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构筑海岸长城,建设标准海塘

构筑海岸长城,建设标准海塘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设标准海塘是一项造福于民的实事工程,是党和政府为人民群众所办的一件大实事。会议要求全县人民团结一心,苦干实干,为加快建设标准海塘、构筑“沿海长城”做出积极贡献,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安全的家园而共同努力。海塘建设者们早出晚归,放弃节假日,日夜奋战在工地上。县政府则在大嵩水管站设置了标准海塘建设办公室,全面指挥工程建设。

构筑海岸长城,建设标准海塘

俞珠飞

鄞州区地处水乡泽国,其发展与水利有着极其紧密的关系。“鄞州早期垦拓,水利功占其半”,这句话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1990年以来,我区的水利建设进入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梅溪水库、溪下水库、周公宅水库等大中型水库以及省市重点工程——城市防洪工程、甬新河工程等相继建成,无不显示出鄞州当代治水的辉煌功绩。新中国成立后投入的20多亿元治水资金中,1990年以来投入的占到96%。可以说近20年的水利建设总量几乎超过了从汉代以来的近2000年的水利建设总和。这里,我们不得不说一下标准海塘——这道鄞州雄伟的“海上长城”。

水利学上对海塘的解释是:海塘为阻隔大海与陆域之间的堤防,以防御潮浪入侵,由水闸进行内外水体交换,保护塘内社会、生灵、生态安全。

海塘之于鄞州区的重要性是由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的。我区地处东南沿海,濒临象山港,海岸线曲折,台风强且潮位高,全区为此经常遭受台风暴潮的袭击,灾害频繁。就此来说,修筑海塘对全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我区海塘处于大嵩滨海地区,象山港西北岸线中部,自瞻岐镇与北仑三山交界处至鄞州区与奉化市交界处的青柱头,呈南西北东走向。海岸线全长25.66公里,整合后海塘线总长为24.92公里。《鄞县水利志》载:筑塘始于清雍正五年(1727),至新中国成立前,我区建成的海塘主要有大嵩土塘、新石塘、横山塘等6条。后经几次围筑,至20世纪90年代,全区共有海塘28条。这些海塘多是为了建晒盐场,如联胜盐场、红卫盐场等,有的是为了建养殖场,也有的是为了防御浪潮。建设中,大嵩人民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当地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日打皇塘夜耘田,酒埕口里捞铜钿。”酒埕口小,根本捞不出多少放于其内的铜钿,这句话生动地反映出当年打塘辛苦报酬低的状况。

由于海塘分布散、不连续,而且多为土塘,标准低,在狂风巨浪中常常屡筑屡圮。1974年8月19日,“7413”号台风在象山石浦登陆,大嵩海塘遭到重创。1975年,根据省革委会要求,分期分批修筑标准海塘。至1985年,联胜、合胜、下新、南新、横山等7条一线海塘建成标准海塘。但由于海塘为20年一遇,标准依然不高,还是难以抵御“大风大浪”。1997年,对于我区来说,更是令人痛彻心扉的一年。“9711”号台风来袭,恶浪滚滚,海塘几乎“全军覆没”,瞻岐、咸祥民房进水、稻田受淹,受灾严重。咸祥海南村的朱秀岳还清楚地记得,刹那间,海水涌来,漫过养殖塘,直冲入村内,等他们村干部忙不迭地组织群众向高地转移后,他想起自己的母亲还在家里,赶到家时只见桌椅都已漂了起来。这次台风共造成瞻岐、咸祥两地直接经济损失近2亿元。

痛定思痛,当年11月11日上午,在倒塌的竹头塘,鄞县县委、县政府举行千人誓师大会会议宣读了县委、县政府《关于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快标准海塘建设的决定》。会议指出,我区25公里的海塘犹如一条“生命线”,直接关系着沿海6万多名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建设标准海塘是一项造福于民的实事工程,是党和政府为人民群众所办的一件大实事。会议要求全县人民团结一心,苦干实干,为加快建设标准海塘、构筑“沿海长城”做出积极贡献,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安全的家园而共同努力。县四套班子领导,县级各部门、各镇乡负责人,瞻岐、咸祥两镇的干部群众和驻鄞武警部队官兵共5000余人参加了誓师大会。

会后,县四套班子领导亲自参加标准海塘建设义务劳动。海塘内彩旗飘飘,人头簇簇,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在与竹头塘相隔的另一条倒塌海塘——桃花塘上,同样站满了人,大家个个热情高涨。咸祥镇咸三村党支部书记朱爱国一早就带着120多名村民投入劳动。他说,就在10月9日,村里发动群众参加义务劳动,大家都很支持。村里虽离海边有一段距离,建海塘受益少,但咸祥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要同心协力将它建设好,造福子孙万代。海南村七旬老翁徐定也投入建设行列。他说,20世纪60年代,他参加了红卫塘建设,如今自己年纪虽是大了一些,但有一分力就要为海塘建设出一分力,大家共同建设好海塘,以解多年受海潮侵袭之苦。

次日,《鄞县日报》在头版浓墨重彩地予以报道,一篇会议消息,一篇现场新闻,一篇本报评论员文章,全文刊登了县委、县政府的决定,并配2张图片,在全区营造起浓厚的舆论氛围。

全民动员兴水利,万众一心修海塘。自此,深受70多万名鄞县人民关注的标准海塘建设轰轰烈烈地拉开了序幕。海塘建设者们早出晚归,放弃节假日,日夜奋战在工地上。不管是“五一”还是春节,海塘上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县政府则在大嵩水管站设置了标准海塘建设办公室,全面指挥工程建设。作为重点工程,标准海塘建设自始至终得到了新闻媒体的重视。作为联系农口的记者,本人多次到海塘建设工地进行采访,记录了紧张的施工现场。其中发表于1998年4月30日的《高标准修筑海上长城——我区海塘建设工地施工见闻》一文这样写道:“今年开工的海塘有竹头、桃花、红卫、联胜、合兴、下新等6条……车到咸祥标准海塘建设办公室时,几位监督工程师都不在,他们同往常一样都到工地去了,对他们来说,工程质量是第一位的……为抢时间,目前他们(下新塘施工方)投入了大量的机械设施,其中有5吨自卸车30辆,挖掘机2台,空压机4台,潜孔钻2台。”发表于同年7月14日的《热火朝天的海塘建设工地》一文这样写道:“上午9时半,但见炎炎烈日下,工人们有的在砌石,有的在搅拌水泥,有的在整理外海抛石……因为中午时分气温实在太高,他们就抢清晨和晚上的时间。今天早晨4点半,他们就到工地了,计划10点左右收工,下午2点再出工,一直要干到晚上7点半结束。”

至2000年6月,我区全面建成12条全长24.21公里的标准海塘,设计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改造重建水闸38座,完成实物工程量203万立方米,其中土方48万立方米,石方145万立方米,工程总投资1亿多元。标准海塘建设投资之大,兴举之艰巨为历代所不及,它也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区最重要的水利工程项目之一。

12条海塘位于瞻岐和咸祥两镇,自东向西分别为联胜塘、合兴塘、红卫塘、大嵩江北岸、大嵩江南岸、下新塘、南新塘和横山塘、码头塘、桃花塘、竹头塘和新湾塘。这些海塘迎潮面用抛石镇压,混凝土地梁固脚,混凝土浇筑的栅栏板或平台用以消浪。塘顶则均浇筑了混凝土,而且比较宽敞,可容两辆小轿车通过,也方便台风来临时的巡逻。塘内用干砌块石护坡,护坡内则是成片的夹竹桃等绿化树,绿化带内为护塘河。站在海塘上远望,只见一条条海塘巍然挺立,“手挽手、肩并肩”,形成一条闭合线,成为保障沿海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安全屏障。海塘建成后,台风的侵袭一次接着一次,“派比安”“桑美”“森拉克”“云娜”“麦莎”“卡努”……但12条海塘经受住了一次次台风的严峻考验,巍然屹立,没有一条因台风暴潮而溃决,发挥了巨大的防灾减灾效益。在“麦莎”等台风袭来时,我多次来到咸祥、瞻岐等地甚至到海塘边进行采访,雨骤风大,树歪果落,恶浪滚滚越过海塘防浪墙,砸向养殖塘。但不管其如何凶悍,海塘始终屹然不动。随着海塘的建成,区委、区政府防台的一块心病终于消除,每年的防汛防台重心由海边移向了山区平原。“现在我们沿海抗台不用再担心海塘是不是会倒,而是把重点放在劝说养殖人员在台风到来之前上岸。”2009年5月8日,面对以国家防汛防旱总指挥部副秘书长、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率领的国家防总检查组,咸祥镇党委书记沃勇特这样说。(www.daowen.com)

标准海塘将狂风巨浪挡于塘外,让沿海人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安全,更让他们看到了发展的机遇。一部分渔民由出海捕捞转为围塘发展海水养殖,海南、横山、里蔡等村将效益低下的棉花田、橘子田改成了养殖塘。1998年,海南村养殖大户朱秀岳率先大规模承包海水养殖(200亩),成为我区一大新闻。如今,海水养殖成为我区的一大特色产业,南美白对虾、毛蟹苗、梭子蟹等水产的养殖,使我区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毛蟹土池育苗基地,并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标准海塘因而成为沿海农民的幸福线。

随着沿海生态林带、基干林带的建设,标准海塘又成为绿色海塘,成为沿海群众新的生态休闲带。每逢国庆、“五一”等节假日或双休日,总有不少城镇或周边村庄的群众前来,或散步,或看海,或捞小海鲜,其乐融融。雄伟的标准海塘、清新的空气、开阔的视野、绮丽的风光,让游客流连忘返。据附近饭店的老板介绍,海滨风光旅游资源已引起越来越多市民的兴趣。天气好的时候,站在红卫海塘上,远处的象山港尽收眼底,到海塘游玩之后,再到就近的酒家品尝一下野生海鲜,十分惬意。老板还说:“前来就餐的人很多,稍晚一点就订不到位子了。”

因有标准海塘护卫,加上密布的防护林、潮涨潮落的海涂、鱼虾欢跳的养殖塘,这些为留鸟和候鸟提供了繁殖、栖息的场所。咸祥镇大面积滩涂成为我区主要鸟类集聚区。据观察,这里总共栖息着41种鸟类,隶属7目10种,数量在万只以上,包括苍鹰、红隼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和戴胜、白鹭、红嘴相思鸟、海鸥等省重点保护鸟类。还有两栖类、爬行类野生动物,如穿山甲、中华大蟾蜍、泽蛙、虎纹蛙、黑斑蛙、乌龟、铅山壁虎、北草蜥、眼镜蛇等。人与自然在这里和谐相处。

不过,由于当时建设时间紧,塘体填筑速度快,有些新塘建于原海涂,建设时基础未做处理,经多年的运营,塘顶、防浪墙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沉降、变形。加上个别车辆在海塘上偷运,以致海塘“负担”加重。经水利部门的检查复核,我区部分标准海塘沉降变形、渗漏和水闸损毁等安全隐患日益突出。其中,下新塘、竹头塘和桃花塘3条海塘出现了30—60厘米的沉降变形。

大嵩围塘

为确保海塘安全,对于设防高程低于设计值30厘米以上、渗漏明显、外海防浪结构明显不足的标准海塘和损坏比较严重的水闸,市委、市政府要求各地用3年时间进行全面维修加固,使标准海塘恢复并达到设计防御标准。2005年,我区启动海塘维修加固工程,并率先对下新塘进行全面维修,次年对当年千人誓师大会召开地——竹头塘和桃花塘进行维修,采用加固加高防浪墙、增加防浪墙外侧抛石厚度、对护塘河进行砌石等建设处理,总投资1000多万元。

与此同时,对碶闸等配套工程进行改造。据介绍,我区标准海塘配套水闸多建于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受条件限制,当时建闸标准较低。由于在标准海塘建设时,受资金和施工进度等因素影响,未对原水闸基础、闸身等主要结构进行全面改造,仅根据挡潮高程要求,对水闸门槽和闸墩进行接高处理,这给水闸运行留下了安全隐患。由于海塘和水闸之间产生不均匀沉降,引起水闸底板断裂、闸身结构变形,造成水闸结构入塘体防渗功能破坏,两者接触段漏水严重。加上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塘内大规模发展海水养殖,水闸由过去的防洪排涝、挡潮功能转变为现在的防洪排涝、挡潮和纳淡三重功能,而且纳淡频繁,水闸超负荷运行,结构受到破坏,这直接加剧了隐患的发展。下新东碶、德兴碶和海带队中碶为首批改造对象。改造后,前两碶由单孔扩大到三孔,水闸的纳潮、防洪、排涝功能均得以大大提高。

坚固的防浪墙,平整的路面,美丽的堤岸。站在标准海塘上,远望海面上船来船往,回看塘内鱼跃虾跳,好一派繁荣景象!

(原载于《鄞州文史》,2009年第28期)

俞珠飞 1971年生。曾任鄞州日报社新闻中心副主任等职。现任鄞州融媒体中心编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