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镜头的画面表现力

二、跟镜头的画面表现力

1.表现被摄主体的运动

跟镜头由于跟随被摄主体运动,观众可以从画面框架的运动以及被摄主体与画面其他景物的位置对比中体会出被摄主体的运动轨迹。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是稳定的,与运动的画面内部其他景物相比,呈现出相对的静止状态。观众的视线被吸附到被摄主体上,可以了解被摄主体的运动姿态和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抓住被摄主体在运动中的神态变化和性格特点。

例如,电影《17岁的单车》拍摄了主人公阿贵骑车走在北京街头的许多侧跟镜头,突出表现了运动中的主体:从事快递工作的农村青年阿贵,也为剧情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2.形成变化的画面构图

跟镜头的构图特点是被摄主体在画面中保持相对的静止,画面中其他物体呈现出运动的状态,背景的运动特征尤其明显。在跟摄过程中,环境与背景中其他被摄物体的位置关系不断发生变化,并与被摄主体形成呼应关系,使画面构图表现出多元化的形式。在影视作品中,跟镜头常被用于介绍环境,如在《邻居》一片中,利用一个长长的跟镜头表现了筒子楼中各户人家的日常生活;也可以利用跟镜头转换视觉注意力,引出在下面场景中的主体。

3.引导观众的视线

从人物背后跟随拍摄的跟镜头,使观众的视点与被摄主体的视点重合,画面表现的空间也就是被摄人物的视觉空间,带有主观镜头的性质。被摄主体直接影响了观众的视线,但由于视线的一致性,使观众产生自己即是被摄主体的错觉,表现出强烈的现场感和参与感。

4.纪实性意义强

在纪实类影视节目中,经常采用摄像机镜头跟随记者或被采访者进入现场的画面,通过跟镜头将观众的视线和思维引入现场,使观众置身于事件之中,成为事件的“直接”目击者,表现出鲜明的纪实意义。同时,由于被摄主体对摄像机引导,表现出纯客观记录的性质,事件完全是自然发展的。可以说,跟镜头是加强影视画面真实感的有效方法之一。

例如,法国影片《迁徙的鸟》,片中表现鸟类为了生存,克服各种困难和死亡的威胁,年复一年地迁徙。为了客观地记录这个过程,影片采用飞机、滑翔机、热气球等工具跟随鸟的飞行线路,拍摄了大量的跟镜头,增强了影片的纪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