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优化特色小镇产业发展?

如何优化特色小镇产业发展?

时间:2023-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浙江的云栖小镇、信息港小镇、杭州临平的艺尚小镇、产业互联网小镇等,都是很好的案例。现在看来产业发展中的产业生态很重要。在特色小镇搞产业,配套措施、产业基础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实现多产业的融合发展对特色小镇的成功与否关系重大。创新是特色小镇的灵魂,而创新无处不在,让老产业焕发青春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

如何优化特色小镇产业发展?

特色小镇的产业选择有一个择优避劣的问题:

1.在城市群内部的交通网络化、一体化背景下,大城市功能、消费、要素可以外溢,小城镇有条件发展一些对于高质量要素资源依赖性强的产业,如科技创新型、高端产业聚合型、教育型、文化创意型特色小镇。浙江的云栖小镇、信息港小镇、杭州临平的艺尚小镇、产业互联网小镇等,都是很好的案例。

2.在中西部地区、城市群之外的地方,发展什么类型的特色小镇要因地制宜。乡村旅游、民间文化、民间文艺的产品化、产业化、民宿经济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3.开发生态资源、生态产品,解决生态资源产品化问题。

4.把传统产业中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转化为商业价值

如何开发软资源,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软资源包括了文化、大数据、景观、青山绿水、古村镇、民俗风情、知名度、创意造型、无形资产等,软资源是文旅产业和特色城镇发展的新资源。但面临的挑战也不少。

挑战一:软资源开发运营中,公共与非公共领域混在一起。居民是享受公共服务还是需要付费,界限不清。

挑战二:软资源的产品形态与工业化时代的产品不同,有些是无形的,是更方便的服务,更快捷的服务,更舒适的空间,更舒心的感受。产品不好量化,难以标准化。

挑战三:产权界定和保护难度大,质量如何界定无标准。

挑战四:绿色生态资源如何资产化、如何定价和产品化?

挑战五:营利模式如何创新?如何收费?

挑战六:无法获得市场价值,无法贷款抵押,无法在市场上进行有价值交换,存在政策与法律空白。很多地方折腾了半天就靠门票收入,这些软资源的收入怎么产品化、物化、标准化、可界定化,是需要下功夫的。

现在看来产业发展中的产业生态很重要。在特色小镇搞产业,配套措施、产业基础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具体分析一下产业资源分布情况。

1.产业基础与配套。县域经济100强:东部占74席,中部、西部各占12席,东北地区仅两个县市入围,未入围的有11个省。

2.互联网经济。中国互联网企业排名100的企业分布情况:北京51家、上海24家、广东14家、浙江4家、江苏3家,京沪粤占了90%。互联网与地方经济高度关联。

3.民宿经济。作为文旅产业的支柱,主要集中在有资源优势的地区,民宿客栈主要分布在:云南、浙江、福建、广东、四川、广西、北京、江苏、安徽几省市。

4.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以上的有京、沪、粤、川、湘、滇。(www.daowen.com)

5.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分布:2015年东部地区384家、中部地区56家,西部地区51家。最多的是浙江,有138家,江苏91家,后面依次为山东、河南、湖北、河北。

分析这个产业分布案例,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做什么产业不能想当然,一定要看条件、讲基础,如果没有基础,资源完全从外面倒入,成本会很高。

实现多产业的融合发展对特色小镇的成功与否关系重大。因此,需要高度关注以下问题:

1.非工业类特色小镇如以康养、田园综合体、民宿、旅游、文化为主题的小镇,单纯做任何一个产业,投资收益都难以实现。

2.当地的特色手工艺、文化、土特产、符号,如何可以被传播、采纳、加工、产品化和售买,需要挖掘、创意和细分市场,这些都是巨大的挑战。

3.不同产业需要融合。产品基因不同、服务领域不同、业务布局不同、产品周期不同、盈利模式不同,如果各自碎片化经营,每一方都难以盈利。

4.协调、整合、创新是关键。美国创投界有一个专门的说法:“复杂协调的创新模式。”即通过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角,把散落各处的碎片重新整合,变成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东西,如特斯拉。产业组合很重要,互补共生很重要,商业模式集成也很重要。

创新是特色小镇的灵魂,而创新无处不在,让老产业焕发青春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老产业+新手段”是一个方法:

1.老产业或者加新体制,或者加新机制,或者加新技术,或者加新融资模式,或者加新的资源配置方式,或者加新的商业模式,形成产业发展新生态。

2.老产业之间互相融合,形成新的产业链条。比如,工业企业的服务业化,农业变为接二(产)连三(产)产业,都可以增加价值链。

3.用产业互联网改造老产业。再造产业流程、供应链条、管理流程,使各类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可以降低成本20%~30%。

对于绝大多数(90%)是传统领域的老产业要创新,应采用“老产业+新体制”或者“+新技术”“+新融资模式”“+新的资源配置方式”等方法。整个供销和管理,上下游的流程需要融合,这样才能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注释】

[1]本文根据长安讲坛第325期内容整理而成。

[2]乔润令,中国经济50人论坛特邀专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