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络纺纱原理与装置

一、赛络纺纱原理与装置

赛络纺纱(Sirospun)早在20世纪70年代由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发明。赛络纺纱是将两根粗纱以一定间距平行喂入细纱机的牵伸机构,牵伸后从前罗拉输出,而后在前罗拉下方某处汇合,形成一个“三角区”(图2-22),同时在锭子和钢丝圈高速回转下,首先给输出纱线施加捻度,然后纱线获得加捻后自下而上传递捻度,使输出的两根单纱须条上带有一定的捻度,然后两根须条再并合加捻,汇聚点上方的两根单纱须条的捻向和下方股线的捻向相同,形成类似于股线结构的纱线,最后卷绕在筒管上。从成纱过程看,赛络纺纱又称并捻纺纱或AB纱技术。

图2-22 赛络纺纱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22给出了赛络纺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与传统环锭纺纱设备相比,最显著的区别在于:粗纱架的吊锭容量加大,吊锭增加一倍;原有的喂入导纱器和各集合器均为双口(即双口中央集合器,如图2-23所示),双口中央集合器加装在后罗拉与胶圈之间;为防止一根粗纱断头以后而细纱不断头,在前罗拉和导纱钩之间加装断头打断器,以免造成错支现象,影响纱线质量。目前使用的打断器有机械式和电子式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