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

职业

尼罗河谷地区的考古文献资料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非常可观,我们可以从中获取很多关于古埃及精英阶层的信息:修建于岩石峭壁中的陵墓如同迷宫一般,其中有精美生动的图像以及用木头、宝石、金子或其他金属制成的丰富的陪葬品;还有充满浮雕装饰的祭庙等,都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的品位、思想、风俗和信仰。但对于构成古埃及这样一个富裕且庞大的国家机器的中产阶级,我们却知之甚少。

手工匠人们是如何生活的?铁匠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厨师们烹调的是什么样的菜肴?并没有相关文献对此进行描述,然而通过对纸莎草纸、壁画,尤其是对陵寝中随处可见的木制小模型的分析,我们可以间接地获取到一些信息。这些模型于古王国时期末期(前2686—前2160)开始流行,在第一中间时期(前2160—前2055)得到广泛传播,并于中王国时期(前2055—前1650)达到顶峰。事实上,这些物件再现了古埃及人擅长的不同工艺的各个制作阶段。尤其呈现了古埃及人在食品制作方面,如啤酒、面包以及菜肴的制作场景,但也不乏收割、耕犁、打麦、木匠活、手工艺以及很多其他我们了解甚微的行业的工作场景。

有些木制模型并不局限于描绘单个工人劳作的图景,还会展现出整个产品的生产过程,尤其是在大丰收的时节。此外,描绘整个啤酒厂、面包厂或厨房内部所有活动场景的模型也并不罕见。还有一个

非常重要的信息来源——壁画:在底比斯城的很多陵墓中,通常都绘制着一些农作的图景,例如耕犁,播种或是收割。

农民与采石工无疑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经济状况并不理想,繁重的工作让他们只能维持基本的生存。比他们社会地位高一等级的是工人和手工艺人,尽管与农民相比,他们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差距。修路、修建政府大楼、神庙和陵墓建筑等大型工事对于非专业工人有着大量的需求。但事实上,这些工人的生活状况也差不多处于社会底层。

然而生活在德尔麦迪那村庄的手工艺人则是例外,他们可以依赖国王提供的丰厚薪资生活。我们从许多传记中得知:一个农民几乎无法渴望一种更好的生活,但处于富裕阶层底端的书吏却可以跻身国家顶层,与祭司和贵族并列。

在古埃及还有一部特殊的文献,让我们了解当时不同职业的状况。这是一部文学作品,名为《职业讽刺集》,其中提到了浣衣工整日为客人清洗衣物的劳苦、陶瓷匠两手永远沾满泥浆的污秽,还有深谙鞣皮的制鞋匠被肿胀折磨的双手。此外,还有其他文献也描述了一些特定工作的辛劳。古埃及作家阿门内莫普在《做一名书吏是很令人愉悦的,不像士兵那样》一文中如此转述书吏波碧斯的话:“来吧,让我给你描述一种悲惨的职业,那就是骑士军官。”

厨师小模型

木头,粉刷,绘画

第一中间期(前2160—前2055)

高28.5厘米,长16厘米,宽29厘米

艾斯尤特

埃内斯托·斯基亚帕雷利于1900—1901年间购买

这件木头小模型经过粉刷和绘制,表现的是一个蜷曲着身体的厨师。他戴着优雅的短发套,编着整洁的辫子,短裙外罩着围裙,右手拿着一把为炉灶煽风用的扇子。他身边的人可能是他的帮手。

模型的底座还原了厨师的工作环境,上面有一只器皿和一些圆盘(在实际情况中是陶土的,能够耐高温),代表了烹饪用的灶台。尽管这类小模型以不同的方式再现了与制作食物有关地点的活动场景,而实际上制作它们的目的是用作埃及贵族的陪葬品。

最早的木制小模型可追溯到古王国末期,但直到第一中间期(前2160—前2055),特别是中王国时期(前2055—前1650)才开始大范围地流行起来。木制小模型是埃及艾斯尤特地区手工艺人的代表性作品。

釉陶碗

釉陶

第十八王朝(前1550—前1295)高4厘米,口径12厘米

贝尔纳尔迪·德罗韦蒂购买

新王国时期(前1550—前1069)器皿的制作经历了重要创新,主要表现在其样式更加丰富,包括奖杯式、高脚杯式、小瓶式和碗式。其中碗式器皿大多发展成“釉陶”器,正如这件展品。它以石英颗粒为胎,表面覆以玻璃釉层,施绿松石色,以黑墨水绘制装饰图案。

碗的内部饰有一条大鱼,鱼嘴中衔有两朵莲花:一朵含苞待放,一朵正在盛开,使用高浓度颜料使器皿表面所施绿松石色显得十分浓重,这些元素共同呈现了繁盛、重生和救赎的主题。鱼和莲花是庙宇常用的元素,特别是在女神哈索尔神庙,她有时也被称为“绿松石之神”。实际上,在不同的博物馆中保存着来自哈索尔神庙的各种物品,其中最常见的就是与葬礼有关的碗。为了迎合当时贵族客户的要求,这些碗具有极高的工艺水平。

雪花石膏柱形瓶

雪花石膏

第一至二王朝(前3000—前2700)高34厘米,直径13厘米

贝尔纳尔迪·德罗韦蒂于1824年购买

古埃及丧葬习俗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就是瓶,尤其是陶土瓶。然而,在前王朝时期(前5300—前3000)、早王朝时期(前3000—前2686)和古王国时期(前2686—前2160)瓶子的制作有个特殊之处,那就是以石头为材质。所用石材包括碧玄岩、角砾岩、闪长岩、页岩、花岗岩、蛇纹岩、块滑石、石灰石、大理石和方解石。制作这种瓶子所需要的技术和材料决定了它们是特定贵族阶层的专属品。这类瓶子代表了极高的工艺制作技术,不仅受到埃及贵族的追捧,在国际市场上也大受欢迎,比如叙利亚的埃勃拉。

在古王国时期,石瓶成为品味和优雅的标志,同时也是财富、社会特权以及权力的象征。石瓶在皇家陵墓和达官显贵墓葬中大量出现证实了这一点。当时很多石瓶的样式为矮圆柱形、桶状小瓶、高脚杯瓶或双耳细颈罐。这件柱形瓶为平底,瓶壁呈喇叭状向瓶口延伸,边缘下方有花边装饰。由考古学家马修·弗林德斯·皮特里于1925年在塔尔康发掘,同时还出土了很多类似的瓶子。

雪花石膏花瓶

雪花石膏

图特摩斯三世——第二十王朝(前1479—前1069)高26.5厘米,最宽18厘米

贝尔纳尔迪·德罗韦蒂于1824年购买底座平,球状瓶身,纽扣孔形双耳,细长的喇叭状瓶颈,边缘有花饰。花瓶表面没有装饰,材料自身很厚,特殊的加工技术使其具有透明度,通过光线的变化营造更丰富的美学效果。经推测,瓶子的这种加工方式不同于陶器的制作手艺,拥有者通常都是显贵阶层或者皇室成员。他们的陪葬品中有大量石头餐具,尤其是雪花石膏材质的器物。花瓶的大小根据用途变化,里面盛放的物质常常需要非常精细的封装。

书吏雕像

砂岩

第十八王朝中期(前1450—前1400)

高67厘米

泰伯陵墓群

贝尔纳尔迪·徳罗韦蒂于1888年前购买

这件木质小雕像描绘了一位跪坐的书吏正在编写一份目录,放在膝盖上的纸张上依然可见弯弯曲曲的黑、红两色象形文字。也许他正在清点一些谷物袋子的数量,以便收入仓库保存。尽管雕像残缺一左臂,右手和足部均已不见,但其着色保存得很好:白色短裙,黑色发套,施以眼影的眼部在白底色的衬托下凸显出黑色的瞳孔。

这类小雕像反映了当时的日常生活,在第一中间期(前2160—前2055)开始流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