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影响

作品影响

《围城》是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的长篇小说,20世纪四十年代创作并发表,迟至八十年代初期才经海外学者夏志清等的介绍和述评,被人们重新关注和解读,一经传播开来,便造成极大影响,文化界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围城》热”,阅读和研究《围城》成为重要的文化热点之一。钱钟书认为艺术可以让转瞬即逝的美凝结成永恒——艺美凝真(《管锥编》),那么,几近半个世纪的时间终于抚去有意无意地覆盖在《围城》上面的种种误解、浅薄和粗鄙,让真金绽放出本色。

读者感悟

读一读

钱钟书的读书方法

钱钟书从启学之时,就博览群书。读中学时,就读了《天演论》等英文原版著作,还啃下了《古文辞类纂》《骈体文钞》《十八家诗钞》等,至于他喜爱的小说杂志更是爱不释手,披阅不倦。考入清华后,他的第一个志愿是“横扫清华图书馆”。他终日泡在图书馆内,博览中西新旧书籍。自己的书就用又黑又粗的铅笔划下佳句,又在书旁加上他的评语。他阅读面之广,连许多教授也叹为观止。

钱钟书的博览,不仅在清华闻名,而且蜚声海外。1935年夏,钱钟书到英国牛津大学攻读。这里拥有世界著名的专家、学者,尤其是该校拥有世界第一流的图书馆——牛津博德利图书馆,它不仅有规模庞大的中心图书馆,而且在其周围建有几十个专题图书馆。钱钟书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尽情阅读文学、哲学、史学、心理学等各方面的书籍,他还阅读了大量的西方现代小说。由于钱钟书的知识面极宽,“牛津大学东方哲学、宗教、艺术丛书”曾聘他为特约编辑。

钱钟书的博学,归功于他的博览。他阅读书籍所写的札记,可以用汗牛充栋来形容,毫不夸张,他写学术巨著《管锥编》时,所用的资料足有几麻袋。

钱钟书做学问的深思慎取首先表现在对待前人的态度上。他的《管锥编》以札记形式,纠正了前人的不少谬误之处。同时也充满了许多自创的新见。钱钟书以文学的眼光发现不少被文学家忽视遗忘的“文心”,丰富了我国的文艺理论。其次,钱钟书对当代权威敢论长短。

钱钟书的深思慎取,又是与自己的独创之见相联系的。他常常以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资料去丰富中国文学研究的宝库。他以心理学来阐释古典诗文、小说中的心理状态。

钱钟书主张先博后约,由博返约。即先广泛涉猎,博览群书,然后再在此基础提炼吸收,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这种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仅使他成为一代学术泰斗,也为后学者指出了正确的成功之路。

谈一谈

你对钱钟书的作品还了解多少?仔细阅读过其中的哪些?有什么样的看法?谈谈你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