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从基础出发,做好灾害管理,有效规避大灾害发生

从基础出发,做好灾害管理,有效规避大灾害发生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象山县专门设有三防办,属县政府直管,但设在水利局,由水利局一名副局长兼任县三防办公室主任。这是最基础的,没有这个基础,谈不到如何“防”。二是重指挥管理,就是防台的指挥调度。中国人讲60年一甲子,60年一个循环,现在30年了,算是一个小循环,今年要大防自然灾害。但台风强度是不会改变的,实际上,我们是将毁灭性的台风灾害规避掉了。

从基础出发,做好灾害管理,有效规避大灾害发生

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以及1956年“八一”台灾的惨痛教训,象山县委、县政府领导历来非常重视防台防灾工作。

象山县专门设有三防办,属县政府直管,但设在水利局,由水利局一名副局长兼任县三防办公室主任。县里还有一个防汛指挥中心,一般是由负责农业的副县长指挥,但在台风来的时候,县委书记和县长直接参与指挥。我1983年任水利局副局长兼县三防办公室主任,1997年5月卸任,担任水利局的总工程师。

象山的防台防灾工作就是“防、避、抢”三个字,主要分两块:一是强基础,就是修好海塘。这是最基础的,没有这个基础,谈不到如何“防”。二是重指挥管理,就是防台的指挥调度。包括信息采集,如风力、位置、降雨量、可容纳水量、人员转移、受灾抢险等,这些都属于人的指挥管理。

平时的工作就是巡查,看看水利工程哪里有问题,河道上哪里有堵塞。这个也是防汛办的工作,每年都要在防汛前搞一次普查。水利局所有科室的人都调过来,分成五六个工作组,花十几天时间分头去摸情况。一个组包干几个乡,车子送到乡里,下面的水利工程靠步行去看,条件是比较艰苦的。现在也一样,三防检查要一个个去看,比如一条十几里长的海塘,要一步步走过去,看看哪里有漏洞,哪里有问题。再如海拔500多米高的蒙顶山水库,也只能靠两条腿爬上去,虽然很累,但也要上去,因为去年是好的,今年不一定还是好的,一定要重新检查。

1986年,也就是“八一”台灾后30年,我向县领导汇报说,1956年“八一”台灾让象山受了这么大的损失。中国人讲60年一甲子,60年一个循环,现在30年了,算是一个小循环,今年要大防自然灾害。县领导很重视,全县动员,开始第二轮标准海塘的建设。(www.daowen.com)

1994年温州遭遇了大台灾,温州、瑞安苍南、瓯江口,包括温州市区里的龙湾区,全线倒溃。那个时候象山水利工程搞得比较好,基本上没受什么损失。所以,省水利厅介绍他们到象山来参观、考察、取经。1994年我接待了几十批客人,把象山的海塘建设经验介绍给他们。

当时,象山的标准海塘是20年一遇,这个标准仅指海塘的高度和体积体量,细究起来,结构、迎海面抗冲刷的能力还是不够,主要是因为工程都是由人工用石头干砌的,不像现在用的是混凝土,但那时在浙江沿海县(市)中也是优秀的。

记得20世纪90年代初,有个全国防御台风工作会议在宁海召开,各省代表来参观,水利部副部长大力表扬了象山海塘建设。广西区水利厅厅长说:“你们象山这样的海塘,我们广西连一公尺也找不到。”上海市水利局局长讲:“我们上海比你们象山好得多,像我们黄浦江外滩搞得多高级啊,但是我们下边的县如浦东的好几个乡,与你们比是比不上的。”他们这样讲,是很佩服象山做的防台防灾工作的。

1983年到1997年,我任三防办公室主任期间,基本上没有大的毁灭性台灾,我感觉自己还是蛮成功的。原来六年一毁的规律,被打破了。但台风强度是不会改变的,实际上,我们是将毁灭性的台风灾害规避掉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