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3 线缆装配

5.1.3 线缆装配

提供无线接入网设备的安装指导,包括线缆接头制作、吊装AAS上塔、接地夹的安装方法等。

1.装配OT端子与电源电缆

介绍单孔OT端子与电源电缆的装配步骤。

说明:单孔OT端子与电源电缆组件的物料组成如图5-10所示。

图5-10 单孔OT端子和电源电缆组件的物料组成

操作步骤如下:

根据电源电缆导体截面积的不同,将电源电缆的绝缘剥去一段,露出长度为“L1”的电源电缆导体,如图5-11所示,“L1”的推荐长度如表5-4所示。

图5-11 剥电源电缆(OT端子)

注意:

(1)剥电源电缆绝缘时,注意不要划伤电源电缆的金属导体。

(2)配发的裸压接端子,可根据实际裸压接端子的“L”值适当调整“L 1”的值,L 1=L+(1~2)mm。

表5-4 电源电缆导体截面积与绝缘剥去长度“L 1”的对照表

说明:对于剥绝缘长度,现场实际操作熟练后,可直接用连接器的待压接部位与电缆进行对比。

将热缩套管套入电源电缆中,如图5-12所示。

图5-12 套热缩套管以及裸压接端子

将OT端子套入电源电缆剥出的导体中,并将OT端子紧靠电源电缆的绝缘,如图5-12所示。

注意:OT端子套接完成后,电源电缆的导体露出裸压接端子的L 2部分,其长度不得大于2 mm,如图5-12所示。

使用压接工具,将裸压接端子尾部与电源电缆导体接触部分进行压接,如图5-13所示。

说明:由于不同的压接模具,压接后的端面形状以实际压接工具压接出的情况为准。

将热缩套管往连接器体的方向推,并覆盖住裸压接端子与电源电缆导体的压接区,使用热风枪将热缩套管吹缩,完成裸压接端子与电源电缆的装配,如图5-14所示。

注意:使用热风枪时,吹缩时间不宜过长,热缩套管紧贴连接器即可,以免烫伤绝缘层。

2.安装接地夹

介绍接地夹的安装步骤如下所述。

图5-13 裸压接端子尾部与电源电缆导体接触部分压接(OT端子)

图5-14 吹热缩套管(OT端子)

1)安装接地夹方法1

(1)确定AAS电源线或FE/GE网线的接地位置,剥去电源线外皮25 mm左右,露出屏蔽层。

(2)拧松接地夹上的螺钉,将AAS电源线或FE/GE网线穿过接地夹。

(3)将AAS电源线或FE/GE网线屏蔽层和接地夹压紧,拧紧接地夹上M4螺钉,紧固力矩为1.2 N·m。

说明:机柜内部有2个接地夹,如果AAS电源线和FE/GE网线一起接地,要保证两者都可靠接地。两者的配合接地方式参考如下:

①AAS电源线为1根或2根时,电源线和FE/GE网线安装在同一个接地夹上,固定在同一侧。

②当AAS电源线为3根或6根时,电源线安装在同一个接地夹上,单侧3根;FE/GE网线固定在另一个接地夹上。

③当AAS电源线为4根时,电源线安装在同一个接地夹上,单侧2根;FE/GE网线固定在另一个接地夹上。

④当AAS电源线为5根时,其中4根固定在同一个接地夹上,单侧2根;FE/GE网线和另1根电源线固定在另一个接地夹上,固定在同一侧,如图5-15所示。

2)安装接地夹方法2

IMB03、TP48200B机柜场景下,AAS电源线的安装方法如下所述。

图5-15 安装接地夹

(1)用工具刀将电源线外皮剥去63 mm左右,露出屏蔽层,如图5-16所示。

图5-16 剥电源线外皮

(2)将接地夹铜片紧裹在线缆屏蔽层上,用扎线带绑扎紧密,沿着扎线带头部平齐剪断,不留锋边,如图5-17所示。

图5-17 安装接地夹铜片并绑扎

(3)在接地夹处缠绕三层防水胶带和三层绝缘胶带,如图5-18所示。

图5-18 缠绕防水胶带与绝缘胶带

注意:从扎线带头部3~5 mm处剪断线扣。

3.装配冷压端子与电源电缆

介绍冷压端子与电源电缆的装配步骤。

说明:冷压端子与电源电缆组件的物料组成如图5-19所示。

图5-19 冷压端子和电源电缆组件的物料组成

操作步骤如下:

AAS电源线如图5-18所示,其安装方法是:根据电源电缆导体截面积的不同,将电源电缆的绝缘剥去一段,露出长度为“L 1”的电源电缆导体,如图5-20所示,“L 1”的推荐长度如表5-5所示。

注意:剥电源电缆绝缘时,注意不要划伤电源电缆的金属导体。

图5-20 剥电源电缆(冷压端子)

表5-5 电源电缆导体截面积与绝缘剥去长度“L 1”的对照表

将冷压端子套入电源电缆剥出的导体中,并使电源电缆的导体与冷压端子的端面平齐,如图5-21所示。

注意:冷压端子套接完成后,电缆的导体露出冷压端子的长度不得大于1 mm。

图5-21 套冷压端子

使用压接工具,选择合适的截面积,将冷压端子头部与电源电缆导体接触部分进行压接,如图5-22所示。

图5-22 冷压端子与电源电缆压接

端子压接后,应对压接后的最大宽度进行检验。管状端子压接后的宽度应小于表5-6所规定的宽度。

表5-6 管状端子压接宽度规范

4.线缆的折弯半径要求

布放线缆时,线缆的折弯半径需要满足规定的布放要求,以防信号间干扰。

线缆的折弯半径要求具体如下:

(1)馈线弯曲半径要求:7/8英寸馈线大于250 mm,5/4英寸馈线大于380 mm。

(2)跳线弯曲半径要求:1/4英寸跳线大于35 mm,1/2英寸跳线(超柔)大于50 mm,1/2英寸跳线(普通)大于127 mm。

(3)电源线、保护地线弯曲半径要求:不小于线缆直径的5倍。

(4)光纤弯曲半径要求:不小于光纤直径的20倍。

(5)信号线弯曲半径要求:不小于线缆直径的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