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1

导读
《丰》卦上卦为震为雷为动,下卦为离为火为日,彖辞说“明以动,故丰”,《丰》卦的卦象是太阳出来处于正午时候,阳光最为强烈,丰为大,卦辞说“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亨通,君王在日食时举行击鼓救日等祭祀活动,不用担心,适宜于正午时候。《丰》卦爻辞则从多个角度说《丰》卦日食时隐藏许多危机,只有处理好危机后才会吉祥,否则凶险。六二爻居于中位,吉祥,但是六二爻是个有危机的爻,它描述了白天日食现象,“日中见斗”,大白天的,天空中看见了星星,当然是发生了日食,如果举行击鼓等祭祀活动应对,就会吉祥,古人认为日食是阴乘阳的结果,阴凌逼阳会发生日食。九三爻也描述了“日中见沬”的日食现象,“折其右肱”说君王折断右臂,指君王损失了一位重要的大臣,说明在日食时轻举妄动就会有危险,安静就会平安。九四爻描述“日中见斗”的日食现象,“遇其夷主”,应对得当,吉祥。六五爻“来章,有庆誉”是说祭祀典礼举行得完满,因此,吉祥。上六爻阴爻居于上位,过分凌逼阳爻,因此,凶险。《丰》卦彖辞说“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说明了天地变化与时消息的道理,太阳过了正午就会偏斜,月亮盈满后就会亏蚀。阴气过盛,就会凌逼阳气,月亮代表阴气,古人认为阴盛导致日食,因此说“月盈则食”。
原文
亨2,王假之3,勿忧,宜日中4。
初九,遇其配主,虽旬,无咎。往有尚5。
六二,丰其蔀6,日中见斗。往得疑疾,有孚发若,吉。7
九三,丰其沛8,日中见沬9;折其右肱,无咎。
九四,丰其蔀,日中见斗,遇其夷主10,吉。
六五,来章11,有庆誉,吉。
上六,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阒12其无人,三岁不觌13,凶。
译文
举行祭祀,亨通,王来到了祭庙,不用忧虑,适宜于日中正午举行祭祀活动。
初九爻,修聘礼朝拜,遇上了九四相匹配之诸侯,九四以宾客之礼待之,虽有十天,不会有过失,往前行动会有可喜之事。
六二爻,像草莽般的遮蔽物扩大开来,太阳完全被遮住,白天里看见了星斗,前行心里犹豫狐疑,有诚信表现出来,吉祥。
九三爻,像幡幔般的遮蔽物扩大开来,太阳被遮住,白天里见到了小星星,折断了右臂,不会有过失。
九四爻,像草莽般的遮蔽物扩大开来,太阳被遮住,白天里见到了星斗,九四爻遇见了来朝见天子的远方诸侯,吉祥。
六五爻,有贤才来彰显君王的美德,有喜庆可贺之事,吉祥。
上六爻,房屋高大华丽,其家周围长满了野草,从窗户窥视里面,看不到人,非常寂静,已经有三年看不到房屋的主人了,凶险。
注释
1 丰:卦名,丰为大,《序卦》与彖辞都已指出,王弼注曰:“丰之为义,阐弘微细,通夫隐滞者也。”《音义》云:“案丰是腆厚光大之义,郑云丰之言倎,充满意也。”《周易正义》曰:“丰者,多、大之名,盈足之义。财多德大,故谓之为丰。”“丰”字繁体作“豐”,篆文作“丰”,《说文》云:“豆之豐满者也。”段注云:“谓豆之大者也,引申之,凡大皆曰豐,《方言》曰‘豐,大也’。”许慎《说文》云:“豆,古食肉器也。”段注引《考工记》曰:“食一豆肉,中人之食也。《左传》曰:‘四升为豆。’”可见,“豆”是装食肉用的器具,普通人可以一人吃完一豆肉。《左传》又说到豆的大小,可以装四升。段注说“丰”就是大豆,即一种比较大的豆,因此丰就引申为大,《说文》释丰,为“豆之丰满”,说的是“豆”里装满了食物。“豆”装肉食,豆当然为食具,但同时,豆亦为礼器,段注引《士昏礼》云:“醯酱二豆,菹醢四豆。”《士丧礼》云:“笾豆用布巾。”综上所述,“丰”是一种大豆,豆里装满了肉食。“豆”既是食器,又是礼器。也可以说,丰是装满了肉食的大豆,豆不装肉,或豆不装满,都不能称作“丰”。丰,装满了肉食的大豆,可能仅是用来食用,也有可能是用来行礼。郑玄所释的充满意,即指用肉食装满大豆。引申为大。
2 亨:亨,通达,指举行祭祀活动沟通人与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所谓事神以致福。
3 王假之:指王至之,王达到了大亨通的目的。孔颖达疏云:“王假之者,假,至也。丰亨之道,王之所尚,非有王者之德,不能至之。故曰王假之也。”马融释“假”为“大”,亦为有理。
4 宜日中:适宜太阳正午时。王弼注云:“为天下之主,而令微隐者不亨,忧未已也。故至丰亨,乃得勿忧也。用夫丰亨不忧之德,宜处天中,以遍照者也。故曰宜日中也。”
5 遇期配主……往有尚:配主,指九四,初九与九四皆为阳爻,同德相配。郑康成曰:“初修礼上朝四,四以匹敌,恩厚待之,虽留十日不为咎。正以十日者,朝聘之礼,止于主国以为限。聘礼毕归,大礼曰旬而稍。旬之外为稍,久留非常。”《周易学说》引马其昶曰:“《仪礼》疏云,宾客之道,十日为正,一旬后或逢凶变,或主人留之,不得时反,即有稍礼。乡食燕献无日数,尽殷勤也。”注疏及《释文》以为“旬”作“均”讲。初九爻遇上九四爻配主爻,初爻以聘礼朝九四,九四爻以宾客之礼待之,待客之礼已有十天,不会有过失。前去会有可喜之事。
6 丰其蔀:蔀,音b&,王弼注谓“覆暧鄣光明之物也”,《周易学说》引刘沅曰:“蔀,革也。”引王宗传曰:“蔀,草莽阴蔽之地。”虞翻则认为“日蔽云中称蔀”,郑康成曰:“蔀,小席”,综上释义,蔀应为像草莽般的遮障太阳之物。丰其蔀是指像草莽般的遮蔽物扩大起来,完全挡住了太阳,这里极可能指发生日食现象。如果是乌云挡住了太阳,也不至于白天看见了星斗,乌云能挡住太阳,那肯定也能挡住星斗,这是常识问题,我们有哪一个人能够在满天乌云密布的时候看见星星呢?有一个物体只是遮蔽住了太阳,因此没有阳光,但并没有遮住星星,因此见到了星星,这只有在晴朗的夜晚才如此,而白天出现了这种现象,只有出现日食现象时才有这种可能。
7 有孚发若,吉:指内心相信太阳肯定会出来,吉祥。或许在发生日食时,君王们会像《左传》所记载的那样,举行祝祷禳灾活动来“救日”。孚,诚信。若,语气助词。
8 沛:王弼注为:“幡幔,所以御盛光也。”《释文》曰:“本或作旆,谓幡幔也。”
9 沬:音mèi,通“昧”,星之小者,即小星星。
10 夷主:指初九。九四为初九配主,初九则为九四夷主。关于配主、夷主,马其昶曰:“《公羊传》云,遇者,不期也。一君出,一君要之也。何休注,古者有遇礼,为朝天子卒,相遇于涂,近者为主,远者为宾。初四共朝觐五,先修遇礼,四近初远,故四为主,初为宾。《禹贡》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初为远方诸侯,故称夷主。”可备一说。
11 来章:指有贤才来彰显六五君主的美德,共创光辉灿烂的事业。
12 阒:音qù,指寂静,屋内寂静。
13 觌:音dí,指见。
传
原文
彖曰:丰,大也,1明以动,故丰。2“王假之”,尚大也。“勿忧,宜日中”,宜照天下也3。日中则昃4,月盈则食5,天地盈虚,与时消息6,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7
译文
彖辞说:《丰》卦,盛大之意。下卦为离为明,上卦为震为动,在光明中行动,因此称《丰》卦。君王来到了祭庙,崇尚盛大的祭祀。不要忧虑,适宜于在正午时举行祭祀活动。太阳光遍照天下,君王的恩惠也普施天下。太阳正午过后就要偏斜,月亮圆满之后就会缺失,天地变盈变虚,随着时间消长变化,更何况人呢,更何况鬼神呢?
注释
1 丰,大也:以盛大来解释《丰》卦的含义。
2 明以动,故丰:从上下卦象来解释为何会丰,下卦为离,为光明,上卦为震,为雷为动,因此说在光明中行动,就能致丰。
3 宜照天下也:指的是王与天下之民同乐之意。《礼记·祭统》云:“是
故天子之祭也,与天下乐之;诸侯之祭也,与竟内乐之。”
4 日中则昃:昃,偏斜。太阳过了正午后就要偏斜。
5 月盈则食:食,指缺失。月亮满了后,就会逐渐缺失。
6 消:指逐渐缺失、变虚。息:指逐渐生长、变盈。
7 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更何况于人呢?更何况于鬼神呢?这句话意思是说,祭祀适宜在日中举行,因为天地在这时候为盈满之时,人的精神状态这时候最好,而鬼神也一样,这时候会很乐意享用祭品,此时祭祀就会得到神明的护佑,神灵就会降福于祭祀之人。
象曰:雷电皆至,丰;君子以折狱致刑。1
象曰:“虽旬,无咎”,过旬灾也。2
“有孚发若”,信以发志也3。
“丰其沛”,不可大事也;“折其右肱”,终不可用也。
“丰其蔀”,位不当也。“日中见斗”,幽不明也。“遇其夷主”,吉行也。
六五之吉,有庆也。
“丰其屋”,天际翔也;“窥其户,阒其无人”,自藏也。
大象辞说,卦象为雷电都来了,表示《丰》卦。君子从雷电的卦象中获得启示,应该清楚明白而又快速准确地判决案件,执行刑法。
小象辞说:虽然一旬之久,不会有过失,但一旬之后,发生了灾祸。
有诚信表现出来,这种诚信表现了内心的愿望啊。
像幡幔般的遮蔽物扩大开来,遮住了太阳,不能举行祭祀与战争等大事;折断了右臂,终究不能轻举妄动。
像草莽般的遮蔽物扩大开来,太阳被遮住,所处的位置不合适啊;白天里见到了北斗星,天色幽暗看不见阳光啊;偶然碰上初九这位边远诸侯,是吉祥之举啊。
六五爻吉祥,说明有喜庆之事来临了。
房屋华丽高大,就像飞翔在半空中;从窗户窥视,房屋内无人,寂静无声,主人私自躲藏起来了。
注释
1 雷电皆至,丰;君子以折狱致刑:由此象辞可以见出,上古时期,祭祀时可能会处罚一些罪犯。传说大禹在会稽涂山大会诸侯时,防风氏后至,大禹将他斩了。一般嘉会都有祭祀之礼,《文言》说:“亨者,嘉之会也。”大禹的涂山之会,可能是人牲祭祀的残余陋习。有学者认为,商汤大旱时自己祈祷求雨,也是想将自己作为人牲而举行祭祀活动求雨,结果感动了上天。
2 “虽旬,无咎”,过旬灾也:宾客之礼,以一旬十天为正,十天后返回;如果过了十天后不返回,一定发生了凶灾等意外情况,不得按时返回,于是有“稍礼”处理这种新情况。
3 发:发挥、表现。志:内心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