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

本文选自《韩非子》。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阅读导引

本文是战国时期思想家韩非创作的一篇散文。记叙名医扁鹊四次进见蔡桓公的情况。文章以时间为序,以蔡桓公(桓侯)的病情的发展为线索,通过记叙蔡桓公因讳疾忌医最终致死的故事,告诫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绝不能讳疾忌医,而应当虚心接受批评,防患于未然。

扁鹊共见了蔡桓公四次,这四次扁鹊说了哪些话指出蔡桓公的病情正日益严重?桓公的行为表现又是怎样的?从中可以看出扁鹊和蔡桓公各自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本文是怎样叙述蔡桓公对待病情的态度和病情发展的经过的?想想这个故事有什么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