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的基本粒子的条件

终极的基本粒子的条件

我们身边的物体、我们自己的身体、太阳和月亮等,这个世界上所有物质都是分子、原子这些微观粒子的集合体。

原子是由中心的原子核和围绕在原子核周围的电子所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与中子的微粒融合而成。质子与中子则是由名为“夸克”的粒子构成。虽然一个接一个的物理用语可能会让人应接不暇,不过如果无视研究的顺序和年代来试着描绘微观世界的话,大致上如图1-1所示。

图1-1 微观的世界

自然界中这些微观的小团体是否是无界限、无秩序的呢?是否有支配他们的统一法则呢?思考这些并对其进行分类是人类的习性。在19世纪,人类对多种元素进行了成功分类并制成了周期表。

20世纪初首先明确的是,原本被视作创造物质的基本粒子的原子,其实并不是基本粒子。

原子由原子核与电子构成,而原子核由质子与中子聚集而成。给予原子一定的撞击的话,电子会四散分离。给予原子核更强的撞击或将其放置于自然界中,发现原子核也会分崩离析。

这样一来,我们就得到了分辨什么是基本粒子的提示,即如果其分裂部分还能分解,就不是基本粒子。

无法再做任何分解的粒子就是终极的基本粒子。

而由各部分构成的复合粒子也是有大小的。由于它由多个部分构成,所以各部分之间必然有间隔,从而产生了架构,当然就不可能不可见。

如果是大小和架构都不可见,呈完全点状的粒子,那它就有可能是基本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