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野果盛宴,可别错过哦
秋风起兮,候鸟南飞;秋叶飘零兮,野果渐斑斓。
那些好看又好吃的野果,是大自然的慷慨馈赠。在华东一带,秋天主要有哪些可食野果呢?还真不少呢,较为知名的就有:野山楂、四照花、木通、高粱泡、寒莓、柘(zhè)、盐肤木、南五味子、中华猕猴桃、小叶猕猴桃、拐枣、金樱子等。至于好看(但不能吃)的野果就更多了,如野鸦椿、朱砂根、紫金牛、南天竹、草珊瑚、西南卫矛、南蛇藤、紫珠、海州常山……实在是不胜枚举。
下面简单介绍若干秋季常见可食野果。
夏末秋初,山里的野山楂开始变得通红,它那很像小苹果的外形,简直就是经典的野果的造型。野山楂属于蔷薇科植物,为落叶灌木。童年时,见到它们的果子,想当然便认为是可以吃的,因此也不请教父母,就直接采来吃了,味道当然没有经人工培育后的山楂好吃,有点酸,有点甜,有点清香,如此而已。书上说,野山楂果实的颜色分红、黄和杂色三种,其中杂色型的果子口感最好。
初秋,山里的猕猴桃逐渐熟了。在浙江山区,中华猕猴桃、异色猕猴桃与小叶猕猴桃等可食猕猴桃都广为分布。中华猕猴桃的外观、个头与市面上所售的普通猕猴桃差不多,只不过品种未经改良,口感略差。而异色猕猴桃与小叶猕猴桃都是非常小的猕猴桃,其长度不到两厘米。这种迷你猕猴桃尽管个头极小,汁水却很足,虽说比较酸,但不涩,还有一种自然清新的鲜味。
金秋时节,高粱泡熟了。高粱泡为藤本植物,善攀缘,山里处处有之。其果实整体形如葡萄,单颗果实为一粒粒红珠子聚成球形。10月上中旬的时候,高粱泡果实的颜色,还是红中略带点黄,果中的水分不是很足,味道也很酸。到了10月底和11月,高粱泡的果实就会变成深红,看上去饱满诱人多了,口感也没那么酸了。不过,高粱泡的植株多刺,采摘时要小心扎手。
寒莓的成熟比高粱泡要晚一些。大约从11月中下旬开始,一直到12月,才是寒莓的盛果期。寒莓口感清甜,不怎么酸,可谓秋末冬初野果中的上品。跟善于往高处爬的高粱泡不一样,作为常绿藤本的寒莓却不往树上攀缘,而是贴地而生,大片大片地生长在山边灌木丛中、竹林下。寒莓的叶子很独特,接近圆形,像缩小了的莲叶。因此,若要寻找寒莓,可不能抬头看,而是要低头留意脚边,相信不难发现寒莓那鲜红、饱满且晶莹的果实。
盐肤木是一种属于漆树科的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其果实口感十分独特。书上说“盐肤木的成熟果实可鲜食,或代盐、代醋食用”。这是为何?原来,其果子表面裹了一层洁白如霜的东西。摘几颗放嘴里一抿,真的是咸!咸里面还带着酸!咸酸的味道混在一起,带来一种说不出的鲜!而且越吃越觉得生津止渴,回味颇佳。原来这真的是一种会“长盐”的树,果子上裹的是盐霜!
深秋,金樱子的果实也变成了橙红色,可以吃了。这种野果俗称“糖罐子”,但简直让人“不知如何吃起”——因为果子外面密密麻麻全是针一般的细刺,连果梗上也全是刺。因此,直接用手去摘金樱子是挺痛苦的一件事,不仅手指被扎得疼,连衣服也常被它枝条上的刺钩住,搞得脱身不得,十分尴尬。该怎么吃它呢?必须先去掉那些刺。有人说可以用剪刀剪,有人说用火烤,甚至有人说在野外直接放石板上用脚踩……反正,只要弄掉了刺,就可以嚼那层表皮,非常香甜!
最后再介绍一种最“丑”的野果:那就是拐枣。拐枣是俗称,其实它是枳椇(zhǐ jǔ)这种树木的果——准确地说,枳椇的可食部位并不是果,而是连接着果的“果序轴”(也叫“果序梗”)。在浙江,分布有枳椇与光叶毛果枳椇,均为高大的落叶乔木,它们的果都被称为拐枣。到了秋天,枳椇的肉质的果序轴会变得明显膨大,并且呈扭曲状,由于里面储存了大量糖分,吃起来香甜如枣,故名拐枣。深秋时节,风一吹,拐枣就连着细小的树枝一起掉落下来。赶紧捡起来,洗净一吃,真的好甜啊,是我吃过的最甜的野果。
有人或许会问:该到哪里去寻找这些野果呢?其实,也不必去荒僻的深山老林,只要挑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到原生态比较好的山中古道随便走走,总能碰到一些野果。
最后再提醒一句,野果虽美,采摘时也要注意两点:一,确认这是可食的野果;二,不食用可能遭受环境污染的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