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无畏的军需处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并掌握新词“坨”和“啸”,理解和运用“雪地、凛冽、大风、突袭、无畏、崇高、精神、刻骨铭心”等词语。通过朗读课文,培养良好的语感,并能背诵文章的关键段落。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表情和动作理解其内心世界,把握文章的叙述结构,分析情节的发展,领会作品所传达的深厚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军需处长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励学生树立服务他人、勇于承担责任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细致的观察和讨论,深入理解人物情感以及文章的主旨。
课时时数:
两课时
教学准备:
1. 制作精美的课件,准备相关的音视频材料。
2. 布置学生课前预习,鼓励讨论和思考。
教学方法:
通过角色表演、讨论交流和感情朗读等多种方法,增强学生对人物和情节的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揭示课题:学生齐声朗读课题,教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引入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红军在恶劣天气下的艰辛行军,激发学生的思考。
3. 认读生字:教师带领学生认读生字,纠正发音。(https://www.daowen.com)
4. 精读课文:指定学生朗读课文,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5. 探讨主题:
- 讨论课文主要讲述的事件,分析文章的叙述顺序及其所传达的情感。
- 讨论将军的心理变化和军需处长无私的形象给人们带来的感动。
第二课时
1. 小组讨论:
-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疑问进行讨论,提出问题并进行整理。
- 各小组展示讨论结果,标识出共性问题,如将军的态度变化、红军面临的困境等。
2. 深入分析:
- 理解将军愤怒和震惊的心理,讨论死亡对军需处长和队伍的影响。
- 阅读并解读关于“丰碑”的段落,学生分享个人理解。
3. 总结升华:
- 充分讨论文章传达的精神,激励学生向军需处长学习,无畏无惧,勇于奉献。
- 大家齐读感人段落,感受文字的力量,深化情感的共鸣。
作业:
鼓励学生为“丰碑”创作一篇小作文,抒发自己对无畏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并在班级内分享交流。
---
本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品德情操,通过对主人公的深入分析,让学生感受到军需处长无私奉献的精神力量,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种崇高的品德。
标题:小学六年级语文《光辉的身影》课件
内容: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所传达的深刻情感,学习进行富有感情的朗读,掌握“英雄”的内涵。
2. 体会军需处长无私奉献和勇于担当的崇高品质,从中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掌握通过细节描写和情感渲染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第7自然段,通过军需处长在极端环境下的举动和表情,感受其牺牲精神,并探讨侧面描写的人物手法。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被暴风雪覆盖的军需处长”如何成为“一座不灭的丰碑”,以及其象征意义。
教具准备:
《风中的承诺》歌曲视频,图片、幻灯片、多媒体展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启发思考
1. 播放《风中的承诺》视频,引导学生沉浸于音乐中。
2. 请学生分享这首歌所反映的历史背景,讨论歌曲中所提及的“灾难”与“坚持”的意义。
(这首歌围绕人们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无畏奋斗,展示的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缩影。)
3. 导入:在面对生命威胁时,哪些人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去拯救他人?这也正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军需处长,他的背后是无数动人的故事。
二、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军需处长的来历和故事背景。(https://www.daowen.com)
课文讲述的是红军在艰苦卓绝的长征途中,军需处长无私奉献,为战友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三、学习过程
1. 师:课文是如何展现红军在恶劣环境中艰苦奋斗的?请同学们带着感情朗读前两段,谈谈红军所遭遇的困难。
2. 问:这支队伍在战斗中如何表现出来?将军是如何以身作则,关心队员的?
3. 随后,学生们继续阅读,探讨军需处长在极端条件下的选择与牺牲。
4. (展示军需处长的形象图) 请同学们观察这位老战士的外貌和动作,结合第7自然段的描写,分享你的感受。
5. 请大家用敬意和感激的语气朗读这一段,感受文字的厚重。
6. 思考军需处长通过哪些细节展现了他的坚定与无畏?描述中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心理描绘?
7. 将军面对军需处长的反应是什么?阅读后,讨论其内心的挣扎与震撼。
8. 当将军明白军需处长的身份时,他的情感有何变化?这份礼仪与敬意体现怎样的价值观?
9. 再次以感情朗读第7自然段,感受军需处长留给我们的深刻印象。
总结与反思:
课文通过描绘军需处长的感人事迹,强调了无私奉献和无畏精神的重要性。这种精神就像一座丰碑,激励着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勇于担当,为他人付出。希望每位同学都能铭记军需处长的光辉形象,思考如何将这种精神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板书设计:
主题:光辉的身影
关键词:无私奉献、勇于担当、英雄精神
形象描绘:军需处长、将军的感悟
象征意义:丰碑、鼓舞人心的精神追求
标题:小学六年级语文《责任与奉献》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认读1个新字,能够书写2个相关字词。
2.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8自然段。
3. 理解故事的核心内容,分析文中情感的发展及表达方式,体会作品所传达的深刻思想。
4. 感悟故事中主人公无私奉献、克己为人的伟大品质,从中汲取积极的精神力量。
二、重点与难点
- 重点:感情朗读课文,分析故事情感的发展及表达顺序。
- 难点:深入理解作品在情感与思想上的深刻内涵,提升自我感召力。
三、教学流程
(一) 导入新课,情境创设
开场提问:在我们的课堂上,有谁能跟我分享一个勇敢人物的故事呢?(引导学生讨论军需处长这一角色)接着板书课题《责任与奉献》。今天,我们将继续探索这位英雄的故事,希望大家能从中获得启发。
(二) 深入文本,探析情感
1. 请同学们轮流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到第8自然段。
2. 简单默读,找出描绘主人公情感变化的关键词句。
3. 分组讨论这些句子,分享对人物情绪转变的理解。
4. 自由学习文中第9自然段,思考人物的内心挣扎与决策。(https://www.daowen.com)
5. 比较“冲动”与“冷静”带给人物心境的异同。
6. 集体练习朗读第8自然段,感受语句的情感起伏。
7. 讨论“疑惑”和“痛心”的细微差别。
(三) 感悟升华,品味内涵
1. 阅读第16自然段,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理解。
2. 理解“闪耀”一词的多重含义。
3. 探讨“责任”的本质,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4. 揭示“透明”的含义,分析主人公内心的美德。
5. 引导学生思考“他成为了一座光辉的丰碑”的深刻内涵。
6. 学习并回顾课文的总结段落。
(四) 课堂拓展,追思与致敬
1. 板书小结,提供学习要点。
2. 全班同学起立,向这一伟大人物致敬,鼓励表达敬意。
3. 鼓励反馈,课后为这座丰碑撰写感想或致敬词。
通过此次教学,希望同学们能够不仅体会到《责任与奉献》中的情感,还能在生活中践行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为身边的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