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舍的人,才会得到更多

懂舍的人,才会得到更多

爱作为完美生活的体现,是这个世界上存在的桂冠,是认知的至高目标。

衡量一个人对真理掌握的程度,就是要检验这个人所具有的爱心。对于生活不是被爱支配的人来说,真理早已被他们拒之门外。那些不能给予宽容、经常指责别人的人,即使他宣称自己有最高的宗教信仰,他也几乎没有掌握什么真理。而另外一些能够不断地培养自己的耐心,能够平心静气地倾听所有人的意见与建议,不仅能够让自己周到、公正地处理一切问题,而且也能够带动他人如此处理,才是真正掌握了真理。对智慧的最终考验就是:一个人如何生活?他所显现出来的精神状态是什么?他在压力及诱惑下采取何种行动?生活中有许多人夸耀自己掌握了真理,却不断为悲伤、失望的情绪所困扰,只是遇到小小的压力和诱惑,就经受不住考验。这样的人根本与真理绝缘。真理是不变的,一个真正坚持真理的人,能够固守自己的美德,不被自己的个人情绪、情感和多变的性格左右。

人们制定一些经不起时间考验的教条,并呼吁人们把它们作为真理。真理是不能被制定的,它难以用言语形容,似乎永远在我们的智力能达到的范围之外。真理只能通过实践去体验,只能被显现为一颗纯洁的心和一种完美的人生

那么,在学校、宗教和党派之中,是谁掌握了真理呢?是那些用真理指导自己的人生的人;是那些积极实践真理的人;是那些能够克服自私自利、摆脱喧嚣嘈杂,平和宁静地思考、平心静气地做事、时时克制自我的人。一个人若摆脱了一切冲突、偏见、谴责,心甘情愿地奉献出自身神圣无私的爱,那么他就是当之无愧的真理的坚持者。

在所有情况下都能够保持耐心、冷静、温柔和宽容的人,就能够使真理得以体现。真理永远都无法靠口头上冗长的争论和博学的论文来加以证明。如果一个人不能在无限的耐心中,永恒的宽恕中,能够包罗万象的同情中感觉到真理的存在,那么任何言辞都无法把真理证明给他看。

对于爱激动的人来说,当他们独处或者当他们在一个比较安静的公共场所时,他们能够保持平静及耐心。这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同样,当受到别人的温和以待时,使那些铁石心肠的人变得温和善良也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要求他们在所有的情况下做到这一点,可就比较困难了。一个人倘若在最考验人的关键时刻能够保持平静、温和与耐心,那么我们就可以说他坚持着一尘不染的真理。这是因为这种崇高的美德是属于圣者的,只有当你掌握了至高智慧,放弃了自己所有自私自利的品性,遵循至高无上、不可更改的定律,并让自己与它融为一体,你才能够具备这种美德。

因此,我们应该劝说人们停止对真理进行徒劳的无休止的争论,努力做到想的、说的和做的都能够显现出和谐、安宁、仁爱和友好。让大家把高尚品德付诸实践,对真理孜孜以求,从所有的错误与罪过中释放自己的灵魂,摆脱一切黑暗与邪恶。

有一种伟大的、通用的定律,它是这个宇宙存在的基石和原因。这一定律,就是爱的定律。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时间有过许多的名字,但在这些不同的称谓之后,人们可以借助真理之眼,发现相同的定律。名字、宗教和个性都会消失,但爱的定律却会一直存在。如果能成为一个掌握这种定律的有关知识并且时时遵循它的人,那么就能够成为一位不朽者,一位不可战胜者。

因为在努力实现这一定律的过程中,要走不少弯路,遭受许多磨难,甚至是体验死亡的痛苦。当实现了之后,人们就能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不再遭受痛苦,个性独立,摧毁肉体生与死的限制,意识到自己已与真理融为一体。

一个人若摆脱了一切冲突、偏见、谴责,心甘情愿地奉献出自身神圣无私的爱,那么他就是当之无愧的真理的坚持者。

定律是绝对客观的,其最高表现就是为他人服务。当净化的心灵已经意识到真理,就会被召唤作出最后的、最伟大的、最神圣的牺牲,牺牲过后,理所应当的就是享受真理。正是凭借这种牺牲,一个人的灵魂被神圣地解放出来,能够乐于清贫,心甘情愿地做人类的公仆。圣者们能够表现出超出常人的谦逊,依靠消除自身那些不纯洁的思想,培养美德已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在他们的身上,永恒的、无限的爱的精神可以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他们每一个人单独拿出来,都值得后世给予充分的崇拜。只有以脱俗的谦卑来降低自我身份的人才会受到所有人的高度赞扬,在人类心灵中占主导地位,这种谦卑不仅要牺牲自我,而且还要传播无私的爱的精神。

所有伟大的灵魂导师已经远离了个人的奢侈、舒适和回报,放弃了世俗的权力,言行都遵循无限的、客观的真理。比较他们的生活和信念,将会发现同样的简单,同样的自我牺牲,同样的谦卑。在他们的生活中,仁爱与平和都得到践行。他们宣扬,这个通用的永恒的原则,能实现摧毁一切邪恶的目的。那些被誉为和推崇为圣者的人也表明,他们唯一的目标就是通过在自己的思想、言语和行为中展现善良,提升全人类的思想觉悟。他们实际上充当了拯救被自我奴役的人类的模范人物。

谁沉溺于自我,谁就不能理解完全非主观的善良,否认所其他宗派、只认为自己比他人神圣的人,只会给人们带来个人仇恨和理论上的争议,同时又会全力捍卫自己特定的观点,把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他人,统统视为异教徒。对于他们的生活而言,无私的美好、人生的庄严神圣、引导自己灵魂的主人,都是毫无意义的。真理不能被限制;不能成为任何人、任何学校或任何国家的特权。当自私被掺入时,真理也就丧失了。

圣人、贤哲和救世主具有同样的可贵之处,那就是他们实现了最为深刻的谦逊、最崇高的无私、牺牲一切,哪怕是自己的生命;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神圣的,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他们的心灵自始至终没有哪怕是一个污点。他们给予,却从不求回报;他们做事的时候,既不会为过去遗憾,也不会畅想未来,并且从不计较报酬。

当农民开垦和照料好土地,撒下种子时,他知道他已做了所有他能做的,而现在他必须相信自然规律,耐心地等待收获季节的到来。他任何一个期望,都不会影响到他将获得的结果。即使如此,意识到真理的人因为播种了善良、纯洁、关爱与平和的种子,即使没有任何过分的期望,也不强求自己到头来能够得到什么回报,他们知道有一种伟大的定律在起作用,收获会在适当的时间到来。

耶稣之所以能成为耶稣;佛陀之所以能成为佛陀;每一个神圣的人之所以能成为神圣的人一样,正是因为这种始终如一的自我牺牲。一旦认识到这一点,你也能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充满活力的毅力来提升自己的品质,远大而光明的前景也将呈现在你面前。

圣人、贤哲完成了什么,你同样可以做到,如果你能够沿着他们指明的这条牺牲小我、忘我服务的道路走下去。

真理很简单。它告诉你:“放弃自私”“靠近我”(远离所有的污秽),“我将给予你休憩之地”。真理并不需要整日埋头于书本才能获得,不需要学习就能被感知。尽管真理被各种形式的错误伪装了起来,但它的美丽简单和清澈透明仍然是不变的。无私的心能看见真理并沐浴在它闪亮的光芒中。一个人不必通过费力地学习复杂的理论,只需靠编织内心的纯洁之锦,建筑纯洁无瑕的人生殿堂,就可以认识真理。

当农民开垦和照料好土地,撒下种子时,他知道他已做了所有他能做的,而现在他必须相信自然规律,耐心地等待收获季节的到来。

一个人踏上高尚之路开始于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是一种美德,也是成为贤哲的开端,而贤哲则是成为圣者的开端。世俗之人只会想方设法去满足自己的所有欲望,根本不知道要约束欲望和控制情绪。品性高尚的人则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贤哲们攻击真理的敌人,在他们内心的堡垒中,会抑制所有自私与不纯的想法。圣人根本不受情绪影响,完全抛弃了一切自私和不纯洁的思想,对他们而言,善良与纯洁属于人的心灵,这就像气味与颜色属于花朵那样自然,那样天经地义。圣人有神圣的智慧,他自己完全了解真理,而且达到了永恒的宁静安祥的境界。罪恶已经消失,消失在了至善的宇宙之光中。

只要能够不断地与自己的自私自利战斗,并且努力用兼爱来取代它的人,无论他是否住在别墅,或者财富、影响力如何,无论他是口头说教还是保持沉默,他都能够成为圣贤。

对于凡夫俗子来说,只要谁开始向往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并为此付出努力,他的理想就能得以实现,这将是一个光荣的和鼓舞人心的场面。在贤哲眼中,圣人只是静静地坐着,就克服了一切的罪恶与悲伤,没有更多的遗憾与悔恨的折磨,不为任何诱惑所动,这是同样能让人感动万分的景象;在圣人眼里的更荣耀的景象中,贤哲们积极地把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到拯救人类的行为中,心里时常牵挂着人类的疾苦,他们的伟大之举让圣人也敬仰万分。

一个人踏上高尚之路开始于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

这是真正的服务——忘我地爱着所有的人,一心一意地为人类无私奉献。噢,白费力气和愚蠢的人,认为只要多做就能拯救自己,总是把自己与错误拴在一起,总爱大声地谈论着自己、自己的努力和已做出的许多牺牲,而且处处刻意地显示自己的重要性。这样的人,即使蜚声世界,他所做的一切努力最终将归于尘土,总是与永恒真理的王国擦身而过。

为了一己之利而做的一切工作,既无力又经不住时间的考验。任何服务,无论多么微不足道,只要在没有自我利益、只有乐于牺牲的前提下提供,才是真正的服务、持久的服务。任何行为,无论表面上看起来多么辉煌,如果出于私利,那么它便从根本上违背了服务定律,因而会像过眼云烟一样,毫无价值可言。

要学习一个伟大而神圣的课程,那就是绝对无私。圣人、贤哲将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完成这一课程,并指导自己的生活。世界上所有的经文都介绍了这一课程;所有伟大的老师都一再重申它。

只要能够不断地与自己的自私自利战斗,并且努力用兼爱来取代它的人,无论他是否住在别墅,或者财富、影响力如何,无论他是口头说教还是保持沉默,他都能够成为圣贤。

纯净的心灵是一切宗教和哲学的开始。寻求这种正义,就意味着走上了真理与和平的道路。走上这条道路的人,不久之后就会意识到脱离了生死的局限,并且意识到,对于巨大的神圣的宇宙来说,不管是多么微不足道的努力,都不会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