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长春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军需处长》教学方案
教学目的:
1. 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传达的深厚情感,理解文章所蕴含的“丰碑”象征及其意义。
2. 让学生领悟军需处长无私奉献的精神,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与社会担当。
3. 帮助学生掌握人物描写的写作技巧,学习如何通过细节展现人物性格。
教学重点:
深入分析课文中关于军需处长的描写,特别是第7自然段中其身处严寒的表现,并启发学生思考其为大局奉献的决心。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讨“被冰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如何化为“一座晶莹的丰碑”,并理解这种比喻的深刻内涵。
教具准备:
准备歌曲《再唱为了谁》的相关视频、幻灯片资料及多媒体教学工具。
教学流程:
一、导入阶段,激发兴趣
1. 向学生播放《再唱为了谁》的MV,鼓励他们欣赏并思考其背后的故事。
2. 讨论歌曲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联系2026年汶川大地震和2026年长江洪水的事件。
3. 通过提问,强调在灾难面前,谁愿意勇敢地走上前线,展示人民解放军的伟大精神。
二、课文阅读,了解背景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军需处长的身份及他所处的历史背景。
2. 引导学生认识这支艰苦拼搏的红军,以及他们在严峻环境下的挑战,激发对人物的关心和对困难的共情。
三、学习和分析(https://www.daowen.com)
1. 指导学生从文本中找出对恶劣环境的生动描述,讨论红军面临的多重考验。
2. 讨论军需处长的伟大举动及其背后的深意,强调将军身先士卒的精神。
3. 展示军需处长的形象,让学生用心体味第7自然段的描写,通过细节感受其内心的无私与坚定。
四、情感深化
1. 模拟军需处长的情景,请学生带着敬意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2. 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分析军需处长的心理状态和在极端情况下的选择,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这种奉献精神。
五、总结升华
1. 讨论将军在得知军需处长身份后情感的变化,感悟无私奉献的力量。
2. 引导学生思考军需处长这个形象对他们的激励和启示,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无私奉献的精神。
板书设计:
- 军需处长
- 奉献精神
- 身先士卒
- 无私无畏
- 将军的思索与角色
- 情感变化
- 责任与担当
通过本次教学,希望学生能够不仅理解《军需处长》的故事,更能够在生活中体现出关心他人、勇于奉献的精神。
标题:探索《军需处长》的教案创新方案
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并掌握2个新生字,进一步巩固字词基础。
2. 提升朗读技巧,能够进行带感情的朗读,特别是记忆并背诵第7自然段。
3. 理解故事大意,分析文章结构,了解情感如何推动故事的发展。
4. 深刻感受到军需处长无私奉献的精神,从中汲取正能量和教育。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学生能够用情感丰富的语调朗读课文,理解并分析文章情感发展的结构。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本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促使他们能从中获得启发。
三、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复习前一节课内容,提问:“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谁?”(军需处长)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这位英雄的印象,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
板书课题《军需处长》。
(二)细读课文,深入探讨
1. 选取课文第3自然段,指名朗读,聚焦于情感的表达。
2. 学生默读,寻找描绘将军神态的句子,并进行标注。
3. 各组分享自己找到的语句,谈论将军心情的波动及其含义。(https://www.daowen.com)
4. 自主阅读第8自然段,讨论将军的心理变化。
5. 比较“抽动”和“抖动”的不同,帮助学生理解情感的表现。
6. 指导朗读第7自然段,重点体会情感的层次和深度。
7. 讨论“愣了一下”和“愣住了”的情感差异,增强语感。
(三)探讨升华,感悟品德
1. 学习第13自然段,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激发思考。
2. 解析“晶莹”,引导学生理解这个词的情感含义。
3. 探讨“光亮”与内心的关系,让学生理解真正的品德。
4. 理解“透明”,揭示军需处长的内在美。
5. 引导学生思考将军成为“晶莹丰碑”的意义,鼓励他们对英雄品质的敬仰。
6. 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促使他们总结感悟。
(四)延续思考,崇高敬意
1. 板书总结课程要点,整理所学内容。
2. 全班起立,做出敬礼,向军需处长表达崇高的敬意。
3. 让学生课后为英雄撰写纪念文,增强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教学环节,我们不仅重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发展,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在学习中领悟担当、奉献的精神,以此升华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理解和掌握“掀”与“瞩”两个生字的意义与用法。
- 通过上下文学习词语“峥嵘岁月、层峦叠嶂、英雄气概、磨难考验、铜像伫立、艰苦卓绝、爱国奉献、丰碑般的精神”等的含义。
- 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能够流利背诵第九自然段的内容。
2. 过程与方法:
- 学会通过分析人物的表情和言语捕捉人物内心情感的方法,理解文章主旨与结构。
- 探讨文章中通过事件发展展现的人物情感及价值观,使学生能够把握情节的内在联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引导学生体会军需处长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伟大精神,从而激励他们树立崇高的价值理念。
教学重难点
- 重点在于通过人物的情感变化抓住文章的主旨。
- 难点在于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和文字背后的情感价值。
教学时数
- 两课时
教学准备
1. 制作多媒体课件。
2.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方法
将重点放在人物的心理及情感描写上,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课题:
- 学生齐声朗读标题,教师板书。
- 讨论:在恶劣的环境中,红军如何迎接挑战,感受将军的思虑与责任。
2. 课文展示:(https://www.daowen.com)
- 结合预习,学生分享个人的理解与感受。
- 一起认读生字。
3. 课文朗读:
- 按自然段分配,进行逐段朗读,教师及时纠正发音错误。
4. 思考
- 提问:文章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
- 理解文章结构:将军思考、军需处长的英勇事迹以及军队的进发。
第二课时
1. 小组讨论:
-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对课文的理解,记录各自的关键问题。
- 各组分享问题并进行分类。
2. 重点问题探讨:
- 将军的情感如何变化?
- 为什么说红军面临严峻考验?
- 军需处长为何能成为丰碑?
3. 深化理解:
- 深入分析将军的愤慨与敬仰,理解他对于军需处长牺牲的震撼。
- 结合词句,探讨丰碑的象征意义,感受文章的情感深度。
4. 总结与反思:
- 认同“丰碑”的精神不仅仅属于历史,更应在当代延续。
-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这种崇高精神应用于日常生活。
5. 作业:
- 以“丰碑”为主题撰写一篇感想,分享个人对忠诚与奉献的理解与感受。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文本的知识,还能在情感和价值观的层面上有所提高,将人物的崇高精神融入自我修养和学习生活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