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西气东输、西油东输工程监理经验分享

西气东输、西油东输工程监理经验分享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气东输、西油东输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是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项目,同时,也是援疆大工程的一部分。特别是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吹响后,为西气东输、西油东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真正在管道运输技术领域有突破进展的,当属西气东输、西油东输工程。西气东输、西油东输工程的设计使用寿命为30年,对工程质量要求十分严格。

西气东输、西油东输工程监理经验分享

于峰华

本世纪初,嘉峪关长城内外开进了一支施工队伍,开始用挖掘机挖掘管道沟。这支施工队伍,便是西气东输、西油东输的油建管道公司。

西气东输、西油东输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是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项目,同时,也是援疆大工程的一部分。

西气东输工程,从南疆轮台县的轮南小区开始,东到上海,管线全长4000多公里,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安徽、江苏等省、市、自治区。仅在甘肃境内就有上千公里之遥。管道直径大于一米,中间设若干个加压站,其中,在嘉峪关地区设加压站一个。输气管道要穿越高山、戈壁、沙漠江河。特别是要穿越嘉峪关的万里长城,穿越黄河长江大江大河江底。工程技术含量之高,施工难度之艰巨可想而知。

西油东输工程,一般又称乌兰管线(乌鲁木齐到兰州)。该工程有两条输油管线。一条是原油输送管线,另一条是成品油输送管线。原油输送管线是将克拉玛依、独山子、吐哈等油田的原油输往兰州炼油厂,进行深加工。管线进入河西走廊途径玉门时,给玉门炼油厂分流一部分。成品油管线是将乌鲁木齐、玉门炼油厂炼制的汽油柴油输往兰州,再由兰州发往全国各地。

管道运输是各种运输方法中最便捷、最廉价、最省事的运输。中国的管道运输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只用了很短便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记得1958年7月份,老一辈革命家朱德总司令视察玉门油田时,语重心长地说,今后要把玉门油田的原油用管道输运到兰州。就是从那时,我知道了管道运输这个新名词。那时我还年幼,正上小学,以为管道运输就像水管子输水那样简单。长大成人后,才知道管道运输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技术。牵扯到材料科学,焊接技术,各种检测技术,防腐技术等多学科的最新钻研成果。以我国上世纪50年代的科研水平和经济实力,根本无法实现管道运输。因此,朱总司令的殷切希望一拖就是几十年。

几十年后,通过改革开放,中国的科技水平和工业制造水平已有了长足发展,经济实力也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吹响后,为西气东输、西油东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因此,这两项工程作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正式立项。

上世纪70年代,当时的石油部便成立了管道局,开始将原油、气用管道输送。但那时仅限于小口径管道和短距离输送。真正在管道运输技术领域有突破进展的,当属西气东输、西油东输工程。

2004年至2005年,退休赋闲在家的我,应新疆吐哈油田技术监督处之邀,赴油田当监理工程师。我受命监理的第一项工程是西油东输管线和西气东输工程源头的几个作业站。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地质工作者先后在南疆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发现了塔河、塔中、塔指等几个新油田。据专家估计,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储量很丰富,不亚于波斯湾。因此,塔里木盆地便有了第二个波斯湾的称谓。

为了把上述几个油气田的天然气集中起来输送,先后在西气东输的源头轮台、库车建了5个作业站。5个作业站中,以库车的克拉二作业站最负盛名。克拉二作业站不仅天然气蕴藏量丰富,产量大,而且纯度高,它是5个作业站的主力。其他的几个作业站,包括雅哈作业站,则把油气和其他混合物分离开来,将纯天然气输送到轮台的轮南小区贮气柜中,然后用高压泵将天然气打入输气管道。

西气东输工程不属尖端科技,但科技含量很高,是前无古人的国家重点工程。很多技术在国内是首次采用。在输气源头采用的地下充气技术,天然气分离技术,以及输气技术,都达到了国内最先进水平。特别是为了增加地层压力采用的地下充气技术,已达到了国外可有、国内仅有的先进水平。

各作业站用的压缩机等设备,都是国内首创。输气管道从钢的冶炼,钢材轧制,焊接加工成型,都采用了国际通用的先进技术。

输气、输油管道的现场组装,关键技术是现场的焊接。因天然气以及油料都是易燃、易爆介质,一旦泄漏引起爆炸,将会带来灾难性事故。鉴于此,对焊接要求非常苛刻。我国习惯的管道焊接是上向焊,而油、气管线的焊接,根据国外经验,必须采用下向焊。下向焊焊工很难适应,需要严格的技术培训,才能掌握。

油、气管道工程开工之前,中石油、中厂化曾组织焊接专家对管道焊接做了可焊性试验和焊接工艺评定,对参加施工的焊工进行了严格的技术培训,取得了相应的合格证

焊接管道的焊机是从美国进口的林肯焊机。焊机装在履带式发电车上,每辆发电车装两台焊机,由发电车提供动力。焊接用的焊丝是内燃式焊丝。这种焊丝国内尚不能制造,全从德国引进。

焊口对好后,为消除焊接应力,由两名专门打底的焊工从管道两侧同时打底。打完底,便随发电车向下一个目标前进。接下来,又由两名焊工同时为这条焊缝填充。填充完备,也向下一个焊口前进。最后,由两名焊工完成焊缝盖面。整个焊接过程采用流水作业。

焊缝的探伤也采用了一系列先进技术。所用X光机为国产周向X光机。X光机放置在管道爬行车上,由无线电遥控爬行到所要探伤的焊口处,进行周向曝光。如此,既可一次进行百分之百的射线探伤,既省工,又省力。射线探伤结束后,还需要进行百分之百的超声探伤。(www.daowen.com)

每道焊缝探伤合格后,便开始对焊口进行防腐处理。管道焊到一定长度后,开始吹扫清理,之后,才分段吊入管沟。

为了加快施工进度,整个油、气管进行分段施工。中石油所属的管道公司几乎都参加了施工。此外,各大油田施工力量强的油建公司也参加了施工。

西气东输、西油东输工程的设计使用寿命为30年,对工程质量要求十分严格。管道在施工过程中,先由本单位的质检工程师进行自检。之后,便由监理公司的监理工程师对每个环节开展监理检查。此外,工程西北段又在北京、兰州、酒泉、乌鲁木齐设指挥部,指挥部下设的质量处又对各个监理公司的监理工作不定期进行检查。全部工程完工后,再由国外请来的专家对工程开展评估,做到万无一失时,才允许通气、通油。

西气东输、西油东输一期工程为我国大规模开展管道输气、输油培养了人才,积累了经验,为之后的二期工程、三期工程开了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

通过两年的监理工作,使我深刻认识到,石油工人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队伍。诚如《石油工人之歌》中唱的那样,嘉陵江边迎朝阳,昆仑山下送晚霞。哪里有石油,他们就在哪安家。天然气、石油的生成大多在海相沉积地带。而这些地带又多在戈壁、大漠或深山老林。就以西气东输的源头塔河、塔中、塔指几个油气田而言,今在“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

上世纪20年代,瑞典地质学家斯文赫定到中国南疆考古、探险,在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时,由于缺水,差点儿丧命。于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便有了“死亡之海”的称号。

塔克拉玛干是世界第二大沙漠,又是几个沙尘暴的源头之一。那里的沙尘暴,在古代就很有名。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留下了“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石头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的诗句。诗人形象地形容斗大的石头能让风刮着乱走,可见风力有多大。

石油工人就在这“死亡之海”中,与恶劣的大自然拼搏。他们住在简易移动板房中,成天在荒无人烟的大沙漠中工作,忍受着寂寞和孤独,就连理发,也得搭便车到几十公里或上百公里处的县城去理。由于工作需要,有人一年探一次亲,个别人两年探一次。

塔克拉玛干的温差很大。夏天是30℃~40℃的高温,冬天是零下30℃的低温。

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发现油、气田之后,交通部门的科技人员经过多年刻苦攻关,在“死亡之海”中建成了世界第一条沙漠公路。这条公路从西气东输源头的轮南小区开始,途经塔中油田,直达和田。公路全长520公里,再由和田从314国道抵达轮台,形成了一个环形路。

沙漠公路修通后,为防止沙子侵蚀,又在公路两旁植树造林,用以色列的滴灌技术灌溉林木。在无法植树的地带,则用芦苇秆和麦草在路两旁压成方格,用以固沙。凡这些,都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日本的沙漠专家参观后赞叹不已,认为这是中国人创造的世界奇迹。

沙漠公路不仅满足了塔中油田建设的需要,还使生活在沙漠中的民丰、且末二县各族人民受益匪浅。公路修通后,大大缩短了南疆到首府乌鲁木齐和内地之间的距离,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时光如白驹过隙,一晃十年过去了。近日,到上海旅游、访友,看到了上海的石化厂、居民、交通车等都用上了天然气,心情激动,很有一种自豪感。

依现在的眼光看,西气东输、西油东输工程决策都是正确的,是东西部双赢。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有较高的科研能力和工业制造能力,但资源紧缺。而西部由于历史的原因,属欠发达地区,但资源十分丰富。西气东输、西油东输,为西部发展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对改善民生,缩小东西部的差异,意义深远。

西气东输,为嘉峪关市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嘉峪关市的部分居民现在也用上了清洁、便捷的天然气,部分交通运输车辆也由单纯的用油改成了用气。这为减轻空气污染,降低运输成本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作者系酒钢钢研院退休工程师、中国金属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嘉峪关市政协文史研究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