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后记
译后记
在一个看似普通的教室中,一个双人即兴练习正在进行,男性演员被对手激怒,一拳打在了教室的门上。片段结束,他独自坐在隔壁准备教室的地上,仍沉浸在方才表演时的情感中难以自拔……他的表演给我留下了至今仍旧深刻的印象,也在教室的木门上留下了见证。
这是2017年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迈斯纳方法实验班表演专业课上的一幕,这个班是我国受训于该方法的“第一代迈斯纳演员”群体。作为教师,我为学生在专业探索中的进步感到高兴,更被他那极具真实性的表演所震撼。这不过是一个刚学习表演不久的初学者,也许他对角色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也许他的表演尚缺乏控制,但为何却能触动在场的几十位学生与正在理性授课且“富有经验”的专业教师?也许这就是“真实”的力量,是在过去四年的教学中迈斯纳方法时常带给我们的惊喜:意想不到的精彩语言、绝非“设计”可达成的鲜活动作和通达内心的动人情感。
回到1931年,也有这样一群对表演艺术充满热情的青年戏剧人,他们在纽约创立了团体剧院——美国第一家致力于运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简称“体系”)并进行改良、发展,使其扎根于美国本土的戏剧团体。桑福德·迈斯纳便是发起人之一。此后该剧团虽然因战争、资金和成员人际之间的摩擦等原因于1941年解散,但正因为经历了这一系列的实践和碰撞,迈斯纳才逐渐发现自己对这个“搬”到美国的表演体系的不满足。于是,集体主义的艺术理想被个人的独立探索所取代,“迈斯纳方法”应运而生。
迈斯纳方法是“体系”在美国本土化发展的一颗成熟结晶,很多演员都因接受过迈斯纳方法的训练而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迈斯纳本人的学生中,就有多达37位演员获得过奥斯卡金像奖的奖项或提名,包括格利高里·派克、琼·芳登、黛安·基顿等。
近年来,迈斯纳方法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度与被认可度已越来越高。英国约有一半的表演培训机构都在以某种形式教授此方法[76]。在德国、意大利等其他戏剧教育较为发达的国家,迈斯纳方法的重要性也逐步受到认可。澳大利亚已经将其运用到了主流表演教学当中。在我国,该方法在近几年来也越来越多地被戏剧教育领域了解并认可。以上海戏剧学院为首的部分院校逐渐发现这个源头来自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表演方法,是对我国传统表演训练的及时补充,也是再度探索与发展的契机。该方法也开始在国内受到一些职业演员的欢迎,比如徐峥、王传君等。几十年来,迈斯纳方法仍在不断发展、完善,如英国中央演讲与戏剧学院(Central School of Speech and Drama)的表演专业负责人尼克·莫斯利(Nicky Moseley)、美国享有国际声誉的表演指导威廉·埃斯珀(William Esper)等,都在迈斯纳方法的基础上做了新的发展。
迈斯纳方法源自我国戏剧教育领域长期使用的斯氏体系。同“体系”一样,迈斯纳方法关注如何培养演员“真实”的能力,追求人类的天性行为,以实现演员毫无雕琢的朴实表演。在对演员训练的实践中,迈斯纳方法更加强调通过对想象力的激发,使演员产生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从而跟随个人的本能做出自发性的反应,最终呈现出外部的行为真实。因此,迈斯纳方法多采用即兴训练的方式,由此,为实现这一训练目的提供了随机性的土壤。可以说,迈斯纳在其创立的表演方法中,将表演的中心更多转移到了演员本身,使演员的自发性在表演中的发挥提升到极致。这一理念被充分贯彻在整本书的练习中,无时无刻不彰显着对每一个不同个体的尊重。
而这也是译者认为该方法对当下的中国表演艺术领域而言最为及时与宝贵的部分。我们从小所受到的教育,多是面对开放性的题目需要给出固定的答案,或在回答问题时需要先举手示意……我们对于自己的本能与冲动总是极力控制、深藏不露,这便导致许多演员在表演中也会自我抑制,从而更容易形成虚假的、并非出自本能的表演。我们习惯于在生活中隐藏冲动,但真正的表演则恰恰相反。其魅力就在于将生活中的“不合规”合理合规地放置于舞台上与镜头前。因此,如何将演员自我保护系统背后的巨大创造力开发出来,就颇为必要与紧迫。
此外,该方法强调演员要将注意力从自身移开,取而代之的是将注意力放在当下这一刻的对手身上,使得表演更为真实可信。因此,迈斯纳虽然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一样都将行动视为表演的核心内容,但更强调与反应相关的行动。迈斯纳认为演员的行动不在于剧中人物或情节,而在于“关系”。他反对自我操控(self-manipulative),取而代之的是从本能出发,根据对手去一刻接着一刻地反应(work off)。“work off”一词频繁出现在本书中,它是指围绕着对手去相互适应地做出反应,即依靠内在冲动来回应对手。通过别人对你的所作所为产生的影响来运用自己的直觉进行表演,而不是依靠自己生硬地去体现。
迈斯纳、斯特拉斯伯格与阿德勒并称“方法派”的三大“宗师”。在如何帮助演员实现“在想象的情境中真实生活”的路径上,相比之下,“斯特拉斯伯格的工作侧重于心理学,阿德勒侧重于社会学,迈斯纳则侧重于行为学”。[77]迈斯纳认为,“表演就是想象情境中的真实行为”。如果说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要求演员找到行动线,迈斯纳则更强调寻找行为。在整本书中,我们可以发现鲜有提及“action”(行动),却有近30次提到“behavior”(行为)。现代西方“行动哲学”认为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有“意向性”(intentionality)。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行动”更多是指带有意向性或某种目的而进行的有意识的活动;而迈斯纳则认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相比研究意识,更应研究行为。就像他所说的:“表演的意义存在于行为之中,你不需要去做任何事,直到那个行为驱使你想去做些什么。”从他最初的重复练习,到加注情感因素的一系列练习,都与行为有关。
《表演课》的12个章节记录了由迈斯纳亲授的为期15个月的表演训练课程,以课堂实录、助手对谈、提问回答等形式,将迈斯纳的表演理念与观点放在了其对演员的训练实践中,生动清晰地体现了迈斯纳基于学生的成长与变化而在训练中做出的引导、启发,涉及最著名的“重复练习”“门与活动”“情绪准备”“即兴表演”等内容。
在书中,他会毫无保留地借用自己对父亲的复杂情感来举例,以帮助学生理解他的观点;他会明确告诉学生什么是一定对的或是错的,也会鼓励学生要拥有一颗敞开的心;他会将他认为不适合他方法的学生请出教室,也会在学生们沮丧失落时鼓励他们“成为这个领域的大师需要二十年的时间”;他会毫不吝啬地称赞斯特拉斯伯格的才气,也会丝毫不客气地批评他的某些观点与做法;他会感谢团体剧院所带给他的收获,也会反思其过往的实践经历……
《表演课》写于1986年,并于1987年出版问世,此后迈斯纳仍坚持了长达约七年的教学,在此期间他仍不断完善其方法,开发出了“初读(Frist Reading)”“幻想(Fantasy)”等练习。这种不断探索的精神,对于不断发展并完善适用于我国本土的演员训练与表演创作方法的我们而言,何尝不是一种激励?希望这本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著作能够给予正在学习与研究表演方法的师生们一些支持与帮助,也能使更多的人客观、准确地了解迈斯纳方法。这既是一本能够给予启发的表演类教科书,更是能够为所有戏剧影视人带来实用价值的工具书。
最初受果麦文化之邀翻译此书时,我感到异常荣幸与兴奋,但转瞬便化为了压力和些许胆怯。想到这本书是迈斯纳先生本人亲自参与撰写的唯一一本关于其创始方法的专著,使命感与责任感油然而生。如何将大师的理念与观点诠释得精准又不失个人风格?如何缝合其中所涉及的文化差异?如何将课堂中的生动瞬间像电影画面般逐帧还原?秉持着每一个词都不可怠慢的基本要求,作为译者,为这本中文版译作颇费了些心血。此书仍有进步与提升的空间,但我相信,通过今后不断的修订、迭代,它终会成为在中国学习、研究迈斯纳的定本。
在此,我想由衷感谢我的导师张仲年教授与前辈范益松教授!正是两位教授不遗余力的指点与鼓励,才使我在翻译过程中越发游刃有余。从译文的准确性到专业名词的严谨度,两位教授同我耐心探讨了每一个关键用词,我铭感五内,无以言表!我总对学生们说,我是一个幸运的戏剧孩子,因为自18年前接触到“戏剧”二字至今,除了来自家人和爱人的长久支持,我一路碰到好老师,像我的表导演启蒙龙俊杰老师、刘志新老师,还有我在耶鲁大学戏剧学院(Yale School of Drama)留学期间,我的导师、导演系主任丽兹·戴蒙德(Liz Diamond)女士,我的莎剧表演老师彼得·弗朗西斯·詹姆斯(Peter Francis James)先生,等等。诸位老师的“好”不仅在于传授给了我专业上的宝贵知识,更在于身体力行地勾勒出了我心中希望成为的老师的模样。正如迈斯纳所冀望的:表演是一门艺术,教授表演也是一门艺术,或者说可以成为一门艺术。这将是我继续不断努力的方向。
感谢母校上戏开放的治学理念,投入各方力量引进了这一表演方法;感谢表演系主任何雁教授给予我亲历该方法教学的机会;我还要特别向上戏表演系迈斯纳教学小组的三位教师伙伴斯科特·特罗斯特(Scott Trost)、周明晗和罗韧致以深深的谢意,你们给予我诸多启发与建议,能够与你们几乎每天共同沉浸在这一表演方法的学习、探索、讨论中,使我无比幸福。此外,还有在文字修正上给予协助的崔宁女士,在此一并致以感谢。
衷心感谢果麦文化的信任,恰逢执教整十年之际,我通过翻译此书,更加激发起了我对表演艺术的好奇之心与探索之志。感谢编辑张越老师,始终极力推动这本书的出版并在编辑过程中给予细致入微的意见。
最后,我想对上戏三个迈斯纳方法实验班的学生们说:我从你们的眼睛中看到,迈斯纳方法点亮了你们心中对表演的爱,谢谢你们勇敢地抱着一颗敞开的心来找寻属于你们自己的真实!
希望本书的可爱读者们,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真实!
马玥
2021年11月19日
[76]见Shirley, David. The Reality of Doing: Meisner Technique and British Actor training. Theatre, Dance and Performance Training, 1:2, 199-213 2010. 这篇文章作者的调查研究表明,在获得英国戏剧学校联合会(CDS, Conference of Drama Schools)认可的表演培训机构中,超过半数的演员训练课程都引入了迈斯纳方法。CDS是获得英国国家戏剧培训委员会(NCDT, National Council of Drama Training)认证的权威组织。
[77]范益松:《方法派表演研究》,《戏剧研究的多维拓展——戏剧戏曲学创新团队论文集》,上海文化出版社2012年版。
表演课:迈斯纳方法
产品经理 | 张越 | 装帧设计 | 郑力珲 |
产品总监 | 黄圆苑 | 技术编辑 | 丁占旭 |
Kindle电子书制作 | 李元沛 | |
策划人 | 于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