款,也没有亲友肯借给他。在万般无奈的情形下,他鼓足勇气去找他以前的总经理史特拉登。

86岁的史特拉登住在河边的一栋别墅里,仍然是精神奕奕,跟两年前一样健康。他对这位过去是他的部属现在是同行的年轻人的来访,感到很惊讶。

“你不会是来向我借钱吧?”老人看到史瓦滋瞪着自己不说话,好像已猜透他的心意,脸上带着诡谲的笑容问。

“是的,我正是想来请你帮帮忙,”史瓦滋急急地说,“我的生意不错,可是,如果我想再求进一步的发展,必定得再添置几部机器,否则的话,我永远不可能变成像你这样的大公司。”

最后一句话他是顺口而出的,说出之后,才发现这句话很不妥当,但要收回已来不及了,急得他直搓手。

“你想跟我比?”史特拉登突然仰脸大笑起来,好像会客室里的高贵家具都被笑声振动得在摇动了。

史瓦滋的额上已涌出汗珠,他恨自己竟把事情弄得这样糟。

“有志气!”老人停住笑声,竖着大拇指说,“我在你这个年龄时,也有这份狂劲。你要多少?

“我打算借25000美元,”史瓦滋说,“这样,我可以再添置50架缝纫机。”

“好的,”史特拉登开了一张支票给他,既未要他找保证人,也没有要他任何的东西做抵押。

对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能给予这么大的信任,在商场中是很少见的。难怪以后每逢提起这件事,史瓦滋总是感激不尽地说:“老人那次对我的帮助,不仅是有形的资金,更重要的是对我精神的莫大鼓励。我认为这是我一生最大的幸运,也是我事业上的一个转折点。”

两年之后,史瓦滋偿还了史特拉登的借款,老人对他说了句心里话:“如果你在我店里工作时,我能发觉你的才能,我会请你做总经理的,但对你一生的事业来说,那也许是一种不幸。”

可见,创业者要想成功,必须尽量与原来的老板保持好关系,看看他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倾听他对做人做事和行业的看法,这要远比你自己埋头苦干学习经验来得要快、要全面。

哈佛创业之道

你若是一个有心人,能经常与老板级的人物相处,你会对行业中的见识、特殊问题的处理、人心善恶、人的贪婪本性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这里,你将学到如何做人的一些知识,也将学得如何对待客户和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