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田块的划分、等级及历史变迁

田块的划分、等级及历史变迁

时间:2023-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而言,田块最基本的划分方式是依据产权所有。也就是说,赵国兴的祖上可能先购买了一个20亩的田块,又购买了一个30亩的田块,最后再一次购买了50亩的田块。在赵国兴的祖先刚获得这3个田块时,它们并不能成为一个田块,只有在赵家经营数年之后这3个田块才被村民称为一个田块。例如,一个家庭拥有的田块面积为30亩,在分家时平分给了3个兄弟。一般来说,田块可以分为三个等级:头头黄、二头黄、赖坡地。

田块的划分、等级及历史变迁

小麦的生产田地是丰收的基础,田块的面积和肥力将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田块的质量甚至是决定小麦产量的核心要素。

(一) 田块规模

1. 田块数量与划分方式

传统时期,该村的土地田块较细碎,据村内老人估计全村约有800—1000块田块。其中,面积最小的只有几分,面积最大的却达到了100亩以上。田块细碎与田块面积的参差不齐,构成了该村耕地田块的基本特征。同时,田块还遵循着特定的划定方式。一般而言,田块最基本的划分方式是依据产权所有。开荒之后,村民顺势获得某一块土地的产权,此时村民开荒得来的土地便能称为一个田块。另外,某一村民在购买土地并长期经营之后也能将相连的土地变成一个田块。例如,村内地主赵国兴拥有的最大田块在100亩之上,但是这100亩土地并不是一次性获得,而是赵国兴的祖上通过多次购买的方式才获得了这100亩土地的产权。也就是说,赵国兴的祖上可能先购买了一个20亩的田块,又购买了一个30亩的田块,最后再一次购买了50亩的田块。在赵国兴的祖先刚获得这3个田块时,它们并不能成为一个田块,只有在赵家经营数年之后这3个田块才被村民称为一个田块。在田块未形成之前,一般没有名字,在被村民认定为田块之后才会被命名。此外,田块还可以拆分。例如,一个家庭拥有的田块面积为30亩,在分家时平分给了3个兄弟。3个兄弟在刚获得土地时,手中的土地并不能被称为田块,只有分别经营土地数年,或者是土地被变卖之后,他们手中分别掌握的土地才能被称为田块。

2. 田块面积与家户关系

以往,田块的面积也从侧面反映着村落中的家户关系。对于没有多少土地的村民来说,其手中的田块一般只有2亩以下,有的甚至只有几分。同时,贫穷村民拥有的地块往往更为细碎。例如,一个村民拥有5亩地,但可能是由10—15个田块构成。这主要是因为,贫穷村民的土地主要是继承自祖上的开荒地,本身面积就非常小,不断的分家又进一步将家中相对较大的田块分拆为面积狭小的田块。这些拥有少量土地的村民即使有钱购买土地,也很难一下购买1亩地,选择购买3—8分大小的田块成为他们购买土地时的常态。因此,贫穷村民手上的田块往往面积狭小且数量较多。

与贫穷村民相比,村中几个拥有土地面积超过100亩的地主所拥有的田块多在10亩以上。据李邦存老人叙述:“那楚铺街上的大地主哪个拥有的地块不是几十亩,10亩以下的都很少。”这是因为地主买地不会只买几亩,一般会购买30—50亩,赵国兴等有钱富户甚至一下会购买80—100亩土地。即使他们会吸纳零散土地,也会为了经营方便而将周边土地逐渐买下。不过,这并不是富户田块面积较大的主要原因。据村内老人介绍,每到荒年村内就有很多村民卖地,或者是将自家土地委托给县托管办代管。此时,便是富户大量吸纳土地的好时机。购买自不用说,很多富户还会从县托管办扩地。扩地类似于长期典当,对此后文将详细叙述。对于长期外出逃荒且未返回的村民,县政府一般会选择将土地扩给当地富户。还有一些军阀手中的土地也会被县政府扩给富户典种。例如,村中靳姓地主就从县里扩了70亩赵徟的土地。赵徟曾为河南督军,相传曾拥有10万亩土地,兵败后土地也被收归政府所有。(4) 可以说,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强,加之拥有更多的能力大面积购买土地或者是扩地经营,是村内地主拥有地块面积较大的主要原因。

(二) 田块等级(www.daowen.com)

以往,该村的田地也有好坏之分。一般来说,田块可以分为三个等级:头头黄、二头黄、赖坡地。这三个等级并非随意划分,而是要基于特定的标准。具体而言,该村田块划分的核心原则是不涝以及小麦的长势。该村作为旱作区,水源并不是影响田块的核心要素,但是村民在种植的过程中却特别在意该地块是不是会涝,所以该村地势较高的田块一般等级也相对较高。据李邦存老人叙述:“一般哩,就是坡上的地比较好。比方,东边的坡高,东边的地就好,再往西边地势低点就是二等地,最西边的就是赖坡地。”由此可见防涝对于土地等级的重要性,“坡地最好,洼地最差”成为判断田块等级的主要因素。但是,这并不是判断田块好坏的全部因素。除了不会涝,田地等级的判断还要遵循另一个要素,即土地的肥力。当然,土地的肥力并不是通过杂粮的种植效果展现,而是通过小麦的种植情况展现。所谓的“头头黄”和“二头黄”,实际上就是村民对小麦长势的贴切形容。此外,耕种是否方便,是否有独立的水源或者灌溉是否方便也会略微影响田块等级的划分。三个等级土地划分的具体依据,请参见表2-4。

表2-4 传统时期楚铺村田块等级划分依据

续表

  (三) 田块命名

以往,在该村,每一个田块都有自己的名字,命名方式主要依据方位,如海河子里田、外海子田、河头地等。此外,还有少数土地会依据功能而命名,如舍地坟。因为该村土地的命名方式主要依据方位或者功能,因此田块常常会出现命名重复的情况。例如,在该村就有5块舍地坟。为此,村民在具体指某一舍地坟时便会加上方向或方位,如东舍地坟或者是村东的舍地坟。田块命名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土地交易方面,具体内容将在后文详述,此处不做赘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