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如何设计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扬州茶馆优秀教学方案

如何设计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扬州茶馆优秀教学方案(3篇)

更新时间:2025-10-15 教案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针对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扬州茶馆》进行深入分析,提供了一份详细的优秀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这部经典文学作品。
第1篇:如何设计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扬州茶馆优秀教学方案
拓展

新标题:探寻扬州的美食文化——小学四年级《扬州茶馆》教案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文中所蕴含的饮食文化。

2. 培养学生复述能力,能详尽描述“烫干丝”的制作流程。

3. 了解并欣赏扬州小吃的多样性及其独特风味。

教学重点:

了解扬州小吃的种类及其各自的特色和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烫干丝”的复述技巧。

教学准备:

1. 课前布置学生自我观察制作简易小吃的过程。

2. 教具:自制课件,包含扬州小吃的图片和制作视频。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讨论,激发兴趣

1. 通过提问引入话题:

“小朋友们,听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吗?知道‘广陵’指的是什么地方吗?没错,就是扬州。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这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城市及其闻名的小吃文化。”

教师在黑板上书写课题:扬州茶馆与小吃的美味故事)

2. 引导思考:

“扬州茶馆里有哪些美好的美食呢?它们是如何制作的?今天我们就要深入课文,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探寻。”

二、初步阅读,整体把握

1. 自主阅读课文。

- “请大家仔细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提到的几种扬州小吃,并尤其注意‘烫干丝’的制作流程。”(https://www.daowen.com)

2. 小组分享,交流反馈。

- 在黑板上记录下学生发现的小吃,包括:零碎小吃、烫干丝、小笼点心。

三、深入阅读,体会理解

1. 选择性朗读,想象场景。

- “一位同学朗读首节,其他同学闭上眼,试图在脑海中复现茶馆的热闹、气味与情景。”

2. 组织讨论:

- “想象中的扬州茶馆,你看到了什么美妙的美食?你有没有尝过的?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的?”

- “文中提到的‘零碎的’指的是什么呢?”

3. 探索“烫干丝”的制作过程。

- “请大家轻声再读第二节,找出制作‘烫干丝’过程中用到的动词,并在小组中分享讨论。”

4. 小组复述练习。

- “不看书,尝试用刚才找到的动词复述‘烫干丝’的做法。然后分享你在家观察的炒鸡蛋过程。”

5. 阅读课文第三节,讨论小笼点心。

- “课文是如何描绘小笼点心的?它们的制作特点是什么?”

四、总结升华,朗读体验

1. 总结学习收获:

-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扬州的传统小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尝过这些美食,你们觉得扬州小吃的魅力在哪里呢?” (引导学生讨论其独特的风味与精致的制作)

2. 全班分组,齐朗读课文,感受语言魅力。

五、拓展延伸

- “美食多如繁星,除了扬州,还有哪些地方的名小吃呢?你最喜欢哪个?请分享给大家。”

六、布置作业

1. 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熟悉其读音和书写。

2. 练习课文朗读,争取在家人面前流利地读出来,分享扬州小吃的故事。

第2篇:如何设计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扬州茶馆优秀教学方案
拓展

标题:探索扬州茶馆的独特韵味——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流利阅读课文,体会作者在描写时所使用的生动形象的词汇。

2. 学习默读并复述“烫干丝”的制作流程。

3. 认识扬州茶馆的特色,领略喝茶的平民趣味,并鼓励学生探索更丰富的中国小吃文化。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并体会作者在用词上的精确性,进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准确复述“烫干丝”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 课题引入

1. 板书:茶馆

2. 交流互动:同学们,有没有去过茶馆?你们吃过哪些美味的茶点?

3. 板书:扬州

4. 教师简述:扬州,作为历史悠久的名城,因其独特的茶馆文化而闻名。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扬州,领略那茶馆中的风情。(https://www.daowen.com)

5. 齊读课题,共同感受本文的主题。

二. 介绍作者(利用多媒体展示朱自清的生平和成就)

三. 自主阅读,思考理解

1. 自由阅读课文并思考:什么是扬州茶馆最具吸引力的特色?

板书:多样化的美食选择

2. 再次阅读,列举文中提到的扬州茶馆的特色茶食名称。

3. 开展交流:在众多特色茶食中,哪些是你们最感兴趣的?

4. 鼓励学生准备与分享,增进对扬州茶食的了解。

四. 语言实践与文化拓展

1. 班级成员来自不同省份,邀请来自各地的同学介绍地方特色小吃,激发对家乡美食的热爱。

2. 学生之间分享中国著名小点心,鼓励他们介绍自己喜欢的特色美食,增进对中华饮食文化的认识。

总结:

本节课通过扬州茶馆的学习,不仅让学生体会了文学之美,也激发了他们对中华美食及地方文化的探索欲望。

第3篇:如何设计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扬州茶馆优秀教学方案
拓展

标题:探索扬州茶馆的文化之旅:四年级语文教案改编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自主识别生字新词,并在此基础上积累和运用相关的词语。

2. 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此深入理解中国传统饮茶习惯及其文化。

3. 鼓励学生通过复述练习,清晰地描述“烫干丝”的制作过程和特点。

重点与难点:

1. 学生在朗读课文时能准确把握语调,深入理解扬州茶馆的文化背景。

2. 复述能力的提升,能够清晰表达“烫干丝”的制作步骤。

教学过程:

一、揭示主题,介绍作者

1. 在黑板上书写“茶馆”,并引导学生组合词语。

2. 询问“馆”字的含义,介绍本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茶馆。

3. 讨论“茶馆”的象征意义,以及南北方茶馆的文化差异,聚焦扬州这座历史名城。

4. 介绍扬州及其名胜,如瘦西湖,带领学生走进扬州的茶馆文化。

5. 引入作者朱自清的生平,讲述其与扬州的情缘,以及这篇文章的背景与历史。

二、初步阅读,整体把握(https://www.daowen.com)

1.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抽查生字和新词的掌握。

2. 理解课文的结构,识别文中关于扬州茶馆的核心句子。

3. 通过讨论和朗读,加深对茶馆景象的理解,感受文中描述的生动之处。

三、深入理解,分享体验

1. 引导学生思考扬州茶馆的食品种类,圈出文中提到的各种美食。

2. 通过小组讨论,逐步梳理出“零碎茶点”、“特色茶点”、“小笼点心”等类别。

3. 学生口述自己喜爱的茶点,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4. 进一步品读课文,感受不同茶点的细腻之处,并练习朗读,突出对食物的热爱。

5. 解析文中“烫干丝”的独特之处,讨论其制作过程的精细与快速,强调其在茶馆中的重要性。

6. 复述“烫干丝”的步骤,提升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

四、总结与拓展

1. 探讨扬州茶馆为何会吸引众多顾客,引导思考其在当地社交生活中的独特角色。

2. 总结朱自清对扬州茶馆的热爱,背后更深层次的情感联系,以及茶馆文化如何在历史变迁中仍然熠熠生辉。

通过本次课程,学生不仅学习到生动的语言表达与各种美食文化,还能更深刻地理解扬州茶馆这座文化殿堂给人带来的温暖与惬意。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在这次探索中感受到茶馆文化的魅力,并将这份文化传承下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