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探索颐和园的廊与画:如何撰写教案

探索颐和园的廊与画:如何撰写教案(3篇)

更新时间:2025-10-15 教案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为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A版《颐和园的廊与画》提供详细教案,旨在帮助教师引导学生探索廊和画的艺术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理解。
第1篇:探索颐和园的廊与画:如何撰写教案
拓展

教学主题:探索颐和园的建筑艺术之美

教学目标:

1. 深入了解颐和园长廊的独特魅力,感受传统建筑文化之精湛,增强文化自信。

2. 通过朗读和讨论,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更加丰富的表达方式。

3. 通过观察和绘画,帮助学生将文字转化为视觉图像,激发创造力。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再接着学习第12课的内容。(在黑板上写下课题)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颐和园的长廊有多么特别,这次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它的建筑特点,感受这片文化瑰宝的魅力。(强调“廊”字的意义)

二、整体理解

1. 请大家翻开课文的第2自然段,找出形容长廊特点的一个关键词,并在下面做个标记。谁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发现?(学生回答:“精美”)

2. 现在请快速默读第2到第5自然段,思考一下:长廊的精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 大家找到了三个方面,师板书并解释:“造型、位置、结构”中“绝”的意思是指达到顶尖的水平。

4. 总结:从整体到细节,课文通过这三个方面详细描述了长廊的精美之处,使用的是一种常用的结构方式,叫做总分结构。接下来我们逐步分析这些特点。

三、学习“造型的精绝”

1. 请大家自由阅读第2自然段,读完后觉得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

2. 例如:这个长廊全长728米,相当于两条标准足球场的长度。

3. 运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描述“造型绝”的特点,帮助加深理解。

四、探讨“位置的精绝”

1. 请指名同学朗读,并讨论:颐和园长廊的位子有何特殊之处?

2. 学生回答时,教师进行简要的画示范,指出:

- 向北面是万寿山(https://www.daowen.com)

- 向南面是昆明湖

3. 这样的地理位置让长廊的气候得以调节,四季皆宜,令人身心舒畅。

4. 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以优美的语调 reread 相关句子,提高语言表达的韵律感。

5. 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昆明湖的美景,描述出湖面如镜的宁静与四周的景象。

6. 讨论不同季节在长廊两侧的不同景色,并分享想象。比如春天的花开,夏天的绿影等。

7. 总结:只要你认真观察,走在长廊上定能发现眼前的美丽!

五、学习“结构的精绝”

1. 现在大家一起来详细研究长廊的“结构绝”哪里令人赞叹。请听我朗读,同时找到让你惊叹的一句话。

2. 学生分享后进行汇总,讨论其中“竟”的意外感受以及“精湛技艺”的理解。

3. 让学生了解到,长廊的绝妙构造源自古代工匠的智慧,以及为他们所创造的骄傲。

4.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中关于长廊与环境的句子,帮助他们体验阅读的情感。

5. 长廊不仅结构独特,还是颐和园整个设计中的重点。引导学生轻声阅读相关段落,理解长廊的重要性。

六、课程总结

课堂上的讨论和学习是多么充实而有趣!我们通过分析长廊的独特造型、位置以及构造,深刻理解了其魅力所在。希望你们把所学的知识分享给家人和朋友们,让更多人了解这片文化遗产的美!(课程结束,下一节课见!)

板书设计:

颐和园的建筑之美

- 三绝

- 造型独特

- 位置优越

- 结构精妙

第2篇:探索颐和园的廊与画:如何撰写教案
拓展

标题:探索颐和园的美丽长廊与艺术

教学目标:

1. 通过生动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体验颐和园的自然与人文之美。

2. 通过上下文线索,学生能理解相关词汇的深意,掌握文章主题,并深入了解长廊的建筑艺术与绘画价值。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到长廊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长廊建筑的艺术价值,并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瑰宝的热爱。

教学准备:

准备关于颐和园长廊的多媒体资料和丰富的视觉教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https://www.daowen.com)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开启一个神秘的旅程。想象一下,来自外国的小朋友杰克,正想来中国游览颐和园,他对这座美丽的园林充满好奇,期待我们为他解答关于长廊与画的秘密。那么,大家准备好了吗?

二、第一部分学习

杰克提了一个问题:颐和园的长廊向我们展示了什么?同学们,快来一起阅读文章,分享你的发现。接下来,老师会给你们展示一段重要的文字,这里是中心句。(师生互动,板书“总”)接下来,我们要探讨长廊的归属与它的独特之处到底在哪里?

三、第二部分学习

我们来一起探讨长廊的结构特色。阅读文章的2-5段,找出描述建筑艺术的精美句子。通过分析,我们讨论:长廊的设计灵感从何而来,为什么选择了“倒挂的蝙蝠”作为象征?(结合图片)这个设计不仅美观,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寓意。

接下来,我们要讨论长廊位置的巧妙之处。它依靠万寿山、临近昆明湖,气候宜人。这种“依山傍水”的布局,给人冬暖夏凉的自然享受,为何这会被称为建筑美学的典范?让我们共同探索其中的奥妙。

四、学习长廊的艺术

杰克十分期待了解长廊的绘画艺术。请大家自读6-8段,重点找出关于长廊画作数量与类型的描述。通过自主交流,我们可以发现长廊的绘画艺术背后的故事,以及乾隆皇帝微服私访的动人情景,如何体现出他对江南风光的眷恋。

五、总结与延伸

我们的课堂将通过短片进一步加深对长廊的认识。你们觉得这与课程主题有什么共鸣?课堂结束前,请同学们扮演小导游,向父母或朋友介绍你们心中的颐和园。也鼓励大家用这种写景的方式,回忆和记录你们熟悉的美丽景象,提升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

今天的课程,让我们感受到了颐和园长廊的独特魅力与美好寓意。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继续探索这段文化之旅!

第3篇:探索颐和园的廊与画:如何撰写教案
拓展

标题:探索文化的魅力——小学三年级《颐和园的廊与画》教学设计

内容: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情感,提升他们的朗读能力。

2. 理解颐和园长廊及其绘画艺术的独特之处,激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识别并理解课文中的核心句子,以抓住长廊建筑和绘画艺术的精髓。

教学准备:

准备多媒体幻灯片和相关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1. 教师展示精美的颐和园图片,为课程营造氛围。

2. 在黑板上书写课题,学生跟随书写,增强记忆。

3. 通过动画“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片段,复习相关生字与词汇。

二、探究学习,深入理解

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第一段,讨论他们的理解与感受。(https://www.daowen.com)

2. 指导学生以自豪的语气朗读,体验文字的情感。

3. 解释第一段为全文的引导段,帮助学生抓住文章脉络。

4. 学生快速通读课文,初步感受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魅力。

5. 结合图片深入分析长廊的建筑特征。

6. 强调并理解文中提到的“长廊三绝”。

7. 引导学生思考长廊的中轴线特征及其文化内涵。

8. 帮助学生识别过渡句,提高段落间的逻辑理解。

9. 通过小组合作探索6—8段,深入理解绘画艺术的风格特征。

10. 开展学生汇报,促进理解分享。

11. 研读文章最后一段,总结全文。

三、思维拓展

1. 提出思考题:在感受长廊的奇特与画作的精美时,你想到的画家是谁?你会对他表达怎样的敬意或感激?

2. 引导学生进行简短写作,记录他们的思考和情感,从而提升写作能力。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堂课,学生不仅了解了颐和园的长廊和绘画艺术,还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自豪感。这种文化的探索将激励他们继续关注祖国的历史与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