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土壤水稳定性大团聚体总量与土壤性质的通径分析

土壤水稳定性大团聚体总量与土壤性质的通径分析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Mg2+对团聚体稳定性的直接作用系数与作用系数总和为0.647,是所有影响因子中最大的;Ca2+、EC、SOC对团聚体稳定性的作用系数总和分别为0.346、0.209、0.100,Ca2+是对团聚体稳定性的作用系数仅次于Mg2+的重要因素,这与土壤中Ca2+促进土壤团聚体形成及稳定的结论一致;Na+、pH对团聚体稳定性的作用系数分别为-0.072、-0.127。图3-5>0.25mm土壤团聚体总量与土壤性质的通径系数

土壤水稳定性大团聚体总量与土壤性质的通径分析

土壤胶结物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过程中,彼此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复杂关系。通径分析将各变量量纲化,然后计算通径系数,最后通过通径系数的大小与正负来表示自变量对应变量作用的大小与方向,通径系数之间还可进行相互比较(和文祥等,1997;刘广深等,2003)。通径分析结果见图3-5,土壤因子对>0.25mm水稳定性团聚体总量直接作用系数的大小为:Mg2+>Ca2+>EC>SOC>比值>K+>SEB>Na+>pH,其中Mg2+、Ca2+、EC、SOC、比值、K+、SEB对>0.25mm水稳定性团聚体总量直接作用系数为正,Na+、pH对>0.25mm水稳定性团聚体总量直接作用系数为负。Mg2+对团聚体稳定性的直接作用系数与作用系数总和为0.647,是所有影响因子中最大的;Ca2+、EC、SOC对团聚体稳定性的作用系数总和分别为0.346、0.209、0.100,Ca2+是对团聚体稳定性的作用系数仅次于Mg2+的重要因素,这与土壤中Ca2+促进土壤团聚体形成及稳定的结论一致(Alva A K,1986);Na+、pH对团聚体稳定性的作用系数分别为-0.072、-0.127。有机质对团聚体直接作用的系数最小(安韶山等,2006),此外,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还受到交换性钠、pH、EC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Mamedov A I et al,2002),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可见,在有机质含量极低的土壤中,有机胶结剂(有机质)对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及稳定的影响作用较Mg2+、Ca2+等无机胶结剂的低,干热河谷土壤团聚体形成及稳定的胶结剂以无机胶结剂为主;常规灌溉提供适宜的水热条件和干湿交替强度、适当增加SOC含量和EC值、降低Na+,促进>0.25mm水稳定性团聚体总量及其稳定性提高。

(www.daowen.com)

图3-5 >0.25mm土壤团聚体总量与土壤性质的通径系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