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数据库系统阶段

1.1.3 数据库系统阶段

20世纪60年代后期,数据管理进入数据库系统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如下。

(1)数据结构化。这是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的根本区别。数据结构化的实现与数据库系统采用的数据模型密切相关。

(2)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度小,易扩充。数据库从整体的观点来看待和描述数据,数据不再是面向某一应用,而是面向整个系统。不同的应用使用不同的数据库集。当应用需求改变时,只需重新选择数据子集,便可以满足更多更新的需求。

(3)数据独立性高。数据库提供数据的存储结构与逻辑结构之间的映像或转换功能,使得当数据的物理存储结构改变时,数据的逻辑结构可以不变,从而无须修改程序。程序面向数据的逻辑结构,无须考虑数据的物理存放形式。这是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数据库还提供了数据的总体逻辑结构与某类应用所涉及的局部逻辑结构之间的映像或转换功能。当总体逻辑结构改变时,局部逻辑结构可以通过这种映像转换功能保持不变,从而程序也不用改变,这是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

(4)统一的数据管理和控制功能,包括数据的安全性控制、数据的完整性控制及并发控制、数据库恢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