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流畅且富有韵味的阅读能力,感受古文的独特魅力。
2.通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
3.激发学生对古人追求完美、严谨治学精神的敬仰并从中获取启示。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体会古人严谨字句背后的匠心精神。
[教学准备]
查阅关于欧阳修的创作背景及相关资料,了解古文写作的特点和技巧。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导言:同学们,在了解了王安石和贾岛潜心推敲的故事后,我们还要认识一位在文学上同样追求卓越的巨匠。他就是欧阳修,他的作品不仅体现了他高超的写作技巧,更展现了他对语言的极致追求。今天我们一起探索《欧阳修的精细工艺》这篇短文。
1.请同学们翻开书,轻声朗读,注意发音和语气。
2.指导学生在读文时注意节奏和停顿,领会古文的音韵之美。
3.有没有同学收集关于这一作品的资料,分享一下你的发现。
4.文章的主旨是什么?大家讨论一下。
5.请结合注释和字典,理解文章中的重要信息。(https://www.daowen.com)
6.小组内部进行交流和讨论。
二、深入理解课文内涵
体会欧阳修追求完美的精神。
1.各组汇报讨论的结果,班级一起交流每个句子的含义。
2.从“凡数十字”到“五字而已”的结构修改,大家有什么想法?
引导学生思考:原文本可能写了哪些内容来描述“滁州四面都有山”,而后又是如何精简的。
这样精简的意义和好处在哪里?
三、总结全文
1.你们读完后有什么感受和启示呢?
2.结合《贾岛推敲》《荆公改字》和《欧阳定稿》,大家讨论:修改文章的技巧和原则是什么?
让学生明白积极认真、精益求精的态度是修改的根本,强调在修改中要关注字、词、句、段和标点的细致考量。
四、拓展与实践
1.请同学们修改下面这段话,然后分享你的修改理由。
原句:国庆节时,公园里的人很多,简直像水泄不通。
2.可修改为:国庆期间,公园里人潮涌动,熙熙攘攘。
让学生通过实践体会,语言的简洁能够更准确地传达信息,增强表达的效果与魅力。
通过本次课,希望同学们能够领悟古文的美丽与深邃,也能在今后的写作中受益匪浅。
教学目标:
1. 掌握基础的文言文阅读技巧,体会其语言特色。
2.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探索欧阳修在文学创作中的实践和探索。
教学重点:
1. 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准确理解其核心思想。
2.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古人对文艺创作的严谨态度和理念。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了解欧阳修
首先,介绍欧阳修的历史背景和成就,使学生对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有初步认识。欧阳修(1007―1072)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曾因坚持自己的观点而遭贬。他提倡文风简洁明了,反对华丽的修辞,致力于为后来的古文运动做出重要贡献。今天的课我们将学习他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一些故事,特别是他在文章修改上的严谨态度。
二、朗读与讨论(https://www.daowen.com)
2. 在朗读中引导学生进行断句练习:
- 例如“欧公的文笔,经过修改更趋完美。”请思考如何断句并在小组内交流。
3. 组织全班进行朗读汇报,指名学生朗读,增加课堂互动。
三、理解古文含义
1. 通过注释和上下文提示,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古文的意思。
2.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通过讨论深化理解。
四、拓展讨论
就欧阳修的修改过程展开讨论,思考他的修改背后的意义。提问学生:欧阳修的初稿和修改后的版本反映了他怎样的态度?这种态度对我们今天的学习有什么启发?
五、作业安排
1. 请学生在课后反复朗读课文,加深记忆。
2. 临摹课文注释,帮助理解古文用词和句式。
通过本次课程,希望学生不仅能理解欧阳修的个体经历,更能领悟到追求卓越、对待创作严谨的精神,这将对他们未来的学习与成长有积极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古文,体会其中的古典韵味。
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分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自主领悟课文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阅读和讨论中,感受古人追求完美和细致推敲的精神,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古文的韵味,并结合注释深入理解文章。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古人如何体现精益求精的态度以及其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
【教法】
运用朗读技巧指导、多媒体展示、情境创设、讨论交流及课堂反馈方法。
【学法】
鼓励自主探究、感悟式朗读、批判性思考与实际演练等学习方式。
【教具】
多媒体课件,精选需要关注的古文句子和段落。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开始一段新的语文旅程,请看黑板上的课题。
2. 请大家齐声读出课题。
3. 针对这个课题,大家有没有什么思考或疑问?(允许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4. 现在,请将书翻到105页,准备进入我们的学习内容。
二、朗读与释疑
(一)初读
1. 请大家自主快速阅读课文,并努力读出古文的节奏。
2. 由一位同学为大家范读。
3. 教师进行适时指导,促使大家体会文章节奏,建议在停顿处划线。(https://www.daowen.com)
(二)试读
1. 现在请同学们齐声朗读,以把握文言文的韵律。
2. 让学生再次独立阅读,强调把握韵律。
3. 进行个别朗读,教师适时给予反馈。
(三)翻译与理解
1. 想想看,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差别,大家都是怎么理解的呢?(学生分享,教师重点总结翻译技巧)
2. 把握这些理解方法后,大家再回到文本,边读边思考,看看能体验到这些古文字的意义。
3. 学生分享自学收获,教师根据发言引导深入讨论。
(四)文白互读
1. 学生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文白对读,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2. 教师朗读白话文,学生朗读古文。
三、深入探讨
1. 关于“滁州四面有山”这句话,大家认为它用了多少个字呢?
2. 想象自己是古代的欧阳修,面临这个任务,你会如何描述四周的山呢?(鼓励学生想象并积极发言)
3. 大家分享的想法真是太精彩了,现在让我们看看欧阳修的初稿以及修改后的文本,讨论其中的优劣。
4. 通过对比,理解简洁表达的美,同时也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写作进行反思。
四、讨论与总结
1. 经过一系列的讨论和练习,大家认为怎样的表达更好呢?
2. 总结今天的学习,强调古人面对文章时的专注精神,鼓励学生在写作时也应用这种精神,不断修改和反思自己的作品。
五、板书设计
欧阳修的写作
经过数十字
→ 最终只用五字
→ 字斟句酌,求精求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