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如何备课在学校的最后一天教案

如何备课在学校的最后一天教案(3篇)

更新时间:2025-10-15 教案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提供了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在学校的最后一天》的教案范文,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安排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情感与思考。
第1篇:如何备课在学校的最后一天教案
拓展

教学构想:小学六年级语文《在学校的最后一天》

教学目标:

1. 学习并理解新词汇,特别是“唾”的字形和“喱”的读音。此外,通过资料环节增进对蜥蜴等小动物的认知。

2. 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的理解,体会老师与学生之间深厚的情感与不舍。

3.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让他们能够自信流畅地表达文章内容。

4. 通过写作练习,激励学生倾诉对母校、教师同学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点:

在深度解析文本时,引导学生感知师生间含蓄而强烈的情感。

教学难点:

鼓励学生用笔将内心情感倾诉出来,表述对母校和老师的感激与怀念。

教学准备:

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引导学生朗读关于离别的古诗,营造情感氛围。

2. 提问:随着小学毕业的临近,你们想在最后一天做些什么?

3. 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

4. 介绍今天的课文作者,意大利作家乔万尼·莫斯卡,揭示他与学生在学校最后一天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https://www.daowen.com)

1. 提示学生注意发音和句子的流畅性,同时思考文章所叙述的主要事件。

2. 自由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3. 检查阅读情况。熟悉人名和生词,特别强调“唾”的书写和“喱”的读音。

4. 讨论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深入探索

1. 快速默读,思考“我”的学生是怎样的一群人。

2. 组织学生讨论他们对学生性格的看法。

3. 通过相关语句,分析学生的性格特征,并进行小组讨论。

4. 分享讨论结果,继续探索学生在最后一天的表现。

5. 通过对马蒂尼里、奇奥蒂尼和斯巴多尼等角色的感情分析,体验他们如何表示不舍。

6. 借助课件了解蜥蜴,指导如何传达情感。

7. 通过特定句子的引导阅读,感受师生间的深情厚谊,并总结出文中的核心情感。

8. 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师生的不舍之情,深入探讨音乐与情感的关系。

9. 组织全班齐读,探索学生对老师的情感表达。

10. 引导学生发现老师对学生的感情是如何隐而未显的,掌握间接抒情的方式。

四、总结归纳

本节课中,我们感受到了学生们在最后一天与老师的依依惜别。强烈的情感在他们的举动中展现出来,留在我们心中的,不仅仅是师生间的一纸情感,更是一份深埋于心的无私与牵挂。这样纯真的关系,如同水中的月影,留下无尽的思念与感动。

第2篇:如何备课在学校的最后一天教案
拓展

教学活动设计:小学六年级语文《告别的时刻》

---

教材分析:

本课文通过一位老师学生毕业前夕的角度,描绘了他们和学生之间的深厚情感与即将离别的惆怅。这种叙述不仅展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还让读者感受到成长的转瞬即逝和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教学目标:

1. 识记新词,理解“搬弄是非”的意思,并熟悉多音字“系、臊、没”。

2. 揭示文章主旨,能够分段并概括主要段意。

3. 学会通过上下文分析,体会师生之间温暖的情谊和依依不舍的情感。

4. 初步理解侧面烘托的技巧,识别文本中暗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角色言谈及动作,深入探讨人物内心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教师对学生情感表达的含义,以及学生如何通过言语行动传达他们对老师的热爱。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与多音字卡片,课文内容的PPT展示。

---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

1. 提问:大家即将在小学毕业,未来的道路在等着你们。你们想象中的小学最后一天会是什么样子?

2. 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

3. 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意大利作家乔万尼·莫斯卡的故事,看看他和他的学生们在最后一天是如何相处的。我们来看课题和作者。

二、课文学习前的准备

1. 展示生词并纠正发音,逐一解释含义。

- 瞌睡、玳瑁、搬弄是非、系、害臊、没收等。

2. 讨论:这篇文章的内容是什么?利用提示,明确时间、地点及主要人物。

3. 鼓励学生分段,集体讨论段意总结:

- 第一部分:老师与学生即将分别的情感。

- 第二部分:告别时的情景。

- 第三部分:学生离去后,老师的感受。

三、深入课文(https://www.daowen.com)

1. 浏览课文,思考学生的性格特征。

2. 学生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学习从文本中找到支持论点的句子。

3. 针对具有代表性的学生角色进行详细分析,引导学生发现文本中对马蒂尼里等角色的生动描绘。例如:

- 描述他通过自己的方式向老师表达离别的不舍。

4. 学生继续讨论其他同学的表现,分析他们在告别时展现出的情感和执着。

四、情感体会

1. 探讨老师对待这些性格各异的学生的态度,理解老师在面对离别时的复杂情感。

2. 收集学生对于老师话语的感受,体会其中的关爱与不舍。

五、回顾与反思

1. 整体回顾这一群体与老师之间的深厚情感。在告别的现场,学生们想对美好的记忆说些什么?

2. 师生虽有分别,但他们心中永存这份情谊。激励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继续保持这份珍贵的回忆。

作业设计:

1.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和词汇。

2. 写一篇短文,回忆自己与老师、同学之间美好的瞬间,以及这份师生情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

---

板书设计:

《告别的时刻》

- 学生们

- 调皮捣蛋

- 学习态度多样

- 依依不舍

- 深情的告别

- 老师

- 严厉的关爱

- 温柔的祝福

- 永恒的记忆

---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文本内容,更能够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这将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注入重要的情感基因。

第3篇:如何备课在学校的最后一天教案
拓展

新标题:小学六年级语文《在学校的最后一天》教学方案探讨

教学目标:

1. 掌握并理解“离别、眼泪、挥手、难忘、感慨、怀念、鼓励”等词语的含义及其使用场景。

2. 认识到文章的独特写作风格,并尝试在日常写作中融入类似技巧。

3. 能够流畅且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细读课文,领悟文章中蕴含的深情离别。

教学难点:

理解通过细腻描写展现情感的写作技巧及其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回忆学生自己的离别经历,引导学生思考在学校的最后一天的感受,并在黑板上写下“在学校的最后一天”的主题。

二、介绍学习目标

1. 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和生字。

2. 理清课文思路,把握核心内容。

三、检查预习情况

1. 回顾课文内容。

2. 检查生字和词语的理解情况。

3. 对问题进行集中解决。

四、初读课文

1. 指导学生整体朗读课文,感受文章情感。

2. 问学生:本文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五、课堂总结(https://www.daowen.com)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师生情的珍贵。

第二课时

一、深入阅读课文,提出新问题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引导他们关注人物的情感变化。

二、通读课文,明确任务

1. 找出文中提到的所有人物及他们的特点。

2. 讨论作者选择了哪几位学生,为什么要选择他们作为描写对象,这样的选择对展现教师的情感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三、感情赏析

1.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挥洒情感。

2. 重点分析文本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情感表达:

- 老师的叮嘱与关爱在语言和动作中如何表现。

- 学生对老师的依依不舍情感通过哪些词语得以传达。

四、写作风格解析

1. 分析文章采用了何种叙述方式,如何通过时间顺序和插叙构建情节。

五、写作练习与分享

1. 让学生尝试写出自己在学校的最后一天的感受,可以围绕身边同学或老师展开。

2. 分组交流彼此的想法与写作,教师适时给予指导。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学生对“在学校的最后一天”的情感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时掌握了运用课堂上学习到的词汇及写作手法的技能。

板书设计:

主题:在学校的最后一天

情感表达:离别的感伤,师生情深的回忆

学生印象:难忘的瞬间,彼此祝福与期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