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奇光

海底奇光

本文节选自[法]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

1月16日,鹦鹉螺号好像在海平面以下仅几米的地方入睡了。电动仪器停止了运转,螺旋桨不再转动,鹦鹉螺号随波漂流。我猜想船员们正忙于内部修理,因为机器猛烈转动后需要整修。

就在这时,我和同伴们亲眼看见了一种奇特景象。客厅的窗板打开了。由于鹦鹉螺号的船灯没有打开,水中一片昏暗。暴风雨即将来临,乌云布满天空,只有几道微弱的光线照着接近海面的水层。

我正观察着这种状况下的海洋,即使是最大的鱼看起来也像是一些模糊不清的阴影。突然,鹦鹉螺号被照得通亮。起初,我以为是船灯打开了,是它把电光射向清澈的海水。我错了,我迅速地观察了一下,承认自己错了。

鹦鹉螺号正漂浮在磷光闪闪的水层中,由于海水阴暗,这磷光显得格外耀眼。光线来自无数的发光微小生物,掠过金属船壳,变得更加光彩夺目。我突然看到发亮的水层中有几道闪光,好像炽热大火炉里的熔铅流,又像加热到白热状态的金属块。相比之下,在这火红的、似乎不该存在阴暗部分的环境里,发亮水层中有些地方却显得阴暗了。不,这已不是我们通常的照明器静静地放射出的光芒!这光线具有一种不同寻常的生命力和运动力!我感到这光线充满活力!

是的,这是无数海洋纤毛虫、粟粒状夜光虫的集结体,它们是一些真正的半透明胶质凝固物小球体,每个小球体有一只丝状触手。在30立方厘米的海水中,这种微小生物的数量甚至可以高达25000个。加上钵水母、海盘车、海月水母、海笋和其他磷光植形动物发出的微光,海水中一片光亮。植形动物体内充满了海洋腐烂的有机质诱饵,也许还有鱼类分泌的黏液。

鹦鹉螺号在这光亮的海水中漂荡了好几个小时。看到巨大的海洋生物像火中蝾螈一样在那里嬉戏,我们更加赞叹不已。我发现在这不发烫的火光中有又美丽又敏捷的鼠海豚,海洋中不知疲倦的小丑;还有身长三米的旗鱼,聪明的暴风雨预报者,它们那令人生畏的剑状上颌有时撞击着客厅的玻璃窗。后来,比较小的鱼类出现了,有各种各样的鳞鲀,会跳跃的鲭鱼,狼鼻鱼,还有上百种其他鱼类,它们四处游动,给这闪光世界划上一道道条纹。

这令人眼花缭乱的景象真是迷人奇观!是不是某种气候条件使这种现象增添了几分诱惑力?是不是暴风雨来到海面上了?不过,鹦鹉螺号位于海平面以下几米的地方,丝毫感觉不到它的威力,在平静的海水中悠然自得地摇晃着。

阅读导引

《海底两万里》是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科幻小说,是“凡尔纳三部曲”的第二部(另两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女儿》和《神秘岛》)。《海底奇光》是《海底两万里》中的片段,集中描绘了主人公所目睹的“海底奇光”。

作者通过各种表现手法描绘了“眼花缭乱”的景象,这些虚拟的景象如梦似幻,令人着迷。除了“奇”之外,作者描绘的深海景象还那样的“真”,令人信服。那么作者是如何描绘出这既“奇”且“真”的景象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