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音器官的认识

第二节 发音器官的认识

从发声学角度来认识,呼气的目的是为了发声,气息通过喉部时的声带闭合,只是形成了喉元音,语音是经过口腔时才形成的,即声音在口腔内受到各种节制而形成不同的字音,这个节制的过程就叫咬字过程。比如唇,它是发声的主要出口,是吐字的主要器官;又比如舌,它是最积极、最灵活、影响最大的咬字器官。口腔内对声音起节制作用的各个部位,叫作咬字器官,包括唇、齿、舌、牙、腭等。通过口腔内咬字器官的各种活动,完成吐字过程。如果把口腔比作一间房子,颧肌就是房子的“门脸”,唇是可关闭的门,舌是活动的人,齿为挡风的门槛,腭为可提高空间的房顶,上磨牙似挺立的横梁,小舌(悬雍垂)像升降的后窗帘。那么,怎样使房间宽敞明亮、冬暖夏凉,怎样让人精神饱满、活动自如,怎样使门脸阳光漂亮(即怎样使口腔腔体符合发音发声的要求),怎样科学地丰富口腔共鸣,需要我们逐一认识、理解与掌握。

图5-1 咬字器官

1.上唇 2.下唇 3.上齿 4.下齿 5.上齿龈 6.硬腭
7.软腭 8.小舌 9.鼻腔 10.口腔 11.咽腔 12.舌尖
13.舌叶 14.舌面 15.舌根 16.会厌软骨 17.食道
18.喉头和声带 19.气管

一、主动发音器官

在发音过程中唇、舌、腭(软腭)、颧肌是活动积极的器官。

(一)唇

唇分为上唇和下唇。唇是发声的主要出口,是吐字的主要器官。汉语音节发音有许多音是以唇的活动为主体的,例如声母b、p、m、f的发音部位以唇为成阻部位;韵母u、iu、ɑo、ou等音的归音以唇(合口)来归音;又如语音学所讲的“四呼”是以音节的起音(声母、介音),即字头发音时唇形的圆展变化来界定的;即使唇对于ɑ、o、e等开口呼音发音时的作用相对较小,也应依据中国传统的审美习惯做到开音闭发,以使声音集中、圆润。这些都是以唇的控制来实现的,所以唇是吐字的重要器官。唇还是一个控制气息的大门,就像房子无论有多大,唇这个“门”都不能像车库的门那样打开后一览无余,否则就叫说话“不把门”。

(二)舌

舌是发音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一个咬字器官,舌分舌尖、舌叶、舌面、舌面后(即舌根)。舌体在口腔内上、下、前、后的不同变化及着力点的位置,决定一个字音的形成,改变着口腔的共鸣状态,并影响字音的准确、清晰和集中。舌的力度相对越强,舌体肌肉的紧张度相对越大,声音就会越清晰。舌体运动的着力点越鲜明,元音的音色也就越圆润。例如:i音在发音过程中如果舌根位置高,就会堵住口腔通道,势必阻碍声音从口腔流出(只能“上楼”走鼻腔);ɑ音太低又会导致喉部肌肉过度紧张;如果舌体松软,就会吸收声音,削减共鸣。总之,舌是最积极、最灵活、影响最大的咬字器官,锻炼灵活的舌体是口腔控制最重要的任务。就像房子再结实,舌这个“人”要有生活的热情,要有积极的状态,或站,或坐,或走,不能像个无精打采的慵懒病人。

(三)腭

腭也称上口盖,分前后两个部分,前三分之二为硬腭,后三分之一为软腭。腭就像一个“隔板”,把鼻腔、口腔上下分开,活动的软腭就像一个可随意调节的阀门,使声音按旨意向口腔或鼻腔流动;腭又像一个可控的穹窿体,这个穹隆状态决定声音进入口腔或鼻腔的共鸣状况。小舌(悬雍垂),这个附着在软腭上的“后窗帘”要起降自如。发鼻辅音时,小舌(悬雍垂)要被动关闭(因为舌或唇主动运动),其他音(特别是元音)要打开。

(四)颧肌

在生活语言中颧肌不属于发音器官,它是人在情绪表达时最重要的一个面部表情符号。而在播音主持艺术表达中,颧肌是口腔静态控制中的首个要领。口腔这所房子的“门脸”能始终保持向上稳定提起,是传递信息者面部表情控制的关键,也是决定在播音主持艺术发声中保持唇齿相依的关键。人们在面对面传递信息时,除了眼睛、眉毛、唇角等微观表情外,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面部肌肉的变化,具体地说就是颧肌的起伏;颧肌还能影响吐字归音的声音效果,例如双唇在发“撮口呼”和“合口呼”音时,面部肌肉即颧肌与唇(口轮咂肌)保持拮抗状态与否,声音效果完全不同。

二、被动发音器官

相对来讲,在发音过程中齿(门齿)、牙(磨牙)、硬腭、下颌是被动器官。

(一)齿

齿包括上下门齿(医学上所指的中切牙和侧切牙),它是舌尖前音成阻的部位。人在不说话口腔保持静态时(或开或合),从外形上看是上齿在下齿的前面(除非生理缺陷),也就是说上下门齿是错位的,但往往由于其他器官(例如舌)在发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运动,使得下颌踊跃“帮倒忙”,导致上下门齿对齐甚至下齿“跑”到上齿的前面,造成发音嗲、媚、噪,尤其在发舌尖前音z、c、s,舌面音j、q、x,舌尖后音zh、ch、sh的时候更为突出。应该指出,尽管传统语音学把韵头为i的音节称作齐齿呼,但在实际发音中,“齐齿”也是相对而言的。

从以上分析得出,门齿这个“门槛”,虽然是一个被动吐字器官,是由唇舌和口腔上下的活动决定其作用和效果的,但是它既挡风阻气,又是口腔保持正确状态的“鉴定器”。

(二)牙

牙主要指位于口腔后部两侧的牙齿(医学上所指的磨牙,俗称槽牙)。它的开合直接影响口腔的开度与容积。牙关打开,声束由咽腔向前进入口腔通道,能使口咽部的共鸣充分发挥,声音通畅响亮。如果牙关紧咬,所谓的语音制造场就没有场所可言,舌体的活动就无从谈起,声音自然会挤、扁、压、闷,例如,含有i、ü、e等元音的音节中,如果口腔通道不畅,声音被迫顺鼻腔而走,造成字音鼻化,从而影响字音的清晰与美化。另外,牙同样起到束舌的作用。例如,发高元音i时,舌在口腔里活动发音要始终收束在上下磨牙内侧。因此,上磨牙,这个“横梁”,也是一个控制器官,它的主动灵活其实是由上磨牙关(甚至上口盖)整体向上带动的。它要积极上提,起到支撑房子的作用。

(三)硬腭

如前所述,腭分为硬腭和软腭。硬腭前部的“硬棱儿”处,从医学角度叫“腭皱襞”,从语音学角度叫“齿龈桥”。硬腭前部是声音的内感区,声束只有打在这个地方,才会集中明亮,否则声音就会发散。另外,腭还与舌共同构成阻碍,从而产生不同的字音,如翘舌音zh、ch、sh、r(舌尖与硬腭前部即“齿龈桥”构成阻碍),舌根音ɡ、k、h(舌根与软硬腭交界处构成阻碍),舌面音j、q、x(舌面前部与硬腭前部构成阻碍),都离不开腭的作用。房子是否结实、宽敞,口腔是否打开、挺立,腭这个穹隆状的房顶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四)下颌

下颌俗称下巴。如果说以上发音器官,无论主动还是被动,在发音中都会对字音产生积极的作用,那么只有下颌是最不需要参与运动的一个器官。因为其位置的特殊性,在舌体变化中由于下颌的连带不得不动,才有了口腔静态控制中的“松下巴”要领。下颌也像口腔这所房子的地基,所以,不能随意晃动。当然,下颌也可以对唇舌发音是否具备力度起监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