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之死

谭嗣同之死

本文作者梁启超。标题为编者所加。

至初六日,变遂发。时余方访君寓,对坐榻上,有所擘画,而抄捕南海馆之报忽至,旋闻垂帘之谕。君从容语余曰:“昔欲救皇上既无可救,今欲救先生亦无可救,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虽然,天下事知其不可而为之,足下试入日本使馆,谒伊藤氏,请致电上海领事而救先生焉。”余是夕宿于日本使馆,君竟日不出门,以待捕者。捕者既不至,则于其明日入日本使馆,与余相见,劝东游,且携所著书及诗文辞稿本数册、家书一箧托焉。曰:“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程婴、杵臼,月照、西乡,吾与足下分任之。”遂相与一抱而别。初七、八、九三日,君复与侠士谋救皇上,事卒不成。初十日遂被逮。被逮之前一日,日本志士数辈苦劝君东游,君不听。再四强之,君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卒不去,故及于难。君既系狱,题一诗于狱壁曰:“望门投宿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盖念南海也。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春秋三十有三。就义之日,观者万人,君慷慨神气不少变。时军机大臣刚毅监斩,君呼刚前曰:“吾有一言!”刚去不听,乃从容就戮。呜呼烈矣!

阅读导引

本文为《谭嗣同传》的节选,原文记述了谭嗣同可歌可泣的一生。谭嗣同非为一人之江山,而是为天下苍生求自由、谋幸福。他临危不惧,视死如归,从他的胸怀大志,我们能感受到其为理想而献身的壮志豪情。选文着重描写了他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放弃活下来的机会,挺身而出,愿为中国的变法流血牺牲。这种将个人的生死安危置之度外的英雄气概令人震撼。

谭嗣同临死前做了哪些事?表现了他什么性格?文章重点放在谭嗣同的选择上,那么选文分为几个层次来写他的选择?你觉得谭嗣同是个怎样的人?说说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