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水利:任徐店村的水源改良与发展

水利:任徐店村的水源改良与发展

时间:2023-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51年至1954年,任徐店村的吃水井大部分都进行了改良,1958年在原来改良的基础上又改为密封提水式引用水井。1981年,任徐店村铺设自来水管道,主管道6000余米,支管道10000余米,从此群众吃上自来水。在1949年以后至1985年的30余年中,任徐店村从打井机械、井型结构、成井工艺到提水工具,都进行了不断的创新、引进和发展。至2008年,任徐店村共有浇地机井61眼。

水利:任徐店村的水源改良与发展

1949年以后,政府加强对城乡居民的饮水管理,改善饮水卫生。1950年,全县对原有的大口井抬高井台,增加井唇,设置井栏、花墙等,防止雨水、污水流入井内。1951年至1954年,任徐店村的吃水井大部分都进行了改良,1958年在原来改良的基础上又改为密封提水式引用水井。1970年代初,群众开始打小压井,小压井逐渐普及。1978年全县开展以“两管”(管水、管粪)、“五改”(改水、改厕所、改灶、改猪圈、改环境)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1981年,任徐店村铺设自来水管道,主管道6000余米,支管道10000余米,从此群众吃上自来水。

在农田灌溉方面,任徐店村地处平原地区,浅层地下水储量比较丰富,历来村民在农业生产中就十分重视凿井灌田。至解放时,全村共有灌溉用水砖井120余眼,土井15眼左右,水车100余挂,辘轳20余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武陟县委和县人民政府除积极发展引黄(沁)灌溉外,还十分重视发展井灌溉事业。在1949年以后至1985年的30余年中,任徐店村从打井机械、井型结构、成井工艺到提水工具,都进行了不断的创新、引进和发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土、砖井发展到机井,浅井发展到110—120米的中深井和247米的深井;打井工具由铁锹、泥兜发展到半机械化、机械化工具;打井速度由原来的每眼井需15—30天,提高到3—5天即能完成;提水工具由辘轳、铁皮水车发展到机、电泵提灌。至2008年,任徐店村共有浇地机井61眼。(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