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保持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关乎国家战略

保持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关乎国家战略

时间:2023-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日本目前是1.3亿人口,近7400万亩耕地,人均不足0.6亩地。但日本的谷物自给率只有28%,按热值计算的农产品自给率是41%。这就需要始终保持足够的粮食生产能力。根据供求状况,年度之间的产量可以由市场和政府的调控手段来调节,但总的生产能力必须保持稳定并逐步提高,这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

保持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关乎国家战略

今后的二三十年中,我国有几个大的趋势不可能改变。一是总人口还要继续增加,虽然增加的速度会逐步降低,但人口的基数越来越大,每年增加的绝对量还会是相当大。二是人民的生活水平要不断提高,尤其是数量巨大的农民的生活在进入21世纪后会有一个质的变化。三是工业化、城镇化的步伐会加快,因此总体上耕地仍然是逐步减少的趋势。“人增、地减、消费水平提高”,这三个大趋势交织在一起,就会在今后二三十年中形成两对增和减的关系。一个是人口增加、耕地减少;再一个是人均消费食品的数量可能减少,但质量却要大大提高,实际上是需要有更多的粮食来转化和加工。因此,尽管当前存在粮食过剩的问题,但从中长期看,还是必须高度重视保护和提高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力。而粮食生产能力是必须有足够数量的耕地来作保障的。日本目前是1.3亿人口,近7400万亩耕地,人均不足0.6亩地。但日本的谷物自给率只有28%,按热值计算的农产品自给率是41%。按它进口的农产品总量计,相当于在国外占用了1.8亿亩耕地。它所消费的全部农产品,实际上需要2.54亿亩耕地来提供,人均需要近2亩地。而我们现在的人均耕地,即使按19.51亿亩计,也只有1.56亩。所以,从中长期看,说我们的粮食生产能力过剩、说耕地太多了,是不合实际的。只要基本耕地的数量保住了,农田基本建设的水平能不断提高,我们就始终把握着结构调整的主动权。粮食多了,可以调种别的作物;市场变化了,一旦有需求,调过来再种粮食就是了。因此,保护耕地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这两条,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我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将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因此一定要促使国民经济始终有必要的增长速度。这就决定,尽管当前宏观调控的重点是避免通货紧缩,但从中长期看,避免通货膨胀仍将是更为经常性的任务。从前几次出现通货膨胀的教训来看,农产品尤其是食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往往都是带动物价全面上涨的龙头。这是因为我国居民生活费开支中用于食品的比重还很高,1998年城镇居民为44.48%,农民为53.43%。因此,保持农产品尤其是食品价格的基本稳定,无论对人民生活还是对宏观经济的稳定,都至关重要。农业无论如何不能发生大的波折。这就需要始终保持足够的粮食生产能力。根据供求状况,年度之间的产量可以由市场和政府的调控手段来调节,但总的生产能力必须保持稳定并逐步提高,这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

【注释】
(www.daowen.com)

[1]本文原载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00年第9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