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增强语言积累。
2. 通过分析课文,让学生理解老爷爷和小朋友在爬天都峰的过程中,不仅是自身努力的结果,更是彼此激励和支持的体现,从而培养他们不怕困难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3.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自主学习并体会课文的情感,在朗读中表现出不同角色的心情。
二、教学重点
1. 通过对话分析深入理解人物间的互动关系,让学生明白爬天都峰背后的艰辛与坚持。
2.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汲取力量的能力,提升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
三、教学难点
学会善于向他人学习,汲取力量,培养勇于面对困难的品质。
四、第一课时
1. 导入课程
先引导学生讨论黄山的美丽,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大奇观为引,讲述天都峰的高度与险峻,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跟随课文一起体验爬顶的困难和乐趣。
2. 初读课文
自由阅读课文,初步理解其主要内容。让学生提问,揭示课文的核心思想:假日里,作者与爸爸一同攀登天都峰,途中与一名老爷爷相互鼓励,最终成功登顶。
3. 新字新词学习
学生自由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字词,通过拼音和同伴互助纠正读音。重点强调生字的读音,引导学生借助上下文理解词义。
4. 字形与书写
教师展示需要掌握的生字,带领学生口头组词,指导书写,并强调字形的构成与书写的注意事项。通过示范和练习,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技巧。(https://www.daowen.com)
5. 理解词语
加深对生字词的理解,例如“石级”意指石头的台阶,“抬头望”意为仰视等,帮助学生在语境中掌握词义。
6. 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并抄写相关生字,以巩固学习成效。
五、第二课时
1. 复习
听写生字词,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确保学生对生字和新词的熟悉程度。
2. 深入讨论课文
引导学生思考为何用“爬”而非“登”,并通过朗读体会文字背后的情感与艰辛,鼓励学生描述自己对天都峰的看法,增强他们的画面感。
3. 理解心理变化
引导学生探索“我”的内心变化,从恐惧到勇敢,这一过程的转折点与关键通过具体的词句列出,帮助学生理解克服困难的心理成长。
4. 强调互相鼓励
通过讨论老爷爷的思维与感受,加深学生对互相激励的理解,让他们认识到无论年龄大小,相互支持是克服困难的重要因素。
5. 总结与讨论
结束时,总结爬山的过程,讨论“汲取”的意义,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借鉴课文中所展现的勇气与决心,相信自己可以战胜各种困难。
6. 课外延伸
鼓励学生记录一周内的学习与生活经历,并从中找到相互鼓励、克服困难的故事,分享给同学,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 学会本课的生字,掌握多音字“都”“假”的正确读音;理解“奋力、终于、居然、汲取”等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并能够用“终于”造句。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并理解课文的整体内容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
(1)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准确理解课文要表达的内容。
(2) 通过讨论和品味重点词句,让学生深入感知并体会文中意境。
3. 情感与价值
让学生领悟到,面对困难只要勇于付出努力,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同时,懂得汲取他人力量的优秀品质及其重要性。
【教学重点】
理解“我”在爬天都峰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后一个自然段中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提前查找有关于天都峰的信息资料。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 了解天都峰
向学生展示天都峰的美丽风光的图片或者视频,随后让学生分享自己所查找的相关资料,讲述“鲫鱼背”的由来与特色。
2. 激情引导,揭示课题
介绍天都峰的险峻和高耸,让学生对能够成功攀登的人心生崇敬,激励大家认真阅读课文,奋勇向前,探索其中的奥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 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课文的朗读,注意生字的标注和发音。
2. 自主识记生字,探讨记忆字形的有效方法。
3. 检查并对生字的理解,进行小组间相互认读。
4. 全班进行生字的大比拼,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5. 分享学习生字的独特方法,互相学习,共同提高。(https://www.daowen.com)
6. 选出表现突出的同学进行领读,培养自信。
三、再读课文,理解大意
鼓励学生边读边思考,简述课文讲述的核心内容,即假日里“我”与爸爸一起攀登天都峰的经历。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 学习写10个生字,并进行词组搭配。
2. 通过比较,帮助学生识记字形特点,以天然联想的方式加深记忆。
3. 进行书写训练,教师进行个别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正确书写。
五、作业布置
1. 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其中的情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 学生进行课文朗读,以巩固理解和记忆。
2. 讨论作者为什么使用“爬”而非“登”字,加深学生对词语选择的理解。
二、深入赏读,领悟课文
- 学习第一自然段:明确时间、地点及人物的信息。
- 学习第二自然段:通过默读,体会天都峰的高与陡,标注相关描写的词句。
- 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关注角色对话,分析人物的相互鼓励,展现勇气与敬佩。
- 学习第六至七自然段:观察“我”的攀爬过程,帮助理解词语表达的深意。
- 学习第八至九自然段:理解老爷爷和“我”的互相道谢中体现的勇气与鼓舞。
- 学习第十自然段:讨论父亲的评价,领悟要在相互学习中提升自我。
三、拓展学习
鼓励学生结合自身体验,从多角度分享在面对困难时的感受与体悟。
四、总结发言
引导学生反思,如何在生活中汲取他人力量,面对未来挑战,团结合作才能共克时艰。
五、作业布置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关注对话部分的角色扮演。
2. 与家人分享从课文中获得的启示,讨论收获。
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阅读中不仅掌握语言知识,也能提升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品质。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假日,我和爸爸一起前往雄伟的黄山,准备挑战著名的天都峰。走到峰脚下,我仰望着高耸入云的山顶,心中不禁涌现出几分忐忑与期待。峰顶那似乎随时可以触碰到的云彩,让我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些许怀疑。而那笔直又陡峭的石级,以及旁边铁链的存在,更让我感到一阵紧张,仿佛这座山峰在向我发出挑战。
就在我犹豫的时候,耳边突然传来一个温和的声音:“小朋友,你也来攀登天都峰吗?”我转过身,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脸上挂着和蔼的微笑。他的年纪看起来比我爷爷还要大,我不禁抬头,好奇地问:“老爷爷,您也来爬这座山吗?”
老爷爷点点头,笑着回答:“没错,咱们一起加油吧!”我心里的紧张感瞬间减轻了一些,觉得有老爷爷这样的伙伴同行,仿佛多了一份力量。
于是,我们便开始了攀登之旅。我努力向上爬,手脚并用,像小猴子一样灵活地攀着铁链,沿着陡峭的石级一步一步向上走。尽管路途艰辛,但我仿佛变得更加有劲儿,只想不停向前,去征服这座高峰。
经过一段时间的艰难爬行,我、老爷爷和爸爸终于攀上了天都峰的顶端。当我们站在峰顶俯瞰大地时,心中无比激动。在那壮丽的景色前,爸爸为我和老爷爷合影留念,记录下这美好的时刻。老爷爷甚至拉了拉我的小辫子,满脸感激地说道:“小朋友,谢谢你!要不是你的勇气激励着我,我恐怕无法克服心中的恐惧!今天,终于登上来了!”(https://www.daowen.com)
我羞涩地回应:“不,老爷爷,您的坚持让我感受到勇气,是您也在努力,所以我才能继续往上爬!我应该感谢您!”听了我们的对话,爸爸忍不住哈哈大笑:“你们这对老小搭档真是有趣,彼此都能从对方身上获取力量呢!”
这一刻,我深刻体会到,无论年龄大小,勇气和坚持都是人们相互激励的重要源泉。谁说年纪大的不能再攀山?谁又说小孩子不能给予大人勇气?心中的那份感动与收获,让我明白了友谊的珍贵与力量。
爬天都峰的经历成为了我心中难以磨灭的记忆,也教会了我面对困难时要勇敢与积极。人生的旅程虽然艰难,但有朋友,有家人同行,我们总能一同抵达那绝佳的风景,分享喜悦与成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