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的基本概念
2025年10月14日
一、音频的基本概念
对于声音,我们通常要从音调和音量两个方面进行描述。
所谓音调,也叫音高,表示某一声音比另一声音高或低的性质。从物理角度来看,音调的高低是由声音频率的高低来决定的,单位为赫兹(Hz)。正常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为20~20 000 Hz,但这是理论意义上的,一般情况普通人对500~4 000 Hz的声音最为敏感。
声音的频率越高,声调也越高,如笛声的频率范围为250~2 000 Hz,声音听起来清脆明亮,音调较高;反之,声音的频率越低,声调也越低,如低音提琴的主要频率范围是70~250 Hz,声音听起来低沉浑厚。
一般来讲,女性的声调比男性高,但某些时候,我们却觉得男性声音似乎更具有穿透力,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就涉及描述声音的另一个概念——声强,它影响着我们对声音音量大小(即响度)的感受。从物理的角度来看,声波振幅的大小决定了声音强度的大小。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通常用分贝(dB)这一概念来表示声音的强度。以两个声音的比率来表示声音相对强度大小的方法,叫做分贝计数法。即以一个声音对另一个声音的强度比率,取其对数值来表示声音的响度,公式为:
分贝(dB)=10lg声强A/声强B
这样,当声音的强度加倍或减半时,其分贝值就会变化3 dB。在使用摄像机录制声音的时候,就是通过调整声音的电平获得最佳的音频录制音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