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进行了一堂《奶奶的白发》的语文课,结束后,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感受——既有遗憾,也有兴奋,还有深深的感动。在这次课堂教学中,我逐渐意识到自己在课堂上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既有自己意识到的问题,也有未曾察觉的不足之处。
这篇课文描写了奶奶与孙子之间的一段温馨对话,深刻地展现了两代人之间的亲情与联结。教学目标不仅是让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更重要的是通过朗读让他们感受到老一辈对我们的付出与辛勤,学会尊重长辈,并认识到我们不应让他们过于操心。
课堂的难点在于理解奶奶的一句经典台词:“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情感,教参中特别指出要让学生在生动的朗读中积累语感,增强情感体验。因此,引导学生感情充沛地朗读课文,学习反角色朗读,是本课的关键所在。
教师的引导在课堂中至关重要。这是一年级的孩子,他们的生活经历有限,仅仅抛出一个问题往往无法引发丰富的联想。因此,我意识到需要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来引导学生,帮助他们表达心中真实的感受。
在课堂互动中,我意识到自己显得不够自信,过于急于给学生总结答案,导致他们发言的机会变少。当一位学生提到“雪白雪白是比雪还要白”时,我本可以更好地引导他们,让他们闭上眼睛想象更为生动的场景,但我却未能很好把握这个宝贵的教学资源。(https://www.daowen.com)
此外,我考虑到可以通过角色表演的方式来增强课文的表现力,但在具体实施时,我的引导仍显不足。例如,在让学生朗读奶奶的台词时,他们的表情和语气显得稍显生硬。课堂上有一位女生读得非常出色,无论是表情,还是语调都恰到好处。我应该将她请到前面示范朗读,引导其他同学模仿,不仅模仿她的语气,还要学习她的表情和动作,帮助大家在朗读方法上得到更好的提升。
虽然列举了多种朗读形式,但我没有很好地交替运用,导致孩子们的兴趣减弱。我还忽视了文本的完整性与可扩展性。如果能够充分利用文中的插图,不仅可以实现图文结合,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真正做到活化课文语言,学生的表达能力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这一堂课的40分钟让我收获颇丰。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是一个挑战,而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则是更高的要求。我希望我的课堂能为语文教学注入更多生机与乐趣,让孩子们在学习中获得快乐与充实。为此,我将持续努力,积极学习,不断进步,以期给学生创造更加精彩的学习体验。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奶奶的白发》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的前两段。
2. 学会并理解本课10个生字及其构成的词汇,认识新偏旁。
3. 理解课文中长辈为我们成长所付出的艰辛,培养尊重和关心长辈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多种形式的阅读使学生感悟课文语言,内化其含义。
2. 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对话及其情感。
3. 正确书写生字,认识偏旁,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教学准备
1. 课文的录音磁带。
2. 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教师提问,激发学生对“奶奶”的情感,引入课题。老师引导学生齐声叫“奶奶”,营造亲切的氛围。
2. 展示奶奶头像,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二)初次感知
1. 教师配乐朗读课文,鼓励学生在听后提问,培养学生的好奇心。(https://www.daowen.com)
2. 学生开始积极提问,老师做适当的小结,鼓励发散思维。
(三)深入讨论
1. 通过多种阅读形式,鼓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首段,感受“好奇”的情感,开展表演活动,让学生形象地理解这个词。
2. 朗读第二段并探讨奶奶的话,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背后的含义。
(四)构建故事
1. 鼓励学生以自己的理解描述《奶奶的白发》的故事,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2. 通过与生字的相关性,比如“指”、“半”、“给”,让学生扩展词汇与词义。
(五)写字练习
1. 通过展示、生字读音和口头扩词,学习生字的书写。实践书写,展示书写技巧,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正确的书写习惯。
(六)情感体验
1. 在阅读中感受文本情感,深入理解奶奶的辛苦与无私的爱。
2. 通过讨论,观察学生对奶奶的关心与爱抚,鼓励提升与长辈之间的亲密关系。
(七)总结
1. 教师总结,通过朗读和讨论,让学生明白尊重与关心长辈的重要性。
2. 带领学生思考他们能为奶奶做些什么,以及如何表达对奶奶的爱与感恩。
教学反思
本次课的设计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语言之美的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提问充分展现了他们的好奇心,并激发了对奶奶无私奉献的理解。课文的朗读、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等多样化形式,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深入感悟文本的核心思想。未来的教学中,仍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情感发展,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情感与知识的双重探讨中成长。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认读并掌握9个生字,并会写“怎”、“玩”和“会”三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
- 正确朗读课文,能够体现出课文的感情。
三、教学难点
- 生字的认读和书写。
四、教法学法
- 采用讲授法,结合游戏和互动环节,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五、教学准备
- 制作PPT课件,准备生字卡片,准备相关的游戏道具。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导入激发兴趣:
- 师:同学们,谁有自己的奶奶?你们都喜欢自己的奶奶吗?奶奶对你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 随着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分享与奶奶的美好回忆,激发他们的情感。
2. 揭示课题:
-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奶奶的白发》。这篇课文里的奶奶,和你们的奶奶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 分析课题的读音与重音,特别强调“奶”和“的”的轻声,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读音。
(二)初读课文
1. 出示读书要求: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 正确读出每个字的音。
- 读出句子的流畅性。
- 发现不懂的地方及时记录。
- 标注自然段及主要人物。
2. 生字学习:(https://www.daowen.com)
- 出示生字列表,包括:指、半、给、怎、吗、玩、抬、让、会、发、吭、傻、跟、望、操、抚。
- 师:我们一个个来读这些生字,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组合词。
- 游戏环节中,利用“开火车”、 “摘苹果”、“青蛙蹦蹦跳”等多种方式强化学生对生字的记忆。
(三)齐读课文
- 师:大家读得真棒!现在,我有几个问题想要你们思考:
1. 课文中是“我”和奶奶之间的对话吗?
2. 请用“____”标出奶奶的台词,用“‘我’”标出“我”的台词。
- 在学生的讨论与回答中,进一步引导他们理解课文情感。
(四)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 复习生字的读音:
- 通过生字卡片帮助学生相互读,巩固生字的发音。
2. 新偏旁教学:
- 分析常见偏旁及其含义,如“心”字底出现在“惭”里的意义引导。
3. 交流识字方法:
- 鼓励学生分享记忆生字的方法,利用顺口溜帮助记忆,如“乍得心碎”等。
4. 书写指导:
- 师范写生字,并指导学生进行描红和临写,巡视学生的写字情况,给予实时反馈。
(五)布置作业
- 作业内容:回家后,要求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力求读得正确流利,并简要写出自己与奶奶之间的小故事。
七、板书设计
```
11 奶奶的白发
“我”
奶奶
```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奶奶的白发》的整体理解有所提升,生字的学习活动也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在生字教学中,可以尝试更多样的识字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同时,对课文的情感理解和人物的刻画也要多加引导,增强学生的感情共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