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前 言

本书以时间为线索,分别讲述了外国(欧洲)与中国两条截然不同的美术发展道路。外国美术,从文艺复兴到后印象主义。中国美术,从东晋到近代。虽然从美术史角度出发,但我写书的目的并不是机械地复述历史,而是摘取其有趣的部分,从中挖掘出自身的看法,分享与读者。本书以话题探讨的形式,试图在梳理历史的过程中讨论艺术思潮、艺术现象、艺术流派、宗教文化、绘画技法、绘画理论、艺术市场等问题。以层次丰富、综合宽泛的取向著书,以飨读者。

写书的目的在于探讨艺术本质,那些艺术现象的产生,那些艺术作品的出现,究竟是和哪些时代、社会、文化和宗教背景有关,这是我想弄明白的。见微知著,一叶报秋,观察事物如果只看表象,还不如不看;鉴赏书如果只是作品导览,还不如不著。本书相较于陈述历史,更侧重解析与追寻本质。在时代、社会、流派、艺术家、艺术作品分析等方面,抽丝剥茧,擘肌分理,给读者提供更多观察艺术的方向。

关于美术鉴赏的话题实属老生常谈,从国内到国外已有的著作与论文数不胜数。然而,我并不认为有能力超越从事美术研究的学者们,但作为画者本身,也许能在鉴赏中提供不一样的视角。将理论结合实践,追求更“完整”的艺术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