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多媒体课件为教师创设视听历史情境

多媒体课件为教师创设视听历史情境

时间:2023-05-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多媒体课件把静止的课本内容用动态的丰富多彩的文字、地图、路线、声音等展现出来,学生的视觉神经和感官神经受到强烈的刺激,情绪达到兴奋状态。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人物的对话,更是给学生创设了一种鲜活的历史情境,让历史知识“活”了起来,唤起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巩固所学知识。

多媒体课件为教师创设视听历史情境

课件是教师教学思路的载体,是教师展示教学艺术的媒介,是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辅助手段,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课件日益成为课堂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如果教师的课件设计得思路清晰、风格独特、画面精美,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知识展示方式多样,蕴含多种教学资源,则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课件,力求运用得恰到好处,为历史课堂教学增光添彩。

课件的魅力,一是具有生动直观性。借助计算机软件,可以把反映历史面貌的图片、视频、图表、动画、大量的文字材料动态地展示出来,增强直观感受,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历史课的历史味更浓,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二是容量大,能够清晰地展现各类学习材料,动态地展示知识结构,可以承载大量知识和思想。三是软件功能日益增多,特别是交互式学习软件,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专注地学习探究。四是丰富教学内容,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便于引导学生变换视角考虑问题。

多媒体课件把静止的课本内容用动态的丰富多彩的文字、地图、路线、声音等展现出来,学生的视觉神经和感官神经受到强烈的刺激,情绪达到兴奋状态。在这种教学氛围中,教师介绍历史演进过程。如新航路的开辟,教师把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清晰、动态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此时,无声的字幕和教师有声的语言相结合,极大地渲染了航海家们的悲壮,更让学生感受到了大海航行的艰难。以此为情境设置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由被动听课为主动探究,真正体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的。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人物的对话,更是给学生创设了一种鲜活的历史情境,让历史知识“活”了起来,唤起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巩固所学知识。

心理学家赫瑞特拉的实验表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这说明人类获取信息主要来自视听。视听是学生获取和保持信息的主要途径。多媒体课件为教师创设视听历史情境,为教学信息以视听的方式展现给学生提供了条件,使历史“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置身于历史的氛围中,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学生在情理交融之中领悟道理,完成由情入理的深化。

课件为教师创设情境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新航路开辟对非洲的影响时,利用学生们的明星的崇拜心理,选取学生们非常熟悉和喜欢的NBA球星勒布朗·詹姆斯作为生活情境素材,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学生体会历史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乐趣。出示著名球星勒布朗·詹姆斯的照片,提出问题:他是什么种族的人?他的祖先最先生活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来到美洲?问题一提出,学生们立刻精神倍增,很自然地导出了对非洲的影响——罪恶的奴隶贸易。然后,讲解新航路开辟对非洲带来的灾难:(www.daowen.com)

哥伦布到达美洲的一个半世纪里面,因为疾病和屠杀,美洲印第安人减少了95%,造成了美洲劳动力的奇缺。于是欧洲殖民者开始从非洲贩卖黑奴。黑奴贩卖有一条著名的路线是三角航程,满载枪支等商品的贩奴船从欧洲各港口出发,航行到非洲海岸,用运来的货物在当地交换奴隶。他们把奴隶运到美洲,换取当地的原料和金银财宝,回到欧洲。三段航程大体共需6个月,奴隶贩子可以连做3次生意,获利100%至300%。15至19世纪,非洲丧失了上亿精壮人口……

奴隶贸易的动态形势图,再配以绘声绘色的讲解,学生们如身临其境,对奴隶贸易的残酷性,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注意力很集中,学习积极性很高,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像这样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既能铺砌台阶,化难为易,使学生既因境生疑,又可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作为台阶,入境释疑,从而在愉悦的气氛中唤起强烈的求知欲望,最终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