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国内发现和氏璧矿源荆山玉,填补荆山玉历史断代空白

国内发现和氏璧矿源荆山玉,填补荆山玉历史断代空白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荆山玉面世是我国考古界的一次重大发现。这次荆山玉在保康境内景山地区被发现,为我国玉石行业增加了价值连城的瑰宝,让国人见证了什么是荆山玉;这一发现填补了荆山玉的断代空白,延续了这段古老的历史,丰富了灿烂的楚文化。目前,荆山玉已经国土资源部武汉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中华玉文化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湖北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等权威机构认定。三是“和氏璧”与现在发现的荆山玉一样难辨识。

国内发现和氏璧矿源荆山玉,填补荆山玉历史断代空白

荆山在楚国历史文化上占有重要地位。3000多年前,楚先王熊绎与荆山地区人民披荆斩棘,使楚国从一个弱小之邦发展壮大成“春秋五霸”之一,故有“荆山楚源”之说。荆山北始房县青峰镇大断层,南止荆门—当阳一线,长约150千米;西至远安沮水地堑,东至荆门—南漳一线,宽约20~30千米。面积3100平方千米。荆山之首景山呈一字形,绝大部分在保康县境内,部分在神农架、远安境内,主峰关山海拔2050米,次主峰茅山老子修法之地,山上有历史遗迹,风景壮观。保康县是楚文化发祥地,楚国800多年历史有350年在保康,是当之无愧的“楚人故里”,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楚人精神出自保康。

荆山玉面世是我国考古界的一次重大发现。荆山玉是我国历史文化中最早出现的一种美玉。在春秋以前被称为金玉,又名金镶玉。《山海经》记载:“荆山之首,曰景山,其上多金玉。”《水经注》《荆州记》《湖北建制沿革》等文献对荆山玉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进行了详细阐述。由于地壳运动和泥石流导致山体崩塌覆盖、战乱和贫困导致无人问津、大山交通和信息闭塞、“有眼不识金镶玉”(外形与普通玉石大不相同)等多种原因,荆山玉失传了2000多年。这次荆山玉在保康境内景山地区被发现,为我国玉石行业增加了价值连城的瑰宝,让国人见证了什么是荆山玉;这一发现填补了荆山玉的断代空白,延续了这段古老的历史,丰富了灿烂的楚文化。无论是其文化价值还是经济价值,都是不可估量的。

荆山玉是天然贵重金属矿物质和玉石的结合体。历史文献记述了荆山玉的两大关键特征:一是产地在景山;二是将金玉解释为未经提炼、磨制的天然金属矿物质和玉石的结合体。目前,荆山玉已经国土资源部武汉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中华玉文化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湖北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等权威机构认定。鉴定报告显示:荆山玉所含成分、构造及色泽,具有玉石特质;颜色丰富、质地细腻,成分主要为二氧化硅,与东陵石、玛瑙玉髓等成分相同;硬度很高,一般在8至10度之间;有的含有贵重金属和微量元素,如黄金、针铁、镁、钛等。荆山玉色彩以红黄为主,红黄多彩条纹状、角砾状及带紫红斑点的宝石砾岩最为神奇美丽。多位专家一致认定:荆山玉价值是文化,品质是结构,高贵是色彩,奥秘是层因。(www.daowen.com)

价值连城的“和氏璧”就是荆山玉。“和氏璧”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玉,被奉为“无价之宝”“天下所共传之宝”,又称荆玉、荆虹、荆璧、和璧、和璞。为什么秦王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这块宝玉并制作玉玺呢?除了其拥有其他玉石无以伦比的玉质、色彩外,还有一条就是,秦王想拥有一块寓意深刻的镇国之宝来助他统一中国。他看到大自然把金黄色的矿物质和角砾状玛瑙捏拢为一体,十分神奇,故将“和氏璧”雕琢为玉玺,象征着国家集中统一和民族凝聚力强大,传承了“得玉玺者得天下”的政治文化。玉玺历经朝代变迁,至五代十国战乱时丢失,共流传了1100多年。为什么说“和氏璧”就是荆山玉,一是卞和是保康景山周边的人,以当时的交通条件判断,其日常活动半径不可能太远,其拾玉之地就在古景山一带。二是《荆州记》记述“卞和抱璞于景山”,而景山多金玉。景山抱璞岩传为春秋时代卞和得玉处。三是“和氏璧”与现在发现的荆山玉一样难辨识。当年,卞和发现荆山玉后,一献楚厉王,厉王不识玉,以欺君之名砍下卞和的左脚;二献楚武王,武王不识玉,砍下卞和的右脚。现在发现的荆山玉外表裹着一层类似黄泥巴的皮,里面材质不像普通玉石,很难辨认,可谓“有眼不识金镶玉”。四是在新发现的玉石地带20公里的范围内,有很多神话传说和与玉有关的地名,如得玉岩、得玉泉、玉龙山、玉龙沟、玉龙潭、落凤石、凤凰山(卞和墓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