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凉州区石羊河流域治理显著成效

凉州区石羊河流域治理显著成效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工程启动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对石羊河流域治理投入大量的财力、人力和物力,如今,凉州区石羊河流域治理模式取得了生态修复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明显成效。凉州区坚持以节水、治沙、造林、防污为重点,流域生态治理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凉州区累计发展设施农牧业29.89万亩,发展特色林果业39.78万亩。成果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未来任重道远,坚信在不远的将来,凉州区石羊河流域会取得更大的治理成果。

凉州区石羊河流域治理显著成效

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工程启动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对石羊河流域治理投入大量的财力、人力和物力,如今,凉州区石羊河流域治理模式取得了生态修复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明显成效。

生态效益。凉州区坚持以节水、治沙、造林、防污为重点,流域生态治理取得显著成效。近几年分别向石羊河尾闾青土湖下泄生态水,使干涸52年之久的青土湖形成了15平方公里的人工季节性水面。民勤青土湖周边以及夹河、收成等乡镇的封育区地下水水位大面积回升。据国家水文部门设立的观测井显示,青土湖地下水埋深由2007年的4.02米上升到3.5米,2008年关闭的200多眼机井中,有7眼成自流涌泉。夹河乡黄案滩自然恢复区的芦苇,如今已生长近10万亩。沙生灌草植被蓬勃丛生,植被覆盖度由2006年的28%提高到现在的36%。近5年,凉州区完成人工造林113.32万亩,封山沙育林草17.2万亩,通道绿化680公里。据全国第四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2005—2009年,全区荒漠化面积减少18.68万亩,荒漠化程度由极重度向重度、中度和轻度发展,沙尘暴次数由“十五”时期的年均12.8次减少到“十一五”时期的年均8.8次。气象部门通过观测,对石羊河流域生态质量气象进行评价,2012年8级以上大风和沙尘暴是近30年来最少的一年。2013年未出现沙尘暴天气,生态恶化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经济效益。通过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推广“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的主体生产模式,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近年来,凉州区累计发展设施农牧业29.89万亩,发展特色林果业39.78万亩。2013年种植高效经济作物62.14万亩,粮经比由2009年的63.7∶36.3调整到2013年的58∶42。在水权配置大幅度减少、农田配水面积大幅度压减的情况下,5年内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34.71%,其中45.6%是通过农业结构调整拉动增长。2013年,凉州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371元,比2006年增长了124.79%。

社会效益。通过“压减农业用水、节约生活用水、增加生态用水、保证工业用水”,破解“结构性缺水”命题,用水结构不断优化。2013年,全区总配置水量10.22亿立方米,比2006年12.53亿立方米减少2.31亿立方米,减幅达18%;农业配置水量7.61亿立方米,比2006年11.45亿立方米减少3.84亿立方米,农业配置水量占总配置水量的比例由2006年的91.4%减少到了2013年的75%。2013年,全区实际用水量10.22亿立方米,控制到配置水量以内,生活、生态、工业和农业用水结构比例由2006年的2.3∶2.2∶4.1∶91.4调整到4.9∶6.3∶14.4∶74.4,地下水实际开采量由2006年的4.58亿立方米削减到3.53亿立方米,减幅达22.9 %。(www.daowen.com)

凉州区通过实施石羊河流域治理工作,水资源管理制度不断健全,管用水行为得到规范,全民自律节水意识明显增强,用水量得到了有效控制,尤其是水资源利用效率普遍提高,全区农业单方水效益提高到6.77元,河水灌区灌溉水利用率由2006年的0.5提高到了目前的0.57,井水灌区由0.76提高到了0.84。2012年9月,凉州区向民勤蔡旗断面调水2.1亿立方米,石羊河下游民勤蔡旗断面过水总量已达2.9071亿立方米,提前8年实现了《规划》确定2020年民勤蔡旗断面下泄水量2.9亿立方米以上的约束性年度过水目标。成果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未来任重道远,坚信在不远的将来,凉州区石羊河流域会取得更大的治理成果。

(作者系武威市凉州区委政研室主任科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