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红旗太空飘扬
2008年7月10日,新华社发布消息: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今天从北京空运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标志着神舟七号任务开始全面实施。
9月25日21时10分,神舟七号发射升空。
9月27日是神舟七号来到太空的第二天,翟志刚将要在这天的16时41分打开气闸舱舱门,迈出中国人的太空第一步。三名航天员按照计划进行了分工,景海鹏留在返回舱值守,翟志刚在刘伯明的帮助下,进行轨道舱状态检查和舱外航天服组装、测试和在轨训练。
在太空组装舱外航天服,是一项艰难而又细致的工作。原计划用16个小时,而实际上用了近20个小时,这是因为太空的操作和地面有很大区别,在地面上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在太空中就变得很复杂。因为操作步骤多,难度大,精度要求高,长时间的连续工作使翟志刚十分疲惫,但他却不能停下来休息。而此时,对失重的适应还在继续,对航天员的体力和生理提出了严峻挑战。
15时30分,经过检查,舱外航天服的气密性、气压阀都显示正常。15时48分,轨道舱开始第一次泄压。16时22分,翟志刚和刘伯明分别穿好舱外航天服。16时33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发出指令:“神舟七号,打开轨道舱门,按程序启动出舱。”这个动作翟志刚曾做过无数次模拟试验,从没出过问题,他很从容地将舱门解锁,把手柄转动60°,仪表显示已泄压到规定的1千帕,完全符合开舱门的条件。翟志刚胸有成竹地伸出右手拉了三下,可舱门却没有丝毫反应。这是因为气闸舱虽然已泄压,但舱内的食品、未密封的设备和有机材料仍会排出气体,致使泄压过程变得十分缓慢。
太空落日
飞船即将飞出测控区,翟志刚不免有些着急,操作也感到吃力。这时,刘伯明压住他的右手大声说:“稳住,深吸一口气,压下来顶住!”翟志刚冷静下来,拿起L形的辅助工具连续撬了两次,刚刚打开一点缝隙,残留的气体又把舱门紧紧吸上了。但就是这一丝小小的缝隙,让翟志刚看到了胜利的希望。他再次把全身的力气都集中在手上,终于打开了通向浩瀚太空的舱门。
正当翟志刚感到“心花怒放”,准备出舱时,飞船里突然传来“轨道舱火灾!轨道舱火灾!”的报警提示并不断重复。尽管后来确认这是一次误报,但在当时还是令许多人捏了一把汗,如果飞船真的出现火情,航天员将有去无回。此时的翟志刚没有考虑生死,毫不犹豫地纵身出舱,不久后,太空中传来了他洪亮的声音:“我已出舱,感觉良好!”
翟志刚出舱有两项任务,一是沿飞船表面进行行走,二是取回挂在舱壁上的固体润滑材料。在太空中展示国旗是发射前20天才定下来的,最初的计划中并没有这个动作。什么时候展示国旗最为合适?指挥部把权力交给了航天员,由他们自己决定。
翟志刚原来的打算是先取回润滑材料后再挥舞国旗。但“灾情”不断传来,刘伯明心想,如果轨道舱出现火灾,润滑材料就算取回来也没用了,人回不去,材料肯定也回不去。想到这儿,他将国旗递给了翟志刚:“即使咱们回不去,也要让五星红旗在太空高高飘扬!”
在黑色天幕和蓝色地球的映衬下,翟志刚挥动着这面凝聚着航天人心血的国旗向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问好。鲜红的五星红旗、雪白的“飞天”舱外航天服与深邃的宇宙一起构成了一幅无与伦比的中国画卷。翟志刚的这次太空行走共进行了19分35秒,飞过了9165千米。这是翟志刚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中国人和平利用太空的一大步,茫茫太空中第一次留下了中国人的足迹。
翟志刚出舱组图
神舟七号任务完成后,下一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将重点突破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为建立空间实验室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